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云体系的问题与挑战(高校创新创业云体系思考之九)

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体系架构存在的三个明显问题:

基础建设不足,资源整合利用率不高。目前通过开放实验室、产教融合的方式可以实现高校和企业的部分资源开放共享,但是真正投入使用的效率并不高。

创业创业教育未真正受到重视。尤其是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处在初级探索阶段,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等方面存在不容回避的问题。

体系搭建缺乏特色。绝大多数高校习惯于模仿几所知名研究型大学的结构和范式,对市场需求、企业需求关注度不够,与本校优势学科、优势专业和其他实际情况联系较少。

高校借助云体系提供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和实践服务,将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顶层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学科专业建设、课堂实践活动和学生发展评价体系;对接市场,搭建产业平台和服务平台,支持创新创业实践,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其有效应用需要具备四个明显特征:

1、创新创业项目均依托优势学科或专业集群。

云体系中的创新创业项目,绝大部分应依托优势学科或专业集群,把项目的开展与创新创业通识教育、各专业教育紧密结合,使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2、具备完整并有效运作的专业产业链。

云体系整合并有效利用校内外资源,紧密围绕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推动地方实现产业升级、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专业链对接产业链,专业对接岗位。

3、鼓励和支持教师和学生投身创新创业。

成为具备浓厚文化和氛围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和服务平台。鼓励教师带领学生组建师生团队,结合自身专业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支持其创办科技型中小微型企业。

4、创新创业团队专业化并实现裂变式发展。

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团队组织模式,参考现代企业管理经验,把师生团队打造成为自成体系的专业化创新创业团队,并促使其平台化运作,裂变式发展。

创新创业云体系的问题与挑战(高校创新创业云体系思考之九)

云体系有效应用需要具备四个明显特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