助推文旅體行業振興,惠州發佈“七大行動計劃”

助推文旅體行業振興,惠州發佈“七大行動計劃”

為進一步降低疫情對文廣旅體行業的影響,加速行業回春,4月30日晚,惠州舉行2020年惠州文旅體行業“穩增長、促消費”復甦計劃說明會暨惠州文旅體產品預售及電子消費券平臺上線發佈會。會上推出振興文旅體行業的“七大行動計劃”,惠州文旅體消費折扣券平臺正式上線。

助推文旅體行業振興,惠州發佈“七大行動計劃”

此外,為了激發文旅消費活力,繁榮文旅消費市場,市文廣旅體局局領導,博羅縣、龍門縣、大亞灣區等文旅單位領導共同上臺正式啟動了“山海惠州·四季暢享”行動“惠”購季中的惠州文旅體消費折扣券平臺。

相關

“七大行動計劃”

一、有序復工復產行動

堅持防控優先,按照“能復則復、應復盡復”的原則,因時因勢施策,推動未開放場所和機構安全有序復工復產。用好防疫“三寶”(掃健康碼+戴口罩+測體溫),全力保障公共文體場館、旅遊景區、文化娛樂場所安全有序運營;積極推動全行業普遍採取網絡預約和分時段制,對文體場館、景區限流,有效控制區域、時段的客流量;做好應急預案,堅決杜絕重大安全事故,妥善應對輿情,確保文旅體行業安全穩定。

二、實施暖企幫扶行動

用好中央和省市暖企措施,幫助企業解決經營難題。引導企業積極申報國家和省市專項扶持資金,爭取政策資金及時落地。深化“放管服”改革,主動走進企業,深層次解決企業辦事的“堵點、難點、痛點”及復工復產困難。開通法律諮詢通道,幫助企業解決違約金、惡意拖欠、境外企業退費等問題。探索成立文旅體產業金融服務中心,推動銀企合作,以金融手段促進文旅體產業發展。

三、“山海惠州·四季暢享”行動

圍繞食、住、行、遊、購、娛六要素,按照“四季”節點,分別開展“山海惠州”·惠購季、惠遊季、惠品季、惠享季系列活動,提振市場消費信心,優化提升文旅體產品及服務,聚人氣、提士氣、匯商氣,拉長產業鏈條,帶動惠州休閒旅遊、文化娛樂及商務消費有序增長,激發消費潛力,帶動文旅體經濟快速復甦並持續增長。

“惠”購季:建立1個文旅體產品電子消費券折扣發放平臺,推出一批促銷產品;開展系列惠州文旅星推官直播帶貨活動,帶旺文旅體消費市場人氣;支持行業企業建立文旅體一卡通智慧平臺,發行市民旅遊年卡;推出一批適合工會會員消費的文旅體產品,鼓勵各級工會積極開展春秋遊等消費活動。

“惠”遊季:發揮山海資源優勢,5月起陸續舉辦百萬惠州人遊惠州、粵港澳大灣區“千萬遊客悅享惠州”康養之旅、“山盟海誓、情暖惠州”2020中國旅遊日主題活動、東坡荔枝文化旅遊節、“網紅直播·帶你遊惠州”、工會會員“愛惠州·健康遊”等一系列主題旅遊活動,刺激本地及周邊城市旅遊需求,引導市場復甦、區域聯動、客源互送。

惠”品季:以品文化、品歷史、品美食為脈絡,開展一系列體現惠州本土特色地域文化的活動。舉辦百場文化惠民大講堂、百場群眾體育活動等系列文體惠民活動;開展“惠州美食”抖音挑戰賽,推出“東江美食”線上趣味教學活動。舉辦探密千年惠州之旅暨518國際博物館日及“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613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等。

“惠”享季:舉辦節慶文藝晚會、第六屆市運會、第二十一屆“體育節”、世界斯諾克冠軍挑戰賽、廣東省青少年男子籃球錦標賽、惠州灣馬拉松、電競聯賽、羅浮山-南崑山60公里旅遊公路徒步活動等上百場貼合群眾需求,趣味性、娛樂性強的文體活動賽事,引導市民關注運動、關注健康,倡導積極、陽光、健康的生活理念。

四、“引客入惠”行動

首年安排200萬元,通過以獎代補方式,對招徠省外遊客(“引客入惠”)業績突出的本地旅行社進行獎勵,鼓勵旅行社開展省外及境外組團業務,廣泛拓展遊客客源市場,提升我市旅遊影響力。優化提升與央視平臺的合作模式和宣傳渠道,加強與攜程等旅遊OTA的合作,拓展推廣渠道,推動更多文旅融合產品線上預訂和線下落地銷售,吸引更多外地人到惠旅遊。

五、產業提升行動

積極擴大文旅體產業增量,打響“嶺東雄郡”歷史名城和“惠州灣”旅遊強市品牌。拓展產業發展格局。對標一流城市,對接“2+1”現代產業體系、“豐”字型交通規劃以及金山新城規劃,力爭謀劃、引進一批對文旅體產業發展有強力引導作用的產業項目。打造“一區一灣一帶”文旅集聚區。推動環西湖城市中央休閒區提質升級,串聯西湖、紅花湖、市民公園及周邊相關休閒設施,打造城市休閒旅遊線路;串聯雙月灣、巽寮灣、小徑灣、三門島等濱海旅遊景點,探索以旅遊業為主體功能的無居民海島整島開發方式,配合粵港澳大灣區海上航線、遊艇旅遊開發,打響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惠州灣”旅遊品牌;深入推進環羅浮山—南崑山生態旅遊產業帶綜合開發,推動推動環羅浮山—南崑山旅遊一體化發展,共同打造國際健康旅遊先行示範區。豐富和提升全域旅遊產品。新增一批A級旅遊景區、一批鄉村旅遊示範點或田園綜合體。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和惠州市歷史文化遊徑。

六、新業態新產品培育行動

順應疫後人們消費心理和市場需求變化,危中尋機,培育一批文旅體新業態新產品。引導推動創意產品、非遺項目、體育賽事等文化資源進景區,新增一批特色民宿、一批自駕車旅居車營地、多條旅遊示範線路。在市委宣傳部統籌下,系統打造嶺東雄郡、惠州有禮“惠州手信”產品。大力發展康養旅遊、生態旅遊等“治癒系”業態,積極發展山地戶外、水上運動等體育旅遊新產品。以東江美食、特色民俗、低密度高質量的海濱休閒、森林旅遊為抓手,構建輕休閒、微度假的特色旅遊產品,吸引周邊城市源源不斷地輸送客源。

七、文化品質提升行動

繁榮發展各項文旅體事業,提升公共文旅體產品和服務質量,充分釋放文旅體高水平融合、高質量發展潛力和動能,以高品質公共服務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支持慈雲圖書館、市博物館、市文化館場地、項目升級改造,新建一批社區體育公園、足球場,推動公共文體場館服務效能提檔升級;保護和弘揚嶺東雄郡傳統文化,講好惠州故事。打造朝京門片區,開展豐渚園、掛榜閣等文化地標內涵提升項目,啟動梌山中山紀念堂保護利用項目等惠州紅色文化遺址保護項目;圍繞惠州城市得名千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抗擊疫情等重要主題節點,打造一批精品佳作。

【記者】糜朝霞

【攝影】王昌輝

【作者】 糜朝霞;王昌輝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