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帝王勝蹟!遷西大鳳凰山文化風景精彩紛呈

三代帝王勝蹟 百世中華傳承 遷西大鳳凰山文化風景精彩紛呈

三代帝王勝蹟!遷西大鳳凰山文化風景精彩紛呈

名山必有勝蹟,翠嶼競生芳華。遷西鳳凰山,以其形似鳳凰,身懷錦繡,眉飛青雲,足生醴泉,千百年來,名滿東北華北乃至西北,特別是每年陰曆二月十九日前後,富貴達人聞風而至,平民百姓摩肩接踵,高臺大戲曼飄彩虹飛練,坊間秧歌扭成迎春街柳。每每此時,這個靈山秀水間,有關大中華“一文一武一道場”的三代帝王故事便以千姿百態的風韻渲染開來,神采飛揚、美輪美奐得讓人無法用語言描述。這裡只能述其一二。

三代帝王勝蹟!遷西大鳳凰山文化風景精彩紛呈

(一)

鳳凰山下,有一方塘清泉,冬雪裡熱氣蒸騰,夏陽中冰心爽神。流泉不深,但闊闊綽綽,徐徐緩緩,若輕歌曼舞的仙女,款款西行,悄無聲響。東漢《公羊春秋解詁》中說它“弱水……眾水皆東,此流獨西也”。這個古老的“弱水”,因為西高東低,漸流漸緩,乃至於連鵝毛都浮不起來,說起來都讓人心生憐惜。而西漢的《淮南子.形訓》中又說“弱水出自窮石”,無疑問,窮石就是鳳凰山這個地方了。那麼這個窮石的來由是怎樣的的呢,它和弱水又有哪些不解之緣呢?

三代帝王勝蹟!遷西大鳳凰山文化風景精彩紛呈

大約公元前2070年前後,大禹治水在遷西段灤河首戰成功而被眾人推為禹王,其子啟憑藉其父親的功德威望,在這一帶建立夏朝自立為王,傳到第四代國王“相”的時候,灤河北岸羿家莊一帶部落首領后羿(射日的英雄為唐堯時代的大羿,比后羿早1000年左右,為區別開來,史學家將夏代的英雄稱為后羿。現在羿家莊仍存,多數村民依然姓羿),靠冶煉金屬製造農具和武器發展壯大起來,建立了軍事力量比較強大的“?國”,從而對灤河南岸夏朝富庶的領土產生了豪奪之心,便從灤河北岸的五虎山悄悄開挖地道,過灤河底部,直接通到鳳凰山後(至今地道遺址仍存),帶領千軍萬馬從地道殺將過來,大敗夏朝部隊,殺死相王,在鳳凰山下弱水岸邊建立了皇宮,因為后羿為有窮氏,所以建立的國家就叫了“窮石國”。選美女為後時,獨獨看上了灤河北岸太平寨古巖那裡的嫦娥(至今那裡仍有嫦姓人家),其他人一概不睬,便有了“弱水三千,吾只取一瓢飲”的千古佳話。后羿和嫦娥恩愛非常,經常把若水作愛河,一同沐浴,攜手暢遊,這條清清弱水,因而成就了中華民族十大愛情之首的動人故事,同時也讓自身成了唯美天下傳承至今的愛情聖地。後來到了北宋末年,因為徽宗欽宗北擄途經鳳凰山西三十華里的官橋時,看到弱水悠悠向他們的故國家園流去,一聲感嘆“此河還鄉而吾何時得以還鄉”,百姓有感於此,才將弱水更名為還鄉河。

三代帝王勝蹟!遷西大鳳凰山文化風景精彩紛呈

(二)

沿曲徑迴廊,穿漫漫林海,步步登高,至山腰處,一處兩丈見方的洞口面北而立,一方蒼勁隸書摩崖石刻“唐王洞”橫懸其上,右側有一行豎排小字“后羿進兵處”,而洞深不見其底。這又是什麼來歷?

