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邊光景一時新 ——縣域治理“三起來”的商丘實踐

無邊光景一時新 ——縣域治理“三起來”的商丘實踐

無邊光景一時新

——縣域治理“三起來”的商丘實踐

打開學習強國“百靈”短視頻平臺,可以經常看到商丘的精彩畫面:商丘古城邊白鷺翩躚飛翔,夏邑縣城裡的櫻花大道鮮花盛開,永城市芒山鎮旅遊景區開門迎客,民權縣畫虎村——王公莊村民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

10個縣(市、區)亮點紛呈,縣城、鄉鎮、村莊都有“看點”,最近幾年,城鄉面貌發生鉅變,這與我市實施縣域治理“三起來”的工作要求密不可分。

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指導河南工作時,提出了縣域治理“三起來”的工作要求,即“把強縣和富民統一起來,把改革和發展結合起來,把城鎮和鄉村貫通起來”。經過6年多的實踐,縣域治理“三起來”已經在商丘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助推了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譜寫中原更加出彩商丘絢麗篇章提供了不竭的動力。

//

強縣和富民統一 實現共興共榮

//

51歲的陳國勤是睢縣董店鄉的村民,她每天早上吃過飯,就趕到產業集聚區裡的中駿鞋業上班。她的工作並不複雜,就是給生產好的鞋子穿鞋帶。

記者問她:“每天能穿多少雙呀?”“700雙左右吧。”

根據鞋的種類不同,穿一雙鞋帶工錢在兩毛五到三毛五之間,這樣,陳國勤每月能有4000塊錢左右的收入。她離家不遠,每天和同村的婦女一起來上班,她們既能掙錢還能照顧家。

睢縣原來是國家級貧困縣,2012年縣域經濟綜合實力排在河南省第89名。睢縣圍繞 “爭先晉位、富民強縣”的總目標,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搶抓承接產業轉移機遇,培育壯大了製鞋、電子信息兩大主導產業, 2018年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在河南省的排名躍升到第14名,2019年5月順利實現脫貧摘帽。

特色產業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靈魂,也是強縣和富民的基礎。睢縣原來沒有支柱產業,他們從產業基礎、建設機遇、承接載體、用工保障、區位優勢和發展空間等六個方面深入論證,確立了將製鞋業和電子產業作為主導產業的發展路徑,研究制定了十年發展規劃。如今,睢縣已經成為中原鞋都,年製鞋1.5億雙;以金振源電子為龍頭的電子產業,也越做越大。

睢縣的製鞋企業和電子信息企業總數從最初的十幾家躍升至現在的200多家,這些都是勞動密集型企業,是強縣富民的“主力軍”。現在睢縣產業集聚區從業人員6萬餘人,僅僅穿鞋帶這一項就能給務工者帶來3000多萬元的收入。

睢縣不是一枝獨秀,虞城縣年產捲尺15億隻、五金工具1.22億套、鋼帶18.6萬噸,是全國最大的鋼捲尺和五金工具出口基地,現在僅鋼捲尺這項產業帶動超10萬人就業。

近幾年,民權縣的製冷產業名揚全國,柘城縣的金剛石產業越來越強,夏邑縣的紡織產業蓬勃發展,寧陵縣崛起成新“肥都”……10個縣(市、區)把強縣和富民統一起來,發展自己的特色產業,形成了錯位發展、競相發展的良好格局,增強了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和競爭力,也增加了城鄉居民的收入。

2019年,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5元,比2018年增長9.7%,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1位;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68元, 增長10.1%,增速居全省第1位。

//

改革和發展結合 實現相得益彰

//

在虞城電鍍生態園,記者看到項目一期國內領先的汙水處理站和40多條電鍍生產線全力運轉。

商海博環保科技公司總經理吳海運介紹:“電鍍生態園是高新區木蘭科技發展投資公司控股建設的豫東唯一一家正式獲批的電鍍中心,目前一期全部建成投產,二期廠房工程已經基本結束,並簽約了宇通客車、徐工集團等多家知名企業的產業鏈企業入駐。”

電鍍生態園只是虞城高新區通過“管委會+公司”模式改革的一個縮影。

虞城高新區設立以來,深入推行“管委會+公司”模式改革,在釐清政府與市場功能的基礎上,將原來由管委會獨自承擔的職能,改為由高新區管委會和下屬國有公司共同承擔,管委會負責高新區管理和政務服務,國有公司承擔高新區開發建設和專業化服務。

