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峽縣石界河鎮李武舉:脫貧致富還得靠自己

現在扶貧政策這麼好,我不能在等靠要了,不能一直讓政府照顧我,我要用我的雙手辛勤勞作,早點脫貧致富。"李武舉興致盎然的對扶貧幹部說。

李武舉,現年32歲,單身,住核桃坪村樺樹臺組,家庭境況不容樂觀。父親李海建,現年62歲,身患殘疾;母親方啞巴,現年58歲,聾啞傻。由於家庭十分困難,2016年順利搭乘精準扶貧的列車,被評為貧困戶,享受了產業託管、低保等扶貧政策。

李武舉也因此戴上了"貧困帽",得到了確切的"實惠":每天"高枕無憂",躺在貧困戶的身份上睡懶覺,不思進取、懶惰成性,一心只等天上掉餡餅,習慣站在牆角曬太陽,從內心上喪失了與命運抗爭的勇氣,失去了改變生活的信心,日子過得緊緊巴巴。

鑑於此,扶貧幹部及時和李武舉談心,從物質與精神雙重層面進行引導,讓他認識到如果不從內在進行改變而只是外表改變,那麼即使他一時脫貧,以後還會重返貧困,只有脫貧的志氣樹立起來,轉變觀念,脫貧致富才會有動力、有目標、有希望,才可能真正脫貧。

李武舉正因為如此才有了開篇的那一番發自肺腑的話。思想轉變過來的李武舉,不知從何處著手脫貧致富,扶貧幹部為他量身定做了一套適合他的脫貧計劃。首先先讓他進行技術培訓,掌握一定的技術知識,通過牽線搭橋讓李武舉到蘇州打工。

在打工期間,他不斷的學習技術,勤勤懇懇,努力工作,在廠裡受到了同事及領導的一致好評。工資也由剛開始的2000多元,一路加薪,到現在的4000多元。幸福生活可謂是指日可待。

只要脫貧之心不死,只要思想不滑坡,只要吃得苦中苦,何愁不脫貧,何愁不致富。我們共同期待李武舉能給我們再報喜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