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比亞迪是否要將電池業務分拆上市?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電池業務分拆上市,這基本上已經是一個板上釘釘的事兒了,早在2018年的時候,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就說過“要在2022年之前將公司旗下的汽車電池業務分拆上市”。並且表示,在上市之前,比亞迪會將其汽車電池業務分拆為一家獨立公司。

而根據比亞迪最近的動向來看,今年3月份的時候,比亞迪正式宣佈成立了5家“弗迪系”公司,作為比亞迪旗下的獨立子品牌,其中包括了包括了弗迪電池、弗迪動力、弗迪視覺、弗迪模具和弗迪科技。

而值得關注的是弗迪電池的前身其實就是比亞迪鋰電池有限公司,通過名字我們也能夠看出來,這家公司的研發方向是電池領域。

這正好驗證了王傳福先生說的“將汽車電池業務分拆為一家獨立公司”。

這樣做的目的,我覺得很簡單,就是要跟目前電池行業的獨角獸企業——寧德時代展開正面抗衡。

我找到了一份數據,這是《2019年中國動力鋰離子電池企業裝機量排名前20強》。

從表中可以看到,寧德時代的市場佔比達到了51%,雖然比亞迪排在第二位,但是其佔比僅僅只有17%,相差了將近三倍。

原因很簡單,因為寧德時代是全行業供應的,任何一家車企都可以採購它的動力電池;而比亞迪更多的則是滿足內部供應。

我覺得比亞迪的運營思路是非常清晰的,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未來對動力電池的需求肯定會水漲船高,而儘快地將電池業務分離,不排除會成為這個行業另外一個“獨角獸”,畢竟,在電池技術方面,比亞迪有著十幾年的積累,如果最終動力電池業務單獨上市,毫無疑問,這將會鎖定比亞迪在整個汽車行業供應鏈的領頭地位。


渦輪侃車


比亞迪的經營發展戰略已經從之前的獨立自主,垂直整合轉向了改革開放,共建生態,電池業務的分拆也早已被公司管理層定為目標,在未來兩到三年內就要實施。

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板塊在成立之初有很大的困難,主流汽車廠商不看好電動車的發展,國外電池成本過高,電動車產業鏈十分不健全,比亞迪只能啥也自主可控,從電池到零部件都得自己從頭做。這樣的做法在當時可以不受別人限制,還能自己控制成本,是不得不採取的戰略舉措。


然而隨著這幾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大發展,整個產業的空間已經被打開,對於優質電池的需求很多,比亞迪的電池技術一流,然而只能供給體系內部使用,被限制住了產能。電池業務分拆上市,打開外供,一方面可以使物盡其用,擴大電池的銷售面,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取外部精華,更加市場化地參與企業競爭,提升企業競爭力。

電池行業同時也是重資產行業,前期投入很多,比亞迪近些年來舉債較多,如果可以將電池業務分拆出去,作為一個獨立主體上市融資可以緩解企業很大的融資困難,幫助企業更良性發展。最後一個目的就是市值問題了,比亞迪目前業務範圍涵蓋三大領域,外界對其估值較為模糊,寧德時代專注電池市值龐大,富士康專注電子產品加工市值也不可小覷,但比亞迪的整車製造加電池製造加電子產品加工卻一直沒有有效帶動公司股價,讓投資者意見不小,因此分拆電池業務會讓其市場價格更加公允。


道遠說車


比亞迪的電池業務未來肯定是會分拆上市的,而這樣做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將自己的電池業務做大做強,拿回屬於自己的龍頭地位。

相信在這個行業比較久的人其實都知道,比亞迪的電動車電池其實有過非常輝煌的時候,從1995年開始比亞迪開始做電池,一步步從手機3C電池做到了電動車的動力電池。在2008年的時候比亞迪的動力電池正式在消費市場面世,隨後比亞迪一發不可收拾,連續多年都蟬聯中國動力電池的霸主地位。

但是從2016年開始,由於國家對動力電池的補貼主要依據續航里程數,使得市場更加傾向於購買寧德時代的三元鋰電池,以得到更多的國家補貼。而也正是因為如此,寧德時代超過比亞迪,成為中國動力電池的老大。

上面的故事其實行業內大部分人都已經瞭解,但是比亞迪在電池領域的影響力下降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跟比亞迪的電池業務主要內供也有很大的關係。我們都知道比亞迪上市公司中其實有整車也有電池,其實是整體上市的,因此電池總是優先內供,在外供的時候通常還有侷限性,最終的結果就是導致比亞迪的電池無法發展壯大。

這次藉著刀片電池的上市,順便把電池業務拆分是非常好的機會。刀片電池目前在市場上比三元鋰電池更有競爭力,一樣的續航,更好的安全性,會更加受到行業的青睞。分拆上市後可以更便捷的融資,來做大做強。未來重新奪回動力電池一哥都是非常有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