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之城》:等待是對思念最純的詮釋,陪伴是對相遇最暖的迴應

《雨之城》是由石田佑康執導並編劇的日本動畫短片,全片雖然只有九分幾十秒,卻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作品,目前在豆瓣獲得8.2的高分。

影片中雖沒有一句對白,靜謐的氛圍背後又讓觀眾產生許多未知的想象。

有人說石田佑康的作品風格治癒清新,有種宮崎駿即視感。《雨之城》就有這種既視感,影片畫面唯美,給人一種感傷但又暖心回憶的情懷。滴答的雨聲、滴答的鐘聲、人煙寥落的街道,配上柔緩又夾著回憶的背景純音樂,相信每個人看完都會有不一樣的情感糾結。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小鎮上,不知從何時起,每天都下著連綿不絕惹人心憂的雨水。人們有的遷往遠方,有的搬至高地,遠離溼潤哀傷的雨之城。曾經美麗充滿生機的小鎮變得死氣沉沉,了無生機。一天,一個身穿黃色雨衣的小女孩穿梭在大街小巷中,遇見著生了鏽的機器人朋友。他們在雨中開心地玩耍著,腳步激起歡快的水花。

《雨之城》:等待是對思念最純的詮釋,陪伴是對相遇最暖的回應

這部影片如果只看一遍,相信大部分人都看不懂導演到底想給我們表達什麼,我也一樣。有很多人說看這部電影看到的是淒涼與壓抑,但這只是淺表層含義。我自己也看了很多遍:第一遍我看到的是淒涼與憂傷,第二遍看到的孤獨與回憶,第三遍看到的是美好與溫暖。

所以,如果仔細品味這部影片你會發現淒涼與壓抑背後處處是大韻味:治癒的回憶,感人的等待,美好的陪伴等等。下面我就以我理解的角度解讀這部無對白短片表達的深層次的含義。

《雨之城》:等待是對思念最純的詮釋,陪伴是對相遇最暖的回應

一、兩份回憶交織,憶中有憶,一份是相遇,一份是思念

影片故事以老婆婆的回憶展開,在老婆婆的回憶裡又夾帶了機器人的兩段回憶。這兩份回憶道盡了故事下的人兒的悲歡與離合,但在悲與離的背後又藏著內心溫暖的漣漪。

在婆婆的回憶裡,那時候的她還是一個小女孩。在媽媽的叮囑下,她朝著一條彎曲的小路奔去,去外婆家。天空下著淅淅瀝瀝的雨,雨聲滴滴答答地落在地上。一個穿著黃色雨衣的小身影興奮地穿梭在人煙寥落的大街上。

面對冷寂的大街,沒完沒了的大雨,她眼裡卻只有好奇、純真與快樂。她穿過一條狹長的隧道,發現了一個機器人,機器人坐在一把椅子上一動不動,小女孩搖著他的身體,機器人身體發出吱吱咔咔,但還是不理她。

《雨之城》:等待是對思念最純的詮釋,陪伴是對相遇最暖的回應

小女孩繼續往前跑,一邊小跑一邊往回看,發現機器人跟上了她。她興奮地朝著他奔去,圍著他開心的轉圈。她開心地踩著地上的雨水,激起一地的水花。她和他玩起了捉迷藏,他配合著她。她鬧著,他陪著。就這樣兩個小身影在淅淅瀝瀝的雨中歡鬧著。

在婆婆的回憶裡,她和機器人相遇,相遇後是一段溫馨的時光。我們看到了一個天真無邪的小女孩,一個有情有義的機器人。他們之間的互動讓我們內心漾起了暖心的漣漪,彷彿看到了當年那個單純無畏的自己。

在這一段場景中,淒涼的大街背後,我們看到的卻是:兩個單純善良的人兒;一份只需要看對方一眼,一切便都在不言中的情誼;一種無聲卻勝有聲的表達。這大概也是導演想表達的:無論環境是怎樣的糟糕,我們依然要保持最初的那份純真與熾熱。

《雨之城》:等待是對思念最純的詮釋,陪伴是對相遇最暖的回應

鬧著鬧著,他輕輕地摸了摸她的頭,她拿起他的手握在自己手裡,微笑地看著他。看著前面對自己笑的女孩,他回憶起很多很多年前,也有一個女孩也曾這樣握著他的手對他笑。

那時候的天氣還是晴朗和煦的。但後來大雨侵襲了整個小鎮,女孩穿著紅色雨衣準備和父母搬離這裡。離別前,他和紅色雨衣女孩依依不捨的道別,看著女孩坐的車越離越遠,他揮著他的手向女孩道別。

