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早很可怕嗎?

心電圖、動態心電圖發現室早很常見,而多數情況下只是功能性的,並不可怕,不需要特殊處理或僅需要改善生活方式而已;但對於器質性心臟病引起的早搏、數量較多的室早應積極治療。

室早很可怕嗎?


室早,是一種通俗的說法,醫學術語叫做“室性期前收縮”,是指在一個正常心跳之前提前出現的額外心跳,由希氏束分支及其以下異位起搏點提前產生, 可單獨出現,也可成對出現。即使是身體完全健康的普通人,只要做24小時心電圖,也很有可能或多或少發現有室早,所以如果體檢心電圖等情況下發現有室早,不必過於緊張。對於室早的處理應先明確早搏是功能性的,還是器質性的,有無器質性心臟病,具體數目多少,完善心超、24小時心電圖等相關檢查。


功能性早搏,24小時數量不會太多,一般一、二百個以下,為單源性(形態一樣,是一個部位來源),早搏的QRS波形多較窄較高,多無成對室早、R on T現象,心超等檢查無異常,勞累、熬夜、感冒後、情緒激動等情況下容易發生,而運動或心率加快時早搏減少。出現這種早搏不用緊張,不需要特殊處理,僅改善生活方式即可,如生活規律,不要熬夜,避免喝濃茶、濃咖啡等。如果確實影響生活質量的,可適當服用美託洛爾等一些副作用較小的抗心律失常藥物。

如果心超結果異常(如心臟擴大等)、合併有冠心病等器質性心臟病等情況的早搏,則為器質性早搏,應積極干預治療。器質性早搏多表現為數目較多,24小時幾千個甚至上萬個,早搏形態不一,QRS波形明顯增寬,振幅較低,常出現成對室早、短陣室速、R on T等。對於器質性室早應積極干預,處理應病因治療(處理原發病)+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必要時可行ICD治療。

最後,如果室早數目超過1萬/24小時,或超過總搏量的10%,可能會引起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導致心臟擴大,EF降低),也是需要積極治療的,部分患者可行射頻消融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