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统战心声】从街舞看扶贫攻坚

2017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与“建设”虽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

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20年,我很荣幸地见证了中国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全面发展的40年。从收音机到电视机,从自行车到小汽车,从火车到高铁,从有线电话到互联网+……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全面提升的不只是人民生活质量,更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

我生在西安,长在北京,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如今我已经成长为一名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国舞协街舞委员会秘书长。可以说,正是因为祖国发展和改革开放,我才能成长进步到今天。同样,我也愿尽全力来回报祖国。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一直关注着贫困地区、偏远地区青少年群体发展,去过陕西、内蒙、河北、新疆、贵州等地。我欣喜地看到,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两不愁三保障”基本实现,吃不饱穿不暖上不起学的贫困已一去不复返。但孩子们在综合素质教育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偏远地区青少年的可接受教育范围,远比城市里的孩子选择要窄。少年强则国强。文艺扶贫,就是为了让孩子们的教育资源相对均衡,未来他们也需要走进社会,成为建设祖国的一分子,当他们脱贫的那一天,我们希望看到的是这些孩子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健康、快乐与自信,而不是依旧背负着“贫困”的压力负重前行。

【全面小康•统战心声】从街舞看扶贫攻坚

为贵州省望谟县第三小学的孩子们捐赠生活学习用的物资

作为中央统战部新的社会阶层社会人士服务团成员,我2018-2019年连续两年随团去贵州省一些贫困地区进行调研考察,驱车运送学习生活用品,与团员们一同走进贵州省望谟县第三小学,把舞蹈和音乐带给孩子们,通过街舞的方式拉近与他们的距离,全体服务团的同志们和小学老师们、孩子们热情共舞,从孩子脸上洋溢的笑容里,我们看到的是自信、是希望。

【全面小康•统战心声】从街舞看扶贫攻坚

在贵州省望谟县第三小学的孩子开展街舞公益教学

类似的公益教学活动,我们已开展了两年。从2018年开始,由共青团中央社会联络部与中国舞协街舞委员会发起的“新时代 艺起来”——2019全国街舞联盟公益教室进学校(乡村)项目,开始针对偏远地区校园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拓展,进行长期定点帮扶。在校园建设公益街舞教室,配备镜子、地板、音响等教学设施,安排专业的街舞老师定期教学,在教舞蹈的同时,让他们明白未来的人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至今,已在全国建立街舞公益教室1146个,覆盖275个城市和地区,2654名街舞志愿教师参与其中,21万名青少年获益。中国舞蹈家协会街舞委员会(CHUC)全国街舞联盟也因此荣获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我国青年志愿服务领域的最高荣誉——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文艺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因为一部小说,一篇散文,一首诗,一幅画,一张照片,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一曲音乐,都能给人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都能以各自的魅力去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在随团调研的过程中,我看到很多包含地方特色文化的产业基地和园区,以及一些还未完全开发的旅游景区,这些地方在未来都需要文艺内容来支持。像西安的《长恨歌》,平遥古城的《又见平遥》等一部部优秀的剧目,不仅促进了旅游发展,同时又将当地的历史故事、文化特色融入其中,既推广了城市文化,又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引用《人民日报》的一篇评论《文化扶贫要做“柔”文章》里的话来说,

“文化扶贫是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使扶贫脱贫概念更加丰富饱满,凸显了扶贫工作的人文内涵。”如果能将文艺、文化、文旅等产业与贫困地区的情况有机结合,将产生叠加效应。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回顾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由低收入国家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飞速发展令世界瞩目,我们有理由也有决心,相信在2020年,我们将真正实现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飞跃。

(作者系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国舞蹈家协会街舞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

本文系独家原创,任何媒介转载须注明来自微信号“统战新语(tongzhanxinyu)”,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统战嬗变

新闻自强

微信号:tongzhanxiny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