另一次的回憶,是他的身體已經散架垮掉後,隨著一段手推鏡頭的移動,畫面穿過那條長長的隧道,他又回憶起了他和當年那個女孩在一起的時光,那時,天很藍,太陽暖洋洋的照在地面上,街上還是有很多人,路上還是有很多車。

導演在老婆婆的回憶中,又夾著機器人的兩段回憶。這兩段回憶都是溫暖且治癒的,是他保持初心不變的源頭;這兩段回憶是他曾經美好時光的見證,是放不下的割捨;這兩段回憶更加彰顯了機器人對曾經那個女孩的想念,以及他無私不求回報的等待。

兩次回憶,兩次想念。他的回憶裡充滿了陽光,沒有沒完沒了的雨,只有兩個相伴的身影。在導演的精緻安排下,我們可以沉浸在這樣溫暖的回憶中,忘記影片中的那點憂傷,給心靈一次治癒的成長洗禮。

《雨之城》:等待是對思念最純的詮釋,陪伴是對相遇最暖的回應

二、等待是對思念最純的詮釋,陪伴是對相遇最暖的回應

01、一份思念,一直等待

從很多年前開始,即那個穿著紅色雨衣的女孩離開後。機器人就每天坐在和女孩道別的地方等她回來。雨還是一直下著,大街上除了雨聲之外顯得格外安靜,死氣沉沉的房屋,斑駁的牆壁,丟棄在地上的廢品,繚亂的一根根電線杆。而在這樣落寞的環境下,一個木納的機器人卻一直坐在一張長椅上,任雨水腐蝕了他的皮膚也不離開。

在描述大街時,導演用了全景和推拉鏡頭,在這樣的鏡頭下,小鎮的面貌被完全暴露在觀眾面前,凸顯了小鎮的蕭條與落寞、古舊。在這樣的場景下,凸顯了機器人的孤獨和渺小,但更多的是凸顯出他心甘情願的忠心等待和溫情的思念。

《雨之城》:等待是對思念最純的詮釋,陪伴是對相遇最暖的回應

後來他遇到了和從前那個女孩很像的另一個女孩,這個女孩拉著他向前跑,他用自己緩慢的步伐跟著她。不一會兒,他就倒落在地上,軀體也被分解散落了一地。原來他的身體因為常年在雨中浸透著,已經被浸壞了。身體也從嶄新到破舊,但他還是一直在那裡等,等著他的一個好朋友。

小女孩呆呆地看著躺在地上已經不成形的他。她試著往前跑,然後回頭,他沒有跟上,再往前跑,再回頭,他依舊沒有跟上。於是她繼續向外婆家跑去,帶來了她的外婆,外婆穿著一件紅色的雨衣。原來她就是當年的那個女孩。外婆看著散落在地上的機器人,想起了他。外婆摸了摸他的頭部,推著他的頭部朝著家的方向去,小女孩跟在身後。

他的等待讓人刻骨銘心,也讓人潸然淚下。但是這淚,是暖心的,是一種心靈的撫慰。就像有些人,一直默默守候在那裡,不求回報,等你轉身時,發現他一直在背後,默默的守護你,等待你。這份等待是單純、真誠的:僅僅因為曾經的你對我好,我們曾經互相陪伴的情誼,所以,我等你。

還好,他的等待沒有白費,最後他還是見到了那個他日日思念的紅衣女孩,哪怕歲月已經流逝長久。還好,他又遇到了一個單純待他的黃衣女孩。從此,他和黃衣女孩的互相守護成了歲月最溫柔的情誼。

《雨之城》:等待是對思念最純的詮釋,陪伴是對相遇最暖的回應

02、一次相遇,一生陪伴

影片的開頭是在一個狹小的房間裡,一個穿著黃顏色、臉上長滿皺紋頭髮花白的老婆婆安靜地坐在凳子上,牆上掛滿了照片,旁邊的一張桌子上排滿了綠植,其中有一個"短柱體"的腦袋一直在轉動著黑溜溜的眼珠子,看著對面的老婆婆。

看到這,我們並不能懂導演想表達的是什麼,從肉眼看我們似乎只看到了一個老人的孤單。但在後面的回憶中,我們可以知道老婆婆就是穿著黃色雨衣的小女孩,"短柱體"腦袋就是機器人。他們相伴走了一生。

導演用了倒敘的手法,並在開頭設下懸念,讓我們在疑問中去尋找答案,從而引出其後暖心的情誼:因為一次相遇,他們陪伴了一生。這樣精巧的安排,強烈引起了觀眾們內心的情感波動,感受到一份暖暖的陪伴。

看著畫面裡的他們,我似乎聽到了他們內心的對白:

