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跨境電商 自貿區當有大作為-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本報記者 湯 莉

“跨境電商的發展潛力還沒有完全釋放。”復旦大學特聘教授、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學術顧問黃奇帆在近日於杭州舉行的第五屆全球跨境電商峰會上指出,藉助自貿試驗區在推動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發展方面的政策優勢,可推動跨境電商更好更快地發展。

近年來,中國跨境電商迅速增長,但總量還很小。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額達31.54萬億元。其中,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總值1862.1億元,不足全國貨物貿易總額的1%。

黃奇帆預計,10年後,跨境電商的全國貿易份額至少在30%~35%。到2035年,跨境電商的貿易份額或達50%。未來,跨境電商發展要推進B2B和B2C業務的兩位一體,打破企業和跨境電商綜試區零售和批發的業務限制;推進解決跨境電商小額高頻換匯的行業痛點;匹配綜合型、全球化、高效的物流平臺,提供配套基礎設施支撐。

在黃奇帆看來,自貿試驗區建設就是要通過制度創新補強中國對外開放的薄弱環節,為自由貿易協定(FTA)進行探索,推動形成新的開放高度、深度和廣度。

現階段,中國對外開放存在金融領域的開放度不夠;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服務領域的開放不足;數字經濟指標落後;服務貿易開放不足,服貿貿易存在較大逆差、服務貿易出口的附加值不高、服務貿易對外資的吸引力有待提升等短板。對此,黃奇帆提出,自貿試驗區建設要著力開展針對性的創新探索。

自貿試驗區建設應該重在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自貿試驗區作為境內關外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海關特殊監管區,要在准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制度、知識產權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勞動權利保護、競爭中性、數字貿易以及教育、醫療公共服務領域開放這八個方面形成突破,要降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為區內企業的貿易發展拓展更多空間。

自貿試驗區發展要以“三單”分離推動離岸貿易、轉口貿易、跨境電商等新型貿易發展。海關可對貿易合同貨單、貿易清算結算稅單和物流倉儲貨單實行三單分離審核。如上海外高橋保稅區降低非關稅壁壘,轉口貿易、離岸貿易的發展吸引了大量貿易公司聚集。

此外,自貿試驗區建設還要重點發展與跨國公司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和服務貿易。國際產業分工的發展使原材料、零部件、中間品的貨物貿易份額佔比較大,在交易環節會形成研發服務、物流服務、倉儲服務、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自貿試驗區可重點發展此類服務貿易業務,為中國的貨物貿易提供相關服務。

自貿試驗區建設還應大力發展貨物貿易伴生的貨物保險和貨物結算;推動金融服務開放;推動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服務方面的服務貿易開放,進一步擴大教育培訓、科研創新、知識產權服務等的逐步放開;推動數字經濟開放。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