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前,父母該做些什麼呢?

幼兒園和小學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學習領域。

上小學需要孩子能夠在超過30分鐘的時間內保持相應的靜坐,有了固定的學習目標,還有需要進行結果呈現的測試……這一些的改變都為學齡期的孩子們提出了挑戰,也為家長們帶來了焦慮之情。孩子第一次進入小學,能不能適應?上課能不能聽懂?學習能不能跟上?

幼小銜接前,父母該做些什麼呢?

家長應該保護孩子對於新鮮事物的好奇和深入探究的慾望,創造適合孩子發展的動機和學習環境,這樣才能期待孩子發展出良好的學習能力。

那麼具體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保證孩子的身體健康

小學上課時間比較早,課間也沒有補充,因此早飯就成了一個重要環節,畢竟這份早飯要支撐孩子堅持大半個上午的動腦和運動呢,必須重視。否則孩子就會出現記憶力不集中、易疲勞、記憶力下降等現象,因此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從為孩子準備一份優質的早餐開始。

關注孩子的心理活動

學習是一項需要投入很大精力的活動,適度的緊張當然有利於學習,但小學的學習和幼兒園不同,玩耍的時間減少了,減壓的機會也更少了,孩子一時半會兒也很難適應,難免會產生一些過度緊張、壓力大的情況。

因此父母要對孩子的心裡狀況更加敏感些,當看見孩子的情緒比較低落時,要儘早表示關切,“你有什麼心事嗎?說出來看看媽媽能給你什麼幫助?”以這種平和的交流幫助孩子消除壓力。

幼小銜接前,父母該做些什麼呢?

瞭解孩子的學習特點

不同孩子的學習特點不同,在幼兒園可能表現不明顯,上了小學,當能力與實際的課程掛上鉤,就可能表現出來了,有的孩子通過朗讀學習效率增加,有的孩子需要用手來比劃才能記住,這就說明了孩子的學習類型不同。

讓孩子擁有一定的選擇權

被動、單調的教育容易使孩子失去學習的願望。因此,給與孩子一定的選擇自由,可以讓孩子放下抗拒,去選擇自己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更能強化學習的動機。父母不要總是把焦點集中在怎樣學習的問題上,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更容易完成的學習任務,儘量避免鑽牛角尖。

也要在孩子經過努力之後,給與一定的鼓勵,讓孩子從內心產生價值感和能力感。行為主義學心理學家認為:人們的行為會由能力感喚起,有能力就會去想克服困難,而面對不可能克服的困難時,人們會感到強烈的不安並且迴避它。這時候,內在的動力就十分重要,這個內在的動力就是能否保持自由選擇和決定的權利。當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時有更多的選擇,他肯定會朝著希望所在的方向努力,這也是克服孩子厭學情緒的良方。

學習的路上,只有孩子自己是主力軍,而我們作為家長為孩子打好輔助,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見證孩子的每一次進步,不斷給與孩子鼓勵,就足夠了!相信孩子會在新的學習階段,努力跟上老師的腳步,不用家長太操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