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八陘”之第一陘“軹關陘”

“太行八陘”之第一陘“軹關陘”

“陘”:山脈中斷的地方。太行山南北綿延八百餘里,縱跨京、冀、晉、豫四省市,地勢北高南低,東陡西緩,是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的地理分界線,也是我國從第二階梯到第三階梯的地理標誌,從黃土高原穿過“八百里巍巍太行”往東就是沃野千里、一馬平川、人煙稠密的華北平原。

太行山在華北平原西面巍然屹立,千溝萬澗,群峰聳立,是華北平原的天然屏障,太行山多東西向橫谷,許多關口是扼守晉、冀、豫的咽喉要路,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具有十分重要的軍事價值,太行山脈最著名的關口為“太行八陘。”

太行八陘指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的八條重要咽喉通道,為重要的軍事隘口,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太行八陘指:軍都陘、蒲陰陘、飛狐陘、井陘、滏口陘、白陘、太行陘、軹關陘。

“太行八陘”之第一陘“軹關陘”

軹關陘位於太行山南端,號稱太行第一陘。軹:車軸之端也。軹關:通道僅當一軹(車)之險關。軹關陘起於河南省濟源市西十一里處,關當孔道,名為軹關,最後一關為現在侯馬市南的鐵剎關。現今河南濟源市東的軹城鎮故址,為戰國時魏國的軹城。

軹關陘山勢險峻,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是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及其他諸侯國出入太行的重要通道,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戰國策》中,佩六國相印的蘇秦對趙王說的:“秦下軹道南陽動。”就指軹關陘。可見軹關陘在軍事上的重要性。唐代名將尉遲恭曾鎮守軹關陘的最後一關_鐵剎關。

鐵剎關又名鐵嶺關,座落於太行餘脈的紫金山上,地勢險要,關城雄偉,易守而難攻,扼守出入南太行之門戶,是一處重要的軍事要塞,當地人稱之為“厄口”,如今,歷經歲月滄桑,關城尚存古關城的殘牆和城門土墩,當地人稱之為“堡子疙瘩”。

(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