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宋仁宗在位期間對北宋做出了哪些貢獻?

小歷史課堂


宋仁宗在位42年,是宋朝在位時間最久的一個皇帝。

42年內,仁宗趙禎算得上是合格的守成之君,文治武功一般,但依然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主要有以下幾項。

一、不窮兵黷武,少有戰爭,承平日久,經濟發展迅速,百姓相對能夠安居樂業。

1、“慶曆和議”,雖說是花錢消災,但也取得了近半個世紀的和平。

2、“重熙增幣”,增錢維持“澶淵之盟”,是遼宋維持百年和平的重要因素。

3、出現“交子”這一全世界最早發行的紙幣。

二、弘揚開放包容的傳統,是春秋之後第二個開放的時期。對文人寬容,仁宗時期成為宋朝文化最興盛的時期。

1、唐宋八大家中宋朝的六位全部都在仁宗時期出現。另外還有王安石、范仲淹、楊萬里、柳永、晏殊、黃庭堅、周敦頤、張載、程顥等多個大家都活躍在這個時期。

據不完全統計,現今中國208篇小、初、高需要背誦的文章中,至少有28篇出自仁宗時期的這些大家。

2、在宋太祖趙匡胤的基礎上繼續改革科舉制度,使其更加公平,期間形成朝廷子弟禮讓貧民百姓的風氣,為中國的階級流通創造出良好條件,沿用至今。

3、首次把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合併成為“四書”。

三、私德較好,仁宗生性仁義、節儉。算是為後代帝王做了楷模。

大文豪蘇軾說:“宋興七十餘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聖、景祐極矣。”天聖、景祐都是宋仁宗的年號。


曉山先生


宋仁宗在位期間對北宋做出的最大貢獻,其實應該是科舉制度的改革


宋仁宗時期的科舉制度改革,直接影響北宋文壇的興起,使得北宋人才輩出,有了歐陽修,蘇家三父子,曾鞏等唐宋八大家,更是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宋朝自建立初期,便沿襲隋唐開科取士,但是直到宋仁宗時期才因科舉改革而出現了宋學的興起。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科舉考試作為一種文化傳承文化象徵文化符號,轉變為一種作為政治制度的科舉取才,這其中的意義對於儒家傳統文化發展是大為不同的,也對宋朝風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天聖二年(1024),劉筠首開以策論排序的先例,“劉筠得清臣所對策,奇之,故推之第二”,把策論水平更高的葉清臣選為第二名榜眼。於是到三年之後的天聖五年,宋仁宗乾脆進一步對科舉做出了改制,頒佈了兼考策論的貢舉考試新制度,直接由宋初以來科舉中沿襲唐制的專重詩賦取士變為兼以策論選拔人才。王夫之也說“科舉試士之法有三:詩賦也,策問也,經義也。策問者,有所利用於天下者也。詩賦者,無所利用於天下者也。”

同時,科舉考試的在內容上由偏重文學創作轉為強調對儒家經典的理解和掌握,也就是注重“以經治國”的能力,這種風氣的轉變,到後來便由歐陽修發起了北宋的古文運動,對整個北宋一代的社會風氣,文化風氣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北宋的科舉制度在宋仁宗之前,雖然也有對隋唐時期的改良,不在重門第,取士不再講究家世淵源,但是在慶曆元年(1041)八月之前,依然存在“公卷”這種可以操作的空間。

所謂“公卷”,就是參加考試的學子們,向公卿大臣提前獻上自己平時的詩文作品求“公薦”,向主考官奉上自己所撰的詩文得意之作,又稱為“省卷”。然而這種提前所送的公卷往往可能是舊文的精心雕琢,受到高人的指點,甚至直接就是假借他人的作品抄襲而來,完全不能體現考生個人的水平,存在了太多的弊端。


於是,仁宗在慶曆元年八月,聽取賈昌朝的奏議,詔令天下取罷公卷。這對北宋科舉取士制度的平等精神是向前邁了一大步,也間接推動了天下文士自由議論的風氣,是宋朝更加開放。

慶曆四年,宋仁宗的科舉改制進一步將策論拔高,“先策論,則辨理者得其說;簡程式,則宏博者可見其才。進士試三場,先策,次論,次詩賦”。之前還只是給策論與詩賦平等的地位,這一次則直接先策論後詩賦了,至此,中國的科舉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後世也一直沿襲了這樣的傳統,直到現在我們考公務員都是這樣。這一次改革還加了一個重諸科大意,也就是對傳統的聖賢論述和經典直指本意,反對漢唐以來的章句註疏的以“小學”取士之道,提倡更本質更深刻的理解的“原義”。

這些科舉改革背後的直接影響,就是歐陽修也逐漸從主考官慢慢成為了文壇盟主,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等優秀的古文大家也得以嶄露頭角,成為一代佳話。而北宋文士的浩然之氣,敢於思辨,銳意創造的宋學精神也逐步形成,小有發展。另一方面,策論地位的提高,也讓自由議論的風氣在文人之間盛行,社會觀念悄悄的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蘇軾曾言,“國家自天聖中,詔天下以經術、古文為事。自是博學之君子,莫不群進於有司。”


看歷史圖一樂


宋仁宗 趙禎 公元1110年~公元1163年,宋真宗第六子,是歷史上有名的仁君,其人不喜奢華,嚴格約束自己,對待下屬也是寬以待人,讓百姓修養生息,因而在位期間能臣輩出,四海雍熙、八荒平靜,士農樂業、文武忠良”。史上有“慶曆、嘉祐之治”之稱,尤以“嘉祐之治”為多。

貢獻:在政治上,發起慶曆革新,以此解決北宋中期日益嚴重的土地兼併及冗官、冗兵、冗費現象,在經濟上,北宋經濟持續發展,設益州交子務,正式發行交子。在文化上,曾多次關心圖書館文化事業。在外交方面,長期與西夏,遼朝保持和平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