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中央為這件事直接約談縣委書記

罕見!中央為這件事直接約談縣委書記

4月13日,汪洋主持召開了脫貧攻堅約談會議。中西部11個省區24位縣委書記參加約談,4位縣委書記作代表性發言。中央政治局常委直接約談縣委書記,非常罕見。這充分體現了對縣級脫貧工作的格外重視,對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具有重要意義。


在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可以說是影響脫貧質量的最大不確定因素。日前,中央定調,我國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常態化疫情防控,意味著短時間內一切恢復正常並不可能,這是清醒的認識。


在這樣的形勢下,如何應對疫情這道“加試題”,化危為機,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這是對中國的巨大考驗,也是對各級領導幹部能力水平的考驗。


罕見!中央為這件事直接約談縣委書記


壓力


2020年是全面脫貧之年,本次疫情對農村地區造成的衝擊不容忽視,各方面的負面影響在不同程度上阻礙了各地脫貧攻堅戰的推進。


① 農業生產面臨“失時”風險。短期來看,春耕時節需大量用工,但受制於疫情,所需的勞動力、農機作業服務在供應上也會遇到不同程度的障礙,農事活動可能無法正常進行。從中長期看,疫情引發生產成本上升,後市農資價格有可能出現上漲,更容易導致農產品滯銷,貧困地區農業生產收入大幅下降。


② 特色產業發展面臨“失市”風險。貧困地區扶貧產業大多起步較晚,基礎相對薄弱,產業鏈較短,產品附加值偏低,還沒有形成成熟的產業體系和市場化運作模式。在此次疫情作用下,很可能會出現扶貧產品銷售和產業扶貧困難,貧困地區農畜牧產品賣不出去,農用物資運不進來,生產和消費下降,影響產業扶貧增收。


③ 外出務工人員面臨嚴峻的“失工”困擾。疫情使很大一部分貧困戶外出務工受阻,切斷了他們創收的來源。


④ 脫貧攻堅收尾工作受到“失力”影響。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狀態下,大批金融、財政資金將集中支援防疫前線、大多基層幹部也要集中力量進行疫情防控和排查,易地扶貧搬遷配套、飲水安全工程、農村道路等項目開工不足,不能按計劃推進,一些疫情嚴重的地區,掛職幹部和駐村工作隊暫時無法到崗,從而對脫貧收尾工作產生一定影響。


罕見!中央為這件事直接約談縣委書記

機遇


本次疫情作用下,貧困地區因其脆弱性更容易催生出各類危機問題。但從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看到,貧困地區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和極大的發展潛力。因此,我們應以疫情防控為契機,尋找適合貧困地區的政策舉措,積極幫助貧困地區化“危”為“機”。


“契機”——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廣實行“微治理”新模式。所謂“微治理”就是治理精細化的一種實現路徑,即打破過去政府大包大攬的管理模式,讓多元主體參與進來,聚焦於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事務。病毒來勢洶洶,這場戰“疫”是對鄉村治理水平的現實檢驗。而調動和發揮村民積極性,形成共治合力是打贏此次疫情阻擊戰的重要一環,也是“微治理”模式的一次實踐。通過推廣“微治理”模式,增強村民自治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功能,撬動鄉村治理模式轉變的契機,已成為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途徑。


“轉機”——推動鄉村醫療體制機制改革,發揮好鄉村醫生 “守門人”的作用。此次疫情也在警示我們:加強農村基層醫療體制機制改革刻不容緩。為此,要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完善應急醫療救助機制;健全防治結合、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工作機制。同時,應更加關注鄉村醫生這個群體。持續加強貧困地區全科醫生培養、分級診療等制度建設,推動公共衛生服務與醫療服務高效協同、無縫銜接。


“商機”——打造貧困人口增收保收的增長點。經濟貧困地區大多有著獨特的自然風光、民俗特色、文化遺產等各類資源,應充分利用當地特色資源,進一步通過增強貧困地區產業結構、生產關係組織、制度安排、創新氛圍塑造等手段,提升貧困地區的經濟韌性,使貧困地區再遇到類似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發公共事件時,可以變被動為主動,不會因無工而停工、因停工而返貧。同時,政府應遵循產業發展規律,推動產業扶貧幫扶資源、政策舉措等有序轉到貧困地區。對財政投入、金融扶持、保險支持等補短板、強保障的政策措施,要保持穩定並不斷強化;對主體培育、產品營銷、科技支撐等服務措施,要持續開展並不斷深化。


罕見!中央為這件事直接約談縣委書記


主動作為,化危為機


當前,除了脫貧攻堅,還有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春耕生產等等各項工作都耽誤不得,十個手指彈鋼琴,考驗著各級領導幹部的能力水平。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領導幹部怎麼辦?


①主動作為、探索創新。實踐中,一些地方一邊緊抓疫情防控,一邊抓復工復產,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得到統籌兼顧;一些地方根據當地實際,謀劃開工一批新項目,壯大新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只有堅持問題導向同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相統一,以問題倒逼改革創新,在堅持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敢於打破固有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創造新的措施辦法,才能取得新的成效。


②統籌兼顧、全面協調。處理重大風險挑戰,做到化危為機,往往涉及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等各個方面的問題,因而最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當前,領導幹部應全面權衡,探索更多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相互促進、相互助力的方式方法,實現“兩不誤”。特別應重視處理局部和全局、當前和長遠、重點和非重點的關係,在權衡利弊中趨利避害、作出最為有利的抉擇。


③著眼解決實際問題,謹防拍腦袋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做法。想要化危為機,領導幹部就應堅持問題導向,沉下心來、撲下身子,打通“堵點”、補上“斷點”。比如,此前針對復工復產中“一邊農民工出不去,一邊企業招工難”問題,不少地方探索“點對點、一站式”接送,有的地方推行健康通行碼互認,這些有力有效的探索很快在各地推開;針對部分餐廳員工、酒店服務人員、網約車司機等返崗難問題,一些地方調劑停工的富餘人員到急需用工企業就業,解決了一些企業的用工荒問題。


危與機同生並存,主動作為,便能化危為機。


來源:人民論壇新媒體綜合整理 資料《國家治理》、人民日報、政知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