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整治辦三記重拳整頓ICO虛擬幣 124平臺或遭殃

互金整治辦三記重拳整頓ICO虛擬幣 124平臺或遭殃

監管部門針對ICO、虛擬貨幣亂象的新一輪整治活動正在開展。

8月23日新京報記者從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整治辦”)人士處獲悉,下一步將對124家服務器設在境外的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網站採取必要管控措施;定期摸排和關閉涉境內ICO及虛擬貨幣交易相關網站、公眾號;從支付結算端入手持續加強對虛擬貨幣交易的清理整頓力度等。

服務器在境外的百家平臺被納入監管視野

整治辦人士稱,將對124家服務器設在境外,但實質面向境內居民提供交易服務的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網站採取必要管控措施,下一步將加強監測,實時封堵。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對於設在境外的服務器,可以通過對域名和IP地址等進行封禁,以達到無法訪問的目標。這樣操作後,可以使用的人就會減少。

7月,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針對虛擬幣、ICO亂象表示,目前部分機構在中國國內受到打擊之後,跑到國外,未經中國政府許可,仍然對中國的居民開展業務,這也是明確為非法並禁止的。

據報道,隨著歐美國家等主要經濟體加強監管,越來越多區塊鏈項目紛紛轉向馬耳他、新加坡、柬埔寨等國家註冊,再通過數字貨幣交易所開展ICO。

記者瞭解到,在2017年9月的ICO監管風暴中,國內的ICO發行、交易被全面叫停,已發行項目或退幣,或出海尋求新的投資者。此外,受ICO亂象的牽連,國內比特幣交易所也被關停,包括比特幣中國、OKcoin、火幣網在內的比特幣交易平臺紛紛關停原網站,在2017年10月下旬停止交易所運行。

清理整治後,以人民幣計價的虛擬貨幣交易量斷崖下跌。不過,短暫沉寂過後,2017年10月份開始,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幣價格飛漲,此前2萬元一個的比特幣,最高漲到了14萬元。虛擬貨幣交易參與人數又迅速上升。

記者瞭解到,在經歷了2017年9月的整治後,目前有國內背景的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均為幣幣交易、場外交易。即以類似“淘寶”的形式,由平臺來為交易雙方提供擔保和撮合服務,交易雙方再通過約定好的支付方式,比如銀行卡、支付寶、微信轉賬等進行交易。

定期摸排關閉涉ICO、虛擬幣網站、公號

8月21日晚間,包括金色財經網、火幣資訊、幣世界快訊等多家區塊鏈自媒體微信公號無法訪問”。

騰訊方面回應稱,部分公眾號涉嫌發佈ICO和虛擬貨幣交易炒作信息,違反《即時通訊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已被責令屏蔽所有內容,賬號被永久封停。

不過,記者瞭解到,涉及炒幣的微信公眾號並未全部被關停,部分炒幣公號在封號事件發生後,為防止封號後失去訂閱用戶,採用“備用號”的形式,吸引訂閱用戶重新訂閱。

除了線上管控外,虛擬貨幣線下推介宣講活動也遭到禁止。

8月22日,新京報記者獲悉,北京市朝陽區金融社會風險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通知要求,各商場、酒店,賓館、寫字樓等地不得承辦任何形式的虛擬貨幣推介宣講等活動。

整治辦人士稱,將加強對新摸排的境內ICO及虛擬貨幣交易相關網站、公眾號等處置。對於定期摸排發現的境內ICO及虛擬貨幣交易場所網站、公眾號,以及為上述活動提供支持和服務的公眾號、自媒體及網站,及時予以關閉和查封。

從支付結算端入手加強清理整頓力度

據整治辦人士披露,下一步將從支付結算端入手持續加強清理整頓力度。多次約談第三方支付機構,要求其嚴格落實不得開展與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相關業務的要求。指導相關支付機構加強支付渠道管理、客戶識別和風險提示,建立監測排查機制,停止為可疑交易提供支付服務。

“這個不是新政策了,從2013年五部委聯合通知到2017年‘94政策’一直就是這樣強調的。”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趙鷂對此這樣解讀。

趙鷂認為,儘管並不屬於新政策,但事實上,用戶仍舊可以通過銀行轉賬和非銀行支付進行,境外很多集中交易平臺和線下交易撮合平臺都有這樣的服務,買賣雙方可以選擇各種支付方式、用各種法定貨幣買賣虛擬貨幣。

“這主要是技術方面的問題,銀行和非銀行支付很難準確判斷哪筆轉賬和支付是買賣數字貨幣的,特別是線下的個人與個人間的交易,更難以被銀行和非銀行支付機構偵測與攔截。”趙鷂稱。

中金支付有限公司產業金融事業部業務總監顏立冬認為,本次整治相當於監管機構給出第三方支付機構一個明確的指導意見,從以前的窗口指導意見到現在很明確的告訴第三方支付公司,不允許為虛擬交易場所提供支付交易結算服務。

“監管機構從支付結算角度打擊虛擬貨幣,其實是抓住了一個核心,所有的虛擬貨幣行為的本質還是要獲利,獲利還是要實現從虛擬貨幣向法定貨幣流轉的一個過程。”顏立冬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