三代帝王勝蹟!遷西大鳳凰山文化風景精彩紛呈

公元645年,正是朝鮮民族處於高麗、百濟、新羅三國鼎立時期,三個小國均為唐朝的附屬國,高麗國依其強大的實力侵佔了新羅好多領土城池,新羅國向大唐求救,唐太宗派人調停,高麗國不聽勸阻,大唐皇帝李世民盛怒之下,親率10萬大軍征伐高麗,過遷西一帶時還昂然賦詩一首《過盤山》,其中寫道“翠野駐戎軒,盧龍轉征旆”,其中的“盧龍”指的是盧龍塞,即遷西的潘家口。戰爭開始時,唐軍進攻比較順利,但是打到高麗國安市城(今遼寧海城,當時瀋陽以東均屬於高麗疆土)時,遭到高麗國主力軍團的強力抵抗達一個多月,致使時間已經延遲到了初冬,唐軍來時沒有準備越冬軍裝,又是異國野外作戰,一個風雪之夜竟然凍死五千多官兵,為此唐軍不得不原路退兵,鎩羽而歸。唐軍敗徹,高麗大軍尾隨乘勝追擊,碰巧高麗國三軍大帥蓋蘇文又在遷西三十二殼楞佔山為王多年,對遷西地形瞭如指掌,便事先在鳳凰山下埋下重兵,當李世民大軍剛到鳳凰山腳下,將要在弱水旁飲馬休息,高麗伏兵乘其不備,兇猛掩殺過來,直殺得唐軍丟盔卸甲,魂魄全無,李世民本身如果不是躲進了這個后羿早就挖好的洞穴,恐怕也是在劫難逃。李世民回長安後,感念鳳凰山神靈救駕有功,派大將尉遲恭在鳳凰山腰處敕建了“白玉菩薩廟”,至今香火不斷。縱觀李世民一生,征戰天下,可謂所向無敵,一生唯獨此戰,慘敗在遷西出身的草莽英雄蓋蘇文的手下,從此一蹶不振,百病纏身,直至649年駕崩。對這個戰爭過程,由於李世民親監國史,史官寫得閃爍其詞,不甚了了。而在《朝鮮國書》中,寫得非常詳實有據。其後,是李世民的武才人,20年後協助唐高宗東征高麗,將整個朝鮮一戰囊括為大唐疆土,為李世民血洗了終生之恨,這是後話。

三代帝王勝蹟!遷西大鳳凰山文化風景精彩紛呈

(三)

歷經千迴百轉,聞過花香鳥鳴,踏上鳳凰山峰頂,仰看天高雲淡,俯首千峰萬壑,人間阡陌縱橫,盡收眼底。而又有一紅牆碧瓦的古代廟宇,兀立峰巖絕壁之處。細看款曲,原來這裡是北魏時期魏文成皇帝當年的御駕行宮之所,竟然與花木蘭從軍有莫名的關係,言之鑿鑿,不可不信,咀嚼回味再三,不由得令人遙遙回望歷史的遠空,慨嘆之,驚愕之,崇仰之,終究難以述懷。

三代帝王勝蹟!遷西大鳳凰山文化風景精彩紛呈

公元424年,柔然古國乘北魏危難之際,大舉進犯北魏。北魏於是全民皆兵,花木蘭替父從軍,抵抗外敵入侵。三年苦戰之後,北魏不僅滅掉了柔然,而且打出了強大,打出了信心,又於432年由魏太武帝拓跋燾親率大軍從國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征伐北燕首府和龍(今遼寧朝陽),大軍行至長城與濡水交界處(今遷西潘家口),因前有大河擋道,後面糧草不濟,被迫安營紮寨困守待援,精心選派先鋒大將花木蘭發動當地百姓萬餘人勞軍支前,頓解燃眉之急。北魏先後經過三次征伐,於436年滅掉北燕,一方面統一了華夏大北方,國家進入了和平發展時期,另一方面花木蘭也結束了她“從軍12年”(424——436)的戎馬生涯,恢復了一身紅妝的靚麗身姿。對《木蘭詩》中的“暮至黑山頭”中的“黑山”與潘家口(盧龍塞)的關係,唐朝大詩人錢起在《盧龍塞行送韋掌記》中說的很透徹:“雨雪紛紛黑山外,行人皆指盧龍塞”,黑山就在潘家口關西三華里的地方,當年北魏大軍駐軍之地,今屬遷西漢兒莊鄉管轄。由於當時戰事頻仍,魏太武帝沒有來得及感謝援軍的遷西父老,他在臨終之際,將此事囑託給了帝位接班人——他的孫子魏文成皇帝。公元457年10月,魏文成皇帝“詔太宰常英起行宮於遼西黃山”,458年春,“至遼西黃山宮,遊宴數日,親對高年,勞問疾苦”。當年遷西屬於北魏遼西郡,黃山是鳳凰山主峰的名稱,至今亦然。魏文成皇帝此次不僅犒賞了當年支前的年齡已老的百姓,還因為山上開滿白色的山杏花,依普陀本意降詔將行宮闢為普陀禪寺,這也正是鳳凰山成為佛教道場的開端,至今已近1600年的歷史,其淵遠的歷史文化根基在國內實屬罕見。

(作者 吳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