機器人:無論發生什麼,我都會陪你,一直到老。哪怕我的身軀已離我而去,我依舊用我的雙眸看著你,用我已經長滿苔蘚的腦袋伴你左右。

老婆婆:雖然你已沒有了身軀,但我會一直在。我一直記得那年我們在大雨中開心玩耍的樣子,在我心中,你依舊是完整的你。

在我看來,這是一份"情"的陪伴,說不明白是什麼"情",似友情,又似愛情,更似親情。總之,無論是什麼"情",都是一份值得珍藏的記憶。

《雨之城》:等待是對思念最純的詮釋,陪伴是對相遇最暖的回應

三:等待是迷人的,陪伴是滿足的,學會用純真、熾熱和樂觀積極的心態擁抱世界

在看完《雨之城》後,相信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感悟。有人說老婆婆的晚年是孤單的,回憶是悲傷的;有人覺得機器人的等待是孤獨,回憶是遺憾的。

但我想說,老婆婆的晚年是滿足的,因為她有機器人一生的陪伴;回憶是美好的,因為那是她最天真無邪的時光。而機器人的等待是一份純潔的堅守,因為那是他無怨無悔的守護;回憶是溫暖的,因為有他最重要的朋友。

之所以各人看到不同,是因為我們的心態受影響。在多次觀影后我也明白了對我們人生很重要但又容易丟失的兩樣東西:純真與熾熱,好的心態。所以我覺得我們無論什麼時候都應該守住以下兩點:

01、永遠保持最初的那份純真與熾熱

影片中,在大雨蕭條的小鎮上,小女孩並沒有受這種環境的影響,反而她很快樂,自由自在地奔跑在大街上。玩著地上的水花,真誠地對待機器人朋友,和他玩鬧,臉上也是簡單而純真的笑容。

在她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種純真的快樂,那份快樂是不夾帶其他複雜的東西的。這種快樂,簡單而美好。但是,活在車水馬龍、燈紅酒綠的現代世界裡,又有多少人還記得當初那個簡單但無畏的自己呢?反而我們更容易被雜亂的環境丟失了自己的初心,變得萎靡、煩躁。

所以說,這部短片的女主雖然是一個小女孩,但卻是演繹給大人看的。它在告訴我們無論什麼時候都要有小女孩看待世界的那份簡單與樂觀,並提醒自己回到那個純真的“年代”,遇見最初的自己。

作家羅蘭說:一個人如能讓自己經常維持像孩子一般純潔的心靈,用樂觀的心情做事,用善良的心腸待人,光明坦白,他的人生一定比別人快樂得多。

所以,哪怕生活還是會有很多的不如意,我們依然要保持當初的純真與熾熱,堅守那份純粹。哪怕在看盡各種苦難與醜惡後,仍然能保留著當初的善良與純真,堅守著自己的原則。

《雨之城》:等待是對思念最純的詮釋,陪伴是對相遇最暖的回應

02、學會用樂觀積極的心態擁抱世界

這部影片的主旨是多重的,主要看你以什麼心態去看它。以消極的態度去看,你只會關注到雨的淒冷和人的孤獨,而看不到雨背後暖心的陪伴和情誼。以最初的那份純真和樂觀的心態去看,你看到的等待會是迷人的,兩人的陪伴是滿足且美好的。

如同生活,生活到底是沉重的?還是輕鬆的?這依賴於我們怎麼去看待它。生活在同一個世界,為什麼有的人過得開心和幸福,有的人卻一直生活在痛苦和苦惱之中呢?其實,人與人之間本來沒有多大區別,只是各自心態不同導致了看待事情的結局不同。心態才是我們真正的主人。

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人說過:生的道路都是由心來描繪的。所以,無論自己處於多麼嚴酷的境遇之中,心頭都不應為悲觀的思想所縈繞。

在我看來,無論環境多惡劣,生活中總會有溫暖降落在我們身上。比如,別人的一份陪伴、一次等待、一絲微笑,一個暖心的舉動等等。

面對這點點滴滴的細心,我們是否能像風流草那樣,為這份不求回報的善舉而歡欣、鼓舞、感動呢?學會用樂觀積極的心態去擁抱世界吧,其實你的身邊有很多關心你的人,不要被悲觀的思想吞噬。

《雨之城》:等待是對思念最純的詮釋,陪伴是對相遇最暖的回應

結語:

《雨之城》是一段回憶,讓歲月多了一份溫暖;是一份等待,讓歲月多了一份感動;是一生陪伴,又讓歲月多了一份回憶;更是一次孤獨與陪伴的彼此和解,一場淒冷與溫暖的相互融合,讓我們感受到那份純真的美好。

這故事雖然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和熱情洋溢的對白,卻能讀進人的內心深處。在歲月的醞釀和流逝下,他們互相陪伴,慢慢變老,形成堅不可摧的真情。正是這份小小的故事,讓我們重新思量了自己的內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