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玉作六器,礼天地四方

​礼仪玉器,是指古人在祭祀、朝会、交聘等礼仪场合使用的玉器,常简称为“礼器”或“礼玉”,主要是指玉璧、玉琮、玉珪、玉璋、玉琥、玉璜六种玉器,形状各异。


《周礼.春秋.大宗伯》载:“以玉作六器,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珪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是为“六器”。

玉壁

以玉作六器,礼天地四方

古人以苍璧礼天,也是六器中出现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礼玉。

新石器时代的玉璧,多素璧,少数有弦纹,器形比较粗糙简单。商周时代的玉璧,形制也不规则,内外大都不够圆,也多是素璧无纹饰。春秋战国时的玉璧,则相当规整,且有谷纹、蒲纹、兽纹等纹饰。汉代继承前代风格,雕工更趋精细,大量出现谷纹、乳丁纹、蒲纹、云纹、兽纹等各色纹饰。汉以后至宋元时代,玉璧不多见。明清两代重又兴盛,出现大量仿古制品。

作为礼器的玉璧,在《周礼》中只列有苍璧、谷壁与蒲璧。苍璧为青色的素璧。谷璧即为谷纹璧,蒲璧则为蒲纹璧。谷纹形如“の”,到战国时期发展为“,”,其形状更像发芽的种子,所以它应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有关。蒲纹即蒲席的纹样,由三种不同方向的平行线交叉组织,形成近乎六角形的纹样。蒲纹从古人“席地而坐”的蒲席而来,也是和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除了《周礼》中列有的谷纹璧和蒲纹璧外,存世玉璧的纹饰种类还有很多,如:乳丁纹、云纹、兽面纹、龙纹、螭纹、鸟纹等,这些纹饰大多在佩饰器和丧葬器中见到。其中乳丁纹和谷纹的区别在于前者只是突出的圆点,取名“乳丁”,正含有感怀生命起源的涵义。其他纹饰大都随形取名,或抽象,或具象,各个时代又有不同的时代特征。

玉璧还有一种特殊的用途,即作为一种信物,传达某一种特殊的信息。古时进行国事访问时,用璧表达相见之礼,在各国交往时,也往往用璧作为瑞信,既表示祝贺吉祥,同时又是一种凭信。玉璧还可用于佩饰,也是古代主要馈赠之物。

玉琮

以玉作六器,礼天地四方

玉琮,是一种外方内圆中空的柱状玉器,内圆外方,呈筒形,有的器形高大,有的比较矮小。

《周礼》注云:“琮之言宗也,八寸所宗故。外八方象地之形,中虚圆以应无穷,象地之德,故以祭地。”其形以《周礼·考工记·玉人》所释:“大琮十有二寸,射四寸,厚寸”。《白虎通·文质篇》曰:“圆中牙身玄外曰琮”。郑玄补注《周礼》时说:“琮,八方象地”。南唐徐锴释琮时讲:“状若八角而中圆”。

商周时期玉琮数量不多,从出土的实物看,这一时期琮的形体普遍较矮小,多光素无纹。玉琮切割规整,中孔较大,琮体较新石器时略薄。殷墟妇好墓曾出土了有纹饰的玉琮,其中一件上下各饰一组弦纹,四角有凸棱,侧面饰竖道弦纹,该造型很少见。春秋战国时期玉琮的造型与西周相近,形体较小,战国部分玉琮刻有细致的兽面纹、勾云纹等纹饰。

宋以后出现了仿古玉琮,但宋至明的仿品上多饰当时流行的纹饰。下图为被乾隆改成香薰的玉琮。

以玉作六器,礼天地四方

以玉作六器,礼天地四方

玉珪

以玉作六器,礼天地四方

玉珪,一种下端平直,上端尖锐或平整的长方形玉片,上端是平头的,与石斧之形相近,称“平首圭”;上端尖锐呈三角形的,与戈的顶端相似,叫“尖首圭”。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剡上为圭” ,意思是上部尖锐而下端平直的片状玉器就是圭。

玉珪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工具石铲和石斧,因此今天古学界将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许多玉铲及方首长条形玉器都定名为圭。事实上真正标准的尖首形圭始见于商代而盛行于春秋战国。

玉珪是上古重要的礼器,以青珪礼东方。《周礼·大宗伯》注:“圭锐象春物初生。”被广泛用作朝堂之上标明等级身份的瑞玉及祭祀盟誓的祭器。《周礼·冬官考工记·玉人》载:“镇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似为五寸之误),谓之躬圭,伯守之。”由此可见天子和大臣所执之圭的尺寸不同,而且它们分别有着镇圭、桓圭、信圭、躬圭等专称。这种所执之圭尺寸的不同,正反映了执圭主人身份等级的不同。而土圭在古代被用来做测日影的仪器“圭表”的部件。在石座上平放着的尺叫圭,南北两端立着的标杆叫表,根据日影的长短可以测定节气和一年时间的长短。

