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光景一时新 ——县域治理“三起来”的商丘实践

无边光景一时新 ——县域治理“三起来”的商丘实践

无边光景一时新

——县域治理“三起来”的商丘实践

打开学习强国“百灵”短视频平台,可以经常看到商丘的精彩画面:商丘古城边白鹭翩跹飞翔,夏邑县城里的樱花大道鲜花盛开,永城市芒山镇旅游景区开门迎客,民权县画虎村——王公庄村民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

10个县(市、区)亮点纷呈,县城、乡镇、村庄都有“看点”,最近几年,城乡面貌发生巨变,这与我市实施县域治理“三起来”的工作要求密不可分。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工作时,提出了县域治理“三起来”的工作要求,即“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经过6年多的实践,县域治理“三起来”已经在商丘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助推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原更加出彩商丘绚丽篇章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

强县和富民统一 实现共兴共荣

//

51岁的陈国勤是睢县董店乡的村民,她每天早上吃过饭,就赶到产业集聚区里的中骏鞋业上班。她的工作并不复杂,就是给生产好的鞋子穿鞋带。

记者问她:“每天能穿多少双呀?”“700双左右吧。”

根据鞋的种类不同,穿一双鞋带工钱在两毛五到三毛五之间,这样,陈国勤每月能有4000块钱左右的收入。她离家不远,每天和同村的妇女一起来上班,她们既能挣钱还能照顾家。

睢县原来是国家级贫困县,2012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在河南省第89名。睢县围绕 “争先晋位、富民强县”的总目标,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抢抓承接产业转移机遇,培育壮大了制鞋、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 2018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河南省的排名跃升到第14名,2019年5月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特色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灵魂,也是强县和富民的基础。睢县原来没有支柱产业,他们从产业基础、建设机遇、承接载体、用工保障、区位优势和发展空间等六个方面深入论证,确立了将制鞋业和电子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发展路径,研究制定了十年发展规划。如今,睢县已经成为中原鞋都,年制鞋1.5亿双;以金振源电子为龙头的电子产业,也越做越大。

睢县的制鞋企业和电子信息企业总数从最初的十几家跃升至现在的200多家,这些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是强县富民的“主力军”。现在睢县产业集聚区从业人员6万余人,仅仅穿鞋带这一项就能给务工者带来3000多万元的收入。

睢县不是一枝独秀,虞城县年产卷尺15亿只、五金工具1.22亿套、钢带18.6万吨,是全国最大的钢卷尺和五金工具出口基地,现在仅钢卷尺这项产业带动超10万人就业。

近几年,民权县的制冷产业名扬全国,柘城县的金刚石产业越来越强,夏邑县的纺织产业蓬勃发展,宁陵县崛起成新“肥都”……10个县(市、区)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形成了错位发展、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增强了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也增加了城乡居民的收入。

2019年,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5元,比2018年增长9.7%,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位;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68元, 增长10.1%,增速居全省第1位。

//

改革和发展结合 实现相得益彰

//

在虞城电镀生态园,记者看到项目一期国内领先的污水处理站和40多条电镀生产线全力运转。

商海博环保科技公司总经理吴海运介绍:“电镀生态园是高新区木兰科技发展投资公司控股建设的豫东唯一一家正式获批的电镀中心,目前一期全部建成投产,二期厂房工程已经基本结束,并签约了宇通客车、徐工集团等多家知名企业的产业链企业入驻。”

电镀生态园只是虞城高新区通过“管委会+公司”模式改革的一个缩影。

虞城高新区设立以来,深入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改革,在厘清政府与市场功能的基础上,将原来由管委会独自承担的职能,改为由高新区管委会和下属国有公司共同承担,管委会负责高新区管理和政务服务,国有公司承担高新区开发建设和专业化服务。

目前,虞城高新区已建设虞城中国五金工量具产业生态城、电镀生态园,规划推进了食品产业园、电商产业园、商丘综合保税区等。“一区多园”发展新路径,为产业园区创新转型、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强劲动力。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目的。

我市将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县域发展潜力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精农业做强工业做大服务业,进一步提升了产业竞争力;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打造平台载体,优化开放环境,提升了开放水平;加快市场化改革,让市场主体不断壮大起来,让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起来,让改革效率充分释放出来。

在深化改革中优化发展环境,在深化改革中提升开放水平。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优质的制度供给、服务供给、要素供给形成了招商引资的“强磁场”。

为什么足力健等200多家制鞋企业纷纷落户睢县?这与睢县的营商环境息息相关。为提升服务水平,他们推出“帮办制”“领办制”“代办制”“一站式办结制”等“保姆式”服务机制,实施服务企业“零距离”、生产经营“零干扰”、行政审批“零障碍”、破坏环境“零容忍”的“四零”政策,做到“企业张嘴、干部跑腿,企业点菜、政府端菜”。

2020年4月30日起,《商丘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实施。这又将为商丘增强发展新动力,构筑竞争新优势。

//

城镇和乡村贯通,实现交相辉映

//

弯弯的申家河穿村而过,清清的河水碧波荡漾,水里有岛、亭、轩、榭,河边绿柳成荫、花草吐芳,不少市民来到这里或垂钓、或拍照、或散步,或坐上乌篷船感受一下江南的风情,漫步在睢县城郊乡的保庙村,记者感觉就像在梦中来到了水乡……

近几年,睢县构建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节点、乡村为腹地的县域发展体系,突出对行政区划、产业布局、区域交通、供排水、电力、通信、供气、生态建设等方面进行一盘棋总体规划,已创建生态乡镇6个、生态乡村26个。

现在“梦里水乡”保庙村、“文化艺术”土楼村、“水城槐乡”罗阳村、“龙山文化”乔寨村等一批各具特色、一村一景的时代新村,已经成为当地市民和外地游客喜欢的“打卡”地。

城镇和乡村是一个血脉相融、地域相连的有机整体,两者贯通起来才能共生、共存、共享。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有关专家考证,木兰从军的故事就发生在虞城县。近两年,虞城县在将全县道路贯通起来的基础上,正把引黄中心干渠与县境内明清黄河故道等10条东西走向的河流贯通起来,依托黄河故道发展果树种植,推进乡镇农田林网化、全域林果化,打造“水绿相连、水绿相映,绿随水走、水随绿行”的大生态绿化体系。目前已创建森林小镇4个,建成林果化花园化村庄112个。

我市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推进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城乡产业分工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形成城乡互动、良性循环、互促共进、相得益彰的发展格局。

在很多县(市、区),这样的场景可以天天看到:村里的年轻人早起到县城产业集聚区上班,晚上回到家里和家人一起吃饭;市区的老年人吃过早餐到附近的乡镇体验乡村美景,回来时带着自己采摘的新鲜水果或蔬菜。

2019年,商丘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各县(市、区)正依托当地黄河故道、申甘林带、特色专业村等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具有乡土特色的新业态,着力打造“听乡音、尝乡味、看乡景、住乡居、忆乡愁”的全视角“美丽乡村”产业链,切实把“美丽资源”转化成“美丽经济”。

有的蔬菜种植公司到村里流转土地发展高效农业,有的在外经商人士返乡创业,有的艺术家“扎堆”到民俗专业村从事创作……“美丽乡村”“特色田园”建设,吸引和集聚了多种发展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加速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了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二三产业的加速融合,城乡融合发展的魅力画卷正在豫东大地铺展开来。

来源:商丘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