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届詹天佑奖结果出炉!这3个城轨项目为何获奖?

第十七届詹天佑奖结果出炉!这3个城轨项目为何获奖?


第十七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名单 您公司上榜了吗 小金人等着你

强势登榜!中国中铁四局再揽三项詹天佑大奖

近日,第十七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评选结果正式发布。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1号线,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八号线延长线工程,成都地铁2号线工程获中国土木工程领域科技创新最高奖——“詹天佑奖”。

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主要授予在科技创新和科技应用方面成绩显著的优秀土木工程建设项目。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这3条线路在科技创新和应用方面的显著成绩。

深圳地铁11号线工程

第十七届詹天佑奖结果出炉!这3个城轨项目为何获奖?

深圳地铁11号线概况

深圳地铁11号线是深圳东进西联、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轨道交通网的重要机场快线。它东起深圳福田枢纽,西止松岗碧头站,全长51.9公里,设车站18座,地下站14座,高架站4座,换乘站10座。工程于2012年4月19日开工,2016年3月9日竣工,于2016年6月28日开通运营。

深圳地铁11号线在建设中自主创新73项技术成果,其中具有国内、世界领先的创新技术6项。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4项、省部级优秀设计奖6项、省部级工法10项,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研究成果形成标准、专著4部。

第十七届詹天佑奖结果出炉!这3个城轨项目为何获奖?

深圳地铁11号线主要科技创新成果

建立了轨道交通120Km/h快线成套技术标准体系。通过技术研发,解决了列车内压力变化率、轨道施工精度、列车运行噪声等难题,实现了运营时速最高120Km/h。

研发了滨海地铁地下结构高耐久性关键技术。首次开展了拉应力与氯盐侵蚀、硫酸盐侵蚀、碳化等共同作用下混凝土腐蚀劣化的破坏形态及规律研究,形成了滨海地铁严重腐蚀环境下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施工、养护技术标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开展了填海区邻近既有线地铁深大基坑控制及关键施工技术研究。综合运用淤泥锁定加固、ECR渗漏检测、支撑自动补偿、矮支架盖挖逆作法等关键技术,解决了填海复杂软弱富水地层中长大基坑稳定和运营线变形控制难题。

研发了复杂地质与环境条件下盾构机设计制造及施工关键技术。应用了地质综合探测、深孔爆破预处理、“克泥效”新材料、重叠隧道支撑保护等四新技术,完成了15台自主知识产权盾构机适应性设计和整机研制、掘进,保证了复杂地层盾构顺利推进。

创造性提出“地铁域立体空间”建设理念。通过上盖物业、地面设施、地下空间综合开发与轨道交通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节约利用土地,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环保和经济效益。

深圳地铁11号线工程质量亮点

335根桥墩稳重挺拔,垂直度误差控制在墩高0.1%以内,观感质量达到了清水混凝土效果。

桥梁线型流畅、刚柔并济,造就海上地铁运行的最美风景线。4万余环盾构管片拼装平顺,错台控制在3mm以内。装饰装修“一站一景”,彰显特区文化。

车站天花镂空设计,空间开放,清水混凝土柱朴实无华、自然沉稳。轨面平顺,轨距精准,列车运行平稳舒适。

设备管线综合支吊架布局清晰、固定牢靠、美观大方、方便检修。车站设置宽闸机,1.6吨大电梯,出入口风雨连廊,四大枢纽站航空自助值机,尽显以人为本。

工程荣获国家鲁班奖、詹天佑大奖、全国优秀焊接工程、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中国安装之星)、全国优秀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设计一等奖、全国优秀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二等奖、中国建设工程BIM大赛二等奖、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


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八号线延长线工程

第十七届詹天佑奖结果出炉!这3个城轨项目为何获奖?

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八号线延长线工程创新成果

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八号线延长线工程在施工中,需面对既有线路在城市敏感区内拆解,复杂地质条件下施工等高风险挑战,广州地铁在工程建设中,以化解风险为目标,针对性地在国内外首次建立综合勘察、风险评估、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技术体系,应用了多项“国内首次”的创新性技术,确保工程安全顺利。


入标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八号线延长线工程设计技术和创新亮点

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八号线延长线工程在设计技术方案上综合考虑安全性、合理性、可实施性,设计技术和创新要点如下:

国内外第一次对已成熟运营多年的线路在利用节假日短时暂停运3天拆解调试后即能快速按两线高服务水平独立运营,从系统设计上提出了关键性的技术措施,确保了拆解的顺利进行及拆解后分线独立运营的安全性;