玉璋

以玉作六器,礼天地四方

玉璋,呈扁平长方体状,一端斜刃,另一端有穿孔。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半圭为璋”。《周礼·考工记》则说:“大璋、中璋九寸,边璋七寸,射四寸,天子以巡守。”说明玉璋还是天子巡狩的时候祭祀山川的重要礼仪用玉。

《周礼》中记载有赤璋、大璋、中璋、边璋、牙璋五种。赤璋是礼南方的玉器,由器名看应是红色的玉璋。大璋、中璋、边璋应是以尺寸的大小为别,《周礼·考工记·玉人》记它们的尺寸是:“大璋、中璋九寸,边璋七寸,……天子以巡守。”又云:“牙璋、中璋七寸,……以起军旅,以治兵守。”所记尺寸颇为混乱。那志良先生在《中国古玉图释》中根据镇圭长一尺二寸的记载,推断大璋的尺寸应同镇圭,《周礼》中遗漏了“尺二寸”三字。但两处所记中璋的尺寸也不一,不知何故。根据《周礼》所记,璋的用途有以下几种:一、祭祀南方之神(赤璋——;二、天子巡守,祭祀山川(大璋、九寸中璋、边璋);三、诸侯聘女(大璋);四、以起军旅,以治兵守(牙璋、七寸中璋);也许中璋的形制本就有二:九寸的“天子以巡守”,七寸的“以起军旅”。也许璋的形制本就不那么严格,因为根据《周礼》记载,“谷圭七寸,天子以聘女”,“大璋亦如之,诸侯以聘女”;大璋起码应是九寸,九寸大璋用以诸侯聘女,七寸谷圭用以天子聘女,可知九寸大璋还不如七寸谷圭等级高。

玉琥

以玉作六器,礼天地四方

玉琥,刻有虎纹或雕成伏虎形的玉器。琥的表面的纹饰,多以云纹为主,由云纹变化而成各种屈曲的形式;也有条状纹、节状纹、鳞纹、谷纹、乳丁纹等。玉琥是以白虎的身份来礼西方。有圆雕、浮雕和平面线刻的虎纹,多作为佩饰之用。

商代玉琥或作圆雕,或作薄片雕。昂首,圆眼或“臣”字眼;张口露齿,身饰云纹或条形纹等;屈足,作行走状,长尾后卷。西周玉琥为扁平体,昂首,圆口,身细长,装饰简朴。

春秋玉琥仍呈扁平片状,俯首,或躬身,或直背,椭圆眼,上唇上卷,下唇内卷成孔,肢足前屈,作伏卧状,长尾下垂,尾端上卷成孔。身以双阴线饰龙首纹、云纹等,周边轮廓线饰绳纹。战国玉琥基本承袭春秋玉琥造型,但雕工更加精湛。

汉代玉琥多以一种纹饰图案出现,装饰于玉铺首等四灵纹中。单独的琥形佩其头部则很像龙头,轮廓线也饰以绳纹。

金代的“秋山玉”中,琥的形象较多,一般作低首蹲伏或回首伏卧状,圆眼细眉,简洁生动,表现了北方少数民族善狩精射的勇猛之气。

元代玉琥作行走状,俯首,单圈眼,身以双阴线刻长短条斑纹。

明清时期玉琥圆雕较多,细部刻画一丝不苟,注重写实,尤其对琥的神态特征表现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以体现琥的威猛之美。

玉璜

以玉作六器,礼天地四方

玉璜的用途,一是前引《周礼》中所说的,“以玄璜礼北方”,即用来祭祀北方之神玄武。玄武是一种龟蛇相缠之形的神,璜的形状似也是将其高度抽象化后的结果。璜的更广泛的用途是作佩饰之用,这从古代遗址和墓葬出土的文物中可以得到证明,而这种用途的璜已从礼仪玉演变成装饰玉了。一般说来,大型璜作礼仪玉,中小型璜为佩饰玉。

《说文解字》载:“璜,半璧也。”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玉璜,呈半圆形片状或窄弧形。璜虽为弧形,也呈现多种风貌,从商代起玉璜成为流行的佩戴物。逐渐出现了各种人形璜、鸟形璜、鱼形璜、兽形璜等。如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璜,就有扇形、半环形、半月形、拱桥形等。到了周代,璜成为组玉佩的主要饰件之一。战国时期出现镂雕玉璜,多为变龙纹,唐代以后玉璜渐渐消亡。

以玉作六器,礼天地四方

六器之中的玉璧、玉琮、玉璜、玉珪四种玉器,历史最为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而玉璋和玉琥出现的时间则相对稍晚一些。随着中华文明不断发展,古玉六器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曾发挥出各自独特的功能,并因其尊贵的礼玉身份,历来为人们格外重视,千年之前,六器已然是古董,千年之后,六器更是古董之中的古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