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能手”變身“農業大拿”!第一書記郝惟兵的扶貧故事

“挨門入戶問冷暖,田間地頭看綠茶。村東村西修大街,但願百姓無泥澤。水管長長通灶臺,此情綿綿水清冽。從此再無斷水恨,一路暢通一路歌。”這就是日照市稅務局派駐到五蓮縣叩官鎮泥溝頭村“第一書記”郝惟兵的心願,也詮釋著他駐村以來,村裡發生的變化。

“稅務能手”變身“農業大拿”!第一書記郝惟兵的扶貧故事

發展茶葉合作社,讓村民富起來

4月15日,記者來到五蓮縣叩官鎮泥溝頭村,汽車行駛在寬闊暢通的鄉村公路,光亮的柏油路在村裡蜿蜒伸展,嶄新的村部明亮整潔,遠山輝煌,夕照穿林涉水,鋪滿一片片綠油油的茶園,鍍在忙碌在茶園裡的村民身上,安詳中洋溢著生機……很難想象,在一年多的時間裡,這個曾經的交通封閉、道路泥濘的“後進村”竟然發生瞭如此大的改變。


“老鄉們,採好的鮮葉抓緊送過來吧。”在泥溝頭村茶葉合作社裡,此時,郝惟兵正招呼村民。郝惟兵話音剛落,茶農們便攜帶著新鮮茶葉邊說邊笑陸陸續續向茶廠走來。郝惟兵告訴記者,泥溝頭村的茶葉屬於露天茶,認可度特別高,為了讓村民們富起來,於18年成立茶葉合作社,高標準要求茶農,盛產期的時候,合作社每天能採近萬斤鮮葉。


“以前都沒想到村裡這麼快會有自己的茶葉合作社,大家在家門口就把茶賣了,再也不用跑出去賣了,價格上更有保障,實在太方便了。”村民王幸福說,我家裡有6畝茶園,以往的時候價格賣不上去,現在有了合作社,價格穩定了,銷路也不愁了,還比以前多賣好多錢。“村民是茶葉合作社的最大受益者,由衷地感謝黨的扶貧好政策,帶動了像他們家這樣的貧困家庭一起奔小康。”


成立茶葉合作社以來,郝惟兵為了能更好的瞭解茶葉,經常學習茶樹種植方面的知識,然後教給村民。“就拿茶葉幼苗來說,幼苗在種植的時候非常怕凍。就要在幼苗的根部加一些甘草保溫,讓幼苗快速生長,並且在種植幼苗以後要澆水。這樣會對幼苗的成長非常有好處。”郝惟兵介紹起來頭頭是道,“茶苗管理的工作非常重要,只有把茶苗管理好,才能夠才能夠移植成茶樹,茶樹的質量才更加優質,才能讓茶樹的葉子更加圓潤好看。茶葉的質量才會更優質。”


在同事湯磊的眼中,郝惟兵是名老稅務人,可謂是稅務的一把能手。他說,郝惟兵自從當了第一書記後,有時候會普及一些茶葉方面知識科普給自己,侃侃而談的樣子儼然一個“農業大拿”。

“稅務能手”變身“農業大拿”!第一書記郝惟兵的扶貧故事

夯實基礎建設,讓村容靚起來

2018年7月份,郝惟兵被選派到五蓮縣叩官鎮泥溝頭村擔任第一書記,開展富民強村的幫建工作。從駐村開始,郝惟兵挨家挨戶瞭解情況,聽取群眾意見,通過實地調研,摸清了村情村況,經與村“兩委”成員、黨員深入探討,在市稅務局和五蓮縣委的大力支持下,明確了發展思路:黨建工作順利推進,結束了多年村級班子軟弱渙散的局面;村級經濟逐步改善,為發揮茶葉資源優勢,繼續壯大村級經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民生工程成果明顯,交通條件、生活環境得到提升,讓村民的生活富裕起來。


藉助“三資清理”契機,通過多方工作,順利將2200畝林場收歸集體所有,壯大了集體經濟的基礎。充分發揮茶葉種植規模優勢,依託村內現有2000畝茶園,成功組建成立了村茶葉合作社,加強與縣凱陽集團的合作,不斷擴大茶葉種植規模、提升茶園管理品質、推動茶葉產業深化。建設規模較大、有一定承載能力的標準化茶葉加工廠1處,用於消化本村及周邊村莊產出的茶葉。2019年,村級收入首次超過10萬元。


同時,在五蓮縣委的推動下,投資1700萬元,將蘇邱路東延1.4公里直通泥溝頭村內,改變了泥溝頭村不通公路的歷史;投資38萬元,完成了2處汪塘和門前河治理,從根本上解決了泥溝頭村的水患問題;改造自來水管,根本問題上解決村民吃水問題;充分利用第一書記綠化幫助資金,完成了2萬元村內綠化項目;投資200餘萬元,完成了村內12條主幹道和70條巷道的硬化。此外,爭取市稅務局支持資金25.7萬元,為包聯村安裝路燈,目前資金已經到位,路燈安裝工作正在進行中。


以往,泥溝頭村衛生條件差,高低街縱橫,村民出行極不方便,往往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如今,村裡的路平了,燈亮了,水通了,樹綠了,花紅了,村民笑了,美麗鄉村建設邁出了新步伐!“村裡的環境變好了,每天吃了晚飯都要出來散散步。”“路燈安上了,再也不用摸著黑跳廣場舞了!”說起村裡的變化,村民們讚不絕口。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隋忠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