国内第一次在岩溶地区大规模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路的岩溶处理方案得当,确保了工程施工及运营的安全性;

国内第一个便捷的高铁、地铁、公交综合交通枢纽:广州南站综合交通枢纽是国内高铁、地铁换乘最为便利的车站之一,地铁站直接设于高铁出站厅地下,极大了方便地铁与高铁的换乘衔接;

国内第一个与机场线采用平面平行接驳式换乘方式的地铁、公交换乘枢纽:嘉禾望岗站实现与机场线接驳的最有利换乘条件,换乘距离仅11m;

国内第一个与城际线采用叠线平行换乘方式的地铁换乘车站:沙园站是八号线与广佛线的换乘站,换乘距离仅12m;

国内第一个实现一线一段一场运营组织模式的系统线路设计:二号线在线路南北两端设置嘉禾车辆段和大洲停车场,极大的节约了运营成本;

国内第一个实现一段两线两车型的车辆段:嘉禾车辆段是线网规划中的二、三号线两种车型的车辆段,经过设计优化,在用地增加不到1/6条件下通过优化设计,成为广州地铁及国内最集约化用地的模范。

国内第一次采用桩基托换后在盾构隧道内采用人工洞内截桩技术;

国内地铁第一次采用上下重叠暗挖隧道设计(沙园站前后两线隧道上下重叠隧道最小净距不足1m,重叠段共计长达700m);

广州第一次采用盾构钢套筒接收创新设计工法(洛溪站)、不良地层冷冻法设计施作联络通道等(三枝香水道岸边南洛区间联络通道)、小间距盾构隧道隔离桩保护设计(东江区间)、盾构隧道纠偏设计技术(广石区间)等;

广州第一次采用梯型轨枕(昌沙区间);国内外地铁第一次采用水蓄冷(江夏集中冷站)等。

第十七届詹天佑奖结果出炉!这3个城轨项目为何获奖?

成都地铁在2号线

第十七届詹天佑奖结果出炉!这3个城轨项目为何获奖?

成都地铁2号线概况

成都地铁2号线是成都市建成运营的第二条地铁线路,于2012年9月16日开通运营一期工程(茶店子客运站至成都行政学院站),2013年6月28日开通运营二期西延线工程(茶店子客运站至犀浦站),2014年10月26日开通运营二期东延线工程(成都行政学院站至龙泉驿站),标志色为橙色。

成都地铁2号线起于犀浦站,途经郫都区、金牛区、青羊区、锦江区、成华区、龙泉驿区,止于龙泉驿站,大致呈东南-西北走向。截至2019年,成都地铁2号线线路全长42.3千米;共设置32座车站,其中地下站28座、高架站4座;列车采用6节编组B型列车。

成都地铁2号线主要科技创新成果

成都地铁2号线犀浦站实行了全国首例国铁地铁同台换乘、安检互信的运输模式。乘客到达犀浦站站台后,依次通过铁路验票机,地铁出闸机直接进入高铁站台,即可换乘开往都江堰、青城山、彭州等方向的动车组,免去了地铁再出站-再排队-再进铁路站-铁路再安检的麻烦,

实现“零距离”“无缝隙”的高效率换乘,这一模式也在东客站成功应用,为旅客节省了海量的时间和精力。

第十七届詹天佑奖结果出炉!这3个城轨项目为何获奖?

成都地铁2号线采用了有创意的西北-东南的走向,基本上奠定了成都轨道交通的”米“字形结构。在中国轨道交通的发展史上,成都地铁2号线同样是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条线路,因为米字形的结构实施难度大,在成都之前还没有如此实施的地方。

成都地铁2号线工程质量亮点

成都地铁2号线蜀汉路东站至白果林站盾构区间地层属于特殊的富水砂卵石地层,卵石体积大且含量高达60%-80%,施工难度极大。同时,该盾构区间穿越白果林片区多栋老旧建筑物,汶川特大地震后这些建筑物已出现不同程度下沉、开裂,在此盾构掘进成为成都地铁盾构掘进中最大的难题。

成都地铁反复对周边环境进行调查,不断研究预加固和掘进方案,克服了砂卵层预加固、碴土改良及出土控制、抑制滞后沉降等施工难点,比原计划提前44天完成了掘进任务。

成都地铁2号线一期车站采用“一站一景”,突出四川文化特征、历史氛围。

第十七届詹天佑奖结果出炉!这3个城轨项目为何获奖?

工程中标速递 基建行业分析

第十七届詹天佑奖结果出炉!这3个城轨项目为何获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