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西:致富有道 種植香椿富農家

遷西:致富有道 種植香椿富農家

遷西:致富有道種植香椿富農家。劉麗麗 攝

遷西:致富有道 種植香椿富農家

遷西:致富有道種植香椿富農家。劉麗麗 攝

長城網唐山訊(楊柳青 劉麗麗 記者 杜宇昕)穀雨前後在唐山有吃香椿的習慣,都說遷西的景忠山紅香椿歷史悠久,口味純真,有1000多畝,為此我們在鎮宣委劉麗麗陪同下來到遷西縣三屯營鎮至山莊村,走進村莊彷彿來到了香椿的世界,一眼望不到邊,在上千畝漫山遍野的香椿叢中,感受了昔日皇家貢品散發的無窮魅力。

據景忠山香椿合作社負責人王春富介紹,至山莊村坐落於景忠山腳下,早在2009年就成立了景忠山香椿專業合作社,帶領村民走上專業化、產業化、品牌化的道路,改變了一家一戶、單打獨鬥的局面,提高了抗風險能力。

他們用了3年時間實現了香椿的統購統銷,打出了“紅貢椿”品牌,堅持質量標準,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王春富說,他寧可得罪村裡的老少爺們兒,也要打響紅梗紅葉的“紅貢椿”品牌,他生氣時曾經親手把鄉鄰不合格的香椿芽扔出去。

後來,由於銷路、產品積壓等方面的影響,合作社取消了統銷,但原來的“老規矩”傳承下來,大家恪守產品質量底線,摻雜使假現象基本絕跡。

當地的香椿堪稱一絕,首先是顏色獨特,一般香椿呈暗紅色,景忠山香椿則深紅中透出亮感,醃製時,紅椿出青湯,香味濃郁、脆嫩鮮美,非其他同類可比。它還有一個特點,這裡的生長環境被村民稱為“紅石紅土紅香椿”,僅限於景忠山腳下至山莊村及村周圍,離此三五里以外其他的香椿則香色平平,有人把此村幼樹移栽外村,誰知再發芽時也毫無原來特色。這與景忠山一帶獨特的地貌、土質、光照、氣候等因素具有重要的關係。這裡每年的“紅貢椿”直接銷往華北和東北等地,成為尋常百姓家的美味佳餚。

該村的香椿種植在十五六年前開始增加,產量比以前增長了10多倍。當地地的紅香椿有個明顯的特性,外地買來的香椿苗,需要10多年的時間,把根扎入當地的紅土30釐米以下,才具有本地香椿獨特的香味。

每年的盛產期在4月20日左右,今年趕上疫情,產量略比去年底,銷售價格頭茬在120元一斤,二茬在100元一斤,三茬在80元一斤,收尾階段在30元一斤。據估算今年產量在20噸左右,全村收入在100多萬元以上。

由於香椿芽的生產季節性太強,前後不足一個月時間,王春富為了延長香椿芽的保鮮期煞費苦心。他租用附近的冷庫進行了多次實驗,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收效不大。下一步,王春富想在深加工、反季節生產方面再次進行摸索。錯季銷售保持香椿全年供應市場。

至山莊村約有300棵百年老樹,王春富想在其獨特的營養價值、口感等方面進行深度開發,提升價值空間。

雖然春天的氣候多變,但根據多年的經驗,王春富說香椿每年的盛產期在4月20日左右。新的採摘季到來了,他已經進行了改進包裝盒、捆紮帶等方面工作,並著手進行速凍塑封等方面的深加工試驗,計劃生產“香椿鹹菜”等延伸產品,研究反季節大棚種植,擴大“紅貢椿”品牌的影響力。

據陪劉麗麗介紹景忠山一帶香椿,明清兩代均為貢品。據說,當年康熙皇帝駕臨景忠山,吃了此香椿芽後讚不絕口,於是景忠山紅香椿便成了皇家貢品,年年送往京城,供皇家御用;慈禧太后品嚐後一直念念不忘。香椿的食用,歷史悠久,早在漢代就盛行於大江南北。香椿,亦稱“椿樹”,其春末夏初的嫩芽有一種宜人的清香味,且富含蛋白質、鈣、磷、鐵、胡蘿蔔素和維生素,屬於一種高級營養蔬菜;可涼拌,可熱炒,也可沸油烹炸,像面滾香椿魚、香椿炒雞蛋、香椿拌豆腐,都是風味獨特的地方菜,其傳統悠久,深受人們喜愛。

此外,香椿的果實、根和皮均可入藥。香椿味甘,性平無毒。《唐本草》中稱香椿“主洗瘡癖”。現代醫學證明,香椿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等都有抑制作用。而這裡的紅香椿更是香椿中的上品。

在村子南側的景忠山景區門口,有一棵老樹被村裡修建了圍擋,兩根並蒂的樹幹合起來需要兩人合抱,樹幹高約20米,樹冠直徑近20米,樹枝頂端剛剛發芽。王春富介紹,百年老樹發芽比一般的樹要晚一些。這棵樹是村裡年齡最大的“香椿王”,已600歲。

村民介紹,因香椿芽含有亞硝酸鹽等,不太適合直接鮮食,超量後對身體有害,但用開水焯、煎炒過後食用則對身體沒有損害。

王春富幾年前到山東等地考察,回來後在村裡逐漸推廣了老樹矮化技術,方便了採摘,降低了人工成本。全村原來的產量不足5噸,現在已達到20噸。他正準備與北京一家互聯網公司合作,進行網上銷售等,讓更多人品嚐到“紅貢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