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行裡故事多,帶你走進古玩行之:撿漏篇

各位朋友好,這兩天逛店逛地攤發了點小利市。心情愉悅,我們就來聊聊古玩行裡所有人趨之若鶩,無限嚮往的一件事,這就是撿漏。說到這撿漏啊,那故事就多了。但是呢,前提是你得有眼力,別漏沒撿成打眼兒了就不開心咯。

古董行裡故事多,帶你走進古玩行之:撿漏篇

撿漏大王馬未都

撿漏說白了就是,在信息不對等的情況下以低於物品本身的價格買到貨物,所謂的信息不對等是建立在大量的學習,實踐,積累的基礎上,古玩這個行當永遠是活到老學到老。真正的行家裡手不是在博物館就是在去地攤的路上,總想著一次撿漏暴富終生的那只是個玩笑。

古董行裡故事多,帶你走進古玩行之:撿漏篇

地攤故事多

早年間,撿漏這事在行裡幾乎天天都有,為啥呢?那會東西多,老的多新的少,更關鍵的是那會的信息極度不對稱。在那個通信基本靠吼的年代,沒有現在這麼多渠道接觸古董。大多信息來源都是師傅傳徒弟,像耿寶昌先生那會就是靠在師傅店裡每天洗瓶瓶罐罐學來的經驗。我見過厲害的老先生逛地攤的時候從不停留,從這頭走到那頭然後告訴你第幾個地攤上哪些東西是新的哪些東西是老的,基本上不走大綹。對於這樣的行家裡手行內統稱為鷹兒,這類買家基本上在店裡地攤上都不多做停留,手電一掃眼睛一圈就知道有沒有自己看得上的了。這種老手撿漏的幾率是很高的。我曾有幸跟隨一位老行家逛過地攤,挺大的市場只走了一圈,隨後告訴我去哪家哪家用什麼價格跟老闆談談哪件東西,最後還真收到了幾件價格能翻三四倍的小精品。

古董行裡故事多,帶你走進古玩行之:撿漏篇

一代大家耿寶昌

一個合格的古玩買家,要學會區分環境的變化。比如你去鄉下百姓家裡收東西,就不能說得太多,也不能挑三揀四,有價值的沒價值的一鍋燴才有可能撿到漏。前兩年一個跑街竄巷的朋友就撿到個挺大的漏。我這個朋友以前一直是做銅元的,一個銅元三塊收來四塊買的那種生意,別的目類他不怎麼懂。那年他去一個比較偏的村子收銅元,各家都有賣的,收貨的時候就有一個村民問他收不收玉器,他剛開始不打算收,因為不懂嘛。架不住老百姓好說歹說就同意看看,也不懂就隨便砍了砍價最後以800元收了一件玉器,等回到古董市場,在公共水管上洗那件小玉器的時候恰巧被一個專門玩玉器的同行看到,這位同行馬上就想買下來,可是我這朋友不太懂就讓這個店主自己報價,這同行當時報價兩萬,把我這朋友嚇一跳。我這朋友也機靈,說不賣了自己留著玩,回頭找了幾位大行家求教,這件玉器被定為是元代的。後來這件玉器送去拍賣行,拍出了30萬的高價。後來聊起來,說那位玩玉器的店主當時要是給他出個一兩千塊,他一準就把東西賣掉了。所以說根據環境,靈活運用其實也能撿到漏。

古董行裡故事多,帶你走進古玩行之:撿漏篇

春水玉爐頂

接下來再給大家講一個被撿漏的故事。還是剛才我說的這個朋友,家裡早年間不知道從哪淘換回來的一把日本武士刀,除了刀條子還在,什麼刀覃,刀鞘都沒有,就給刀把上纏了根電線當柴刀用。他一個買賣銅元的哪懂古兵器,就覺得批柴火挺好用。後來那把刀9000塊賣給了一個玩古兵器的同行,這個同行拿到刀就送去一個古兵器研磨修復的工匠那裡處理了,光研磨修復花了8000。這把刀中間在古兵器行裡轉賣過幾次,現在應該是擺在西安某古董店裡,標價60多萬。後來我這朋友才弄明白,這把刀應該是抗日戰爭時期,日本戰敗以後遺留下來的。當時日本鬼子貴族子弟可以攜帶家族武士刀服役,這把刀就是日本某個貴族家族的家傳寶刀,跟隨家族子弟參加了侵華戰爭,見證了請略者的累累罪行。

古董行裡故事多,帶你走進古玩行之:撿漏篇

武士刀條

總的來說,在古玩這個行當裡,眼力決定了一切。不管是撿漏還是被別人撿漏在古玩行裡每天都在發生著,有人歡喜有人憂愁,這其實就是古玩這個行業最大的樂趣所在吧。

-----------------------------------------------------------------------------------------------------------------

好了,撿漏的那點事就聊到這,如果你有什麼精彩的撿漏故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下一期我們就講講古玩行裡都有哪些規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