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之路之》“撿漏”機會無處不在,幾百元撿的漏也能變幾十萬

古玩藝術品這一行可能對有些人來說是品味高雅有錢人的“玩意兒”,要麼就是覺得高深莫測,甚至有些匪夷所思,也很多人也不明白為什麼玩收藏的人會這樣“的沉迷”。但不管各位看官何種看法, 古玩藝術品確實是存在了有一千多年的行當。


《收藏之路之》“撿漏”機會無處不在,幾百元撿的漏也能變幾十萬

古玩藝術品市場

說到“撿漏”在古玩圈或收藏界,只要是在這行有一定時間,滾打爛爬過來的人都會有過的經歷,也早已不足為奇。“走漏”和“撿漏”往往都會是在你“一不小心”的時候意外出現。成與敗,哭和笑就在你瞬間的決斷當中。

蛇有蛇路,鼠有鼠道,古玩藝術圈也一樣。筆者身邊朋友去年就有一個真實的“撿漏”例子供大家參考。話說這位朋友八零後,文化也並不高,就一初中畢業,但人非常勤奮好學,腦爪也靈活。平時只要一有時間就逛地攤、溜古玩城,三流九教無論尊卑他都能厚著臉皮去交結。而這次讓他撿到“大漏”的卻是一個人們常覺得職業卑微、走街竄巷收破爛的大叔。


《收藏之路之》“撿漏”機會無處不在,幾百元撿的漏也能變幾十萬

街邊收垃圾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這位收破爛的大叔騎著三輪車竄街時偶爾收到了一戶人家要清理的廢品,其中包括了一堆舊書和廢報紙等。收完後大叔就往廢品站走,中途停下來乘涼休息一下。這也是無巧不成書,休息的時候剛好被這位閒逛的朋友碰上了,朋友文憑不高,但平時倒也喜歡看書,看到大叔收的一堆舊書就來了興趣就想要買幾本看看,大叔也實在,如能論本賣那肯定要比拉到廢品站按稱論斤賣划算。

在挑書的過程中朋友在廢報紙裡發現有個發黃的大信封,出於對收藏這行的敏感,朋友拿出來後發現裡面有練書法的廢紙和幾幅書畫,均已有點發黃帶舊。朋友看後心頭一震,馬上就問是什麼?大叔大字不識幾個更看不懂,但人也很直率,他說收之前也提醒過主人信封裡面是不是有什麼重要的文件,因為在大叔眼裡哪怕多重要的文件只要成了廢紙那就是賤到幾毛錢一斤的事,主人拿出來看了幾眼說是廢紙不要的。朋友後來經過和大叔的一番討價還價最後以五百元買下了這堆書和“順帶”那幾張“覺得有點好看,但看不懂”的書畫。過程皆大歡喜,大叔如拉到廢品站按斤賣可能也就是二三佰塊錢……。

原來筆者朋友看到的這大信封裡面其實大有來頭,所謂“沒用的廢紙”裡共有三幅赫赫有名的廣東嶺南畫家、中國美術“終身成就獎”的著名美術教育家楊之光老師於八、九十年代畫的未裱人物畫和三幅其它書畫家的書法作品。這三張楊之光的作品後來經筆者和幾個圈內朋友認真鑑別確為真跡無疑,是八九十年代的作品,也算是上品之作,估計是畫家和朋友之間的友情贈送,那個年代書畫不值錢,朋友之間也很少談錢,和如今成熟的商業藝術品市場是兩碼事。


《收藏之路之》“撿漏”機會無處不在,幾百元撿的漏也能變幾十萬

楊之光書畫作品

可能很多網友對楊之光不是太瞭解,但在廣東藝術界和嶺南畫派來說楊之光絕對是一個赫赫有名的傑出的代表,自從2016年逝世後其作品價格更是一畫難求,市場價格火爆,高峰時其價格達到了二十多萬一平尺。雖然這兩年受經濟結構環境影響,價位也有所回落。但愛好此收藏的人還是大有其人。這三幅書畫作品後來就此轉賣就收穫近五十萬……。

凡是投資總是要講回報的,也許有些網友會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來看待一些人性的問題,但事實上如果從古玩藝術收藏品的這個特殊的行業、特殊的經營還有特殊的交易規則中你就會明白:有學識有經驗你就可以撿到“漏”,學藝不精你就有可能會看“走眼”花大價錢買回一些垃圾,所謂知識就是力量,力量產生財富,你瞭解懂行就會把它當作寶,不懂就會把它當作草覺得沒任何價值。


《收藏之路之》“撿漏”機會無處不在,幾百元撿的漏也能變幾十萬

藝術品拍賣會

再換個角度來說如果筆者的這位朋友不把這書畫買下來,那這些書畫的命運就會毀掉成了一文不值的紙漿。君不見我國以前所謂的“破四舊”時所付出的沉痛歷史代價,還有平時經常看到有報道說某人把一些珍貴的國寶文物當豬槽、把宋代瓷盤當餵雞狗碗等。這才是國家和有識之士不願意看到的,也就因為文物或藝術品的不確定性,國家才會逐步放開和鼓勵文物和傳統文化藝術品的流通,也只有充分的讓文物、古玩、藝術品體現其價值所在,人們才會去關注、才會去珍惜愛護,這樣我們的傳統文化精髓才能得以一代又一代的流傳保護下來。我國出臺的《拍賣法》和《文物保護法》還有“文物流通和交易規定”等法律法規就是對文物的流通和保護等都起到飛躍式的促進作用。

(喜歡藝術品的朋友請加關注,本人將會陸續和大家分享一些藝術品收藏和藝術品拍賣行有關的知識和行情動態,歡迎大家一起探討交流,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