目前,虞城高新區已建設虞城中國五金工量具產業生態城、電鍍生態園,規劃推進了食品產業園、電商產業園、商丘綜合保稅區等。“一區多園”發展新路徑,為產業園區創新轉型、培育壯大優勢產業、促進經濟發展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了強勁動力。

改革是發展的動力,發展是改革的目的。

我市將改革和發展結合起來,把縣域發展潛力轉化為發展優勢,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做精農業做強工業做大服務業,進一步提升了產業競爭力;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打造平臺載體,優化開放環境,提升了開放水平;加快市場化改革,讓市場主體不斷壯大起來,讓生產要素自由流動起來,讓改革效率充分釋放出來。

在深化改革中優化發展環境,在深化改革中提升開放水平。近年來,我市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優質的制度供給、服務供給、要素供給形成了招商引資的“強磁場”。

為什麼足力健等200多家制鞋企業紛紛落戶睢縣?這與睢縣的營商環境息息相關。為提升服務水平,他們推出“幫辦制”“領辦制”“代辦制”“一站式辦結制”等“保姆式”服務機制,實施服務企業“零距離”、生產經營“零干擾”、行政審批“零障礙”、破壞環境“零容忍”的“四零”政策,做到“企業張嘴、幹部跑腿,企業點菜、政府端菜”。

2020年4月30日起,《商丘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正式實施。這又將為商丘增強發展新動力,構築競爭新優勢。

//

城鎮和鄉村貫通,實現交相輝映

//

彎彎的申家河穿村而過,清清的河水碧波盪漾,水裡有島、亭、軒、榭,河邊綠柳成蔭、花草吐芳,不少市民來到這裡或垂釣、或拍照、或散步,或坐上烏篷船感受一下江南的風情,漫步在睢縣城郊鄉的保廟村,記者感覺就像在夢中來到了水鄉……

近幾年,睢縣構建以縣城為龍頭、中心鎮為節點、鄉村為腹地的縣域發展體系,突出對行政區劃、產業佈局、區域交通、供排水、電力、通信、供氣、生態建設等方面進行一盤棋總體規劃,已創建生態鄉鎮6個、生態鄉村26個。

現在“夢裡水鄉”保廟村、“文化藝術”土樓村、“水城槐鄉”羅陽村、“龍山文化”喬寨村等一批各具特色、一村一景的時代新村,已經成為當地市民和外地遊客喜歡的“打卡”地。

城鎮和鄉村是一個血脈相融、地域相連的有機整體,兩者貫通起來才能共生、共存、共享。

“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有關專家考證,木蘭從軍的故事就發生在虞城縣。近兩年,虞城縣在將全縣道路貫通起來的基礎上,正把引黃中心乾渠與縣境內明清黃河故道等10條東西走向的河流貫通起來,依託黃河故道發展果樹種植,推進鄉鎮農田林網化、全域林果化,打造“水綠相連、水綠相映,綠隨水走、水隨綠行”的大生態綠化體系。目前已創建森林小鎮4個,建成林果化花園化村莊112個。

我市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鎮現代文明向農村輻射,推進城鄉規劃佈局一體化、城鄉產業分工一體化、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形成城鄉互動、良性循環、互促共進、相得益彰的發展格局。

在很多縣(市、區),這樣的場景可以天天看到:村裡的年輕人早起到縣城產業集聚區上班,晚上回到家裡和家人一起吃飯;市區的老年人吃過早餐到附近的鄉鎮體驗鄉村美景,回來時帶著自己採摘的新鮮水果或蔬菜。

2019年,商丘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鄉村振興的號角已經吹響。各縣(市、區)正依託當地黃河故道、申甘林帶、特色專業村等資源優勢,積極發展具有鄉土特色的新業態,著力打造“聽鄉音、嘗鄉味、看鄉景、住鄉居、憶鄉愁”的全視角“美麗鄉村”產業鏈,切實把“美麗資源”轉化成“美麗經濟”。

有的蔬菜種植公司到村裡流轉土地發展高效農業,有的在外經商人士返鄉創業,有的藝術家“扎堆”到民俗專業村從事創作……“美麗鄉村”“特色田園”建設,吸引和集聚了多種發展要素在城鄉之間的加速流動和優化配置,促進了鄉村休閒旅遊業的快速發展、一二三產業的加速融合,城鄉融合發展的魅力畫卷正在豫東大地鋪展開來。

來源:商丘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