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今日——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今天是4月17日,在125年前的今天,即1895年4月17日,大清政府為了結束甲午戰爭,在日本帝國主義等西方列強的逼迫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後因俄、德、法干涉歸還)、臺灣、澎湖列島。

大清政府的忍讓,《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領土進一步被列強蠶食瓜分,臺灣等大片領土的被割讓,進一步削弱了中國的國力,進一步破壞了中國主權的完整,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大大刺激了列強吞併中國的野心。

《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各帝國主義國家援引片面最惠國待遇,獲得了《馬關條約》中除割地賠款以外中國給予日本的所有特權。它給近代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危害,加重了中國百姓的負擔,加深了名族危機。

《馬關條約》除了給各國賠償,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答應了給了日本極其豐厚的賠償,既割地又賠款,使日本獲得巨大利益,刺激了其侵略野心。細觀那段時間的歷史,當時的日本帝國政府的野心已經揭然若昭:雖然在1871年,近代中日兩國簽訂了第一個條約——《中日修好條規》,該條約第一款就寫明:“嗣後大清國、大日本國倍敦和誼,與天壤無窮。即兩國所屬邦土,亦各以禮相待,不可稍有侵越,俾獲永久安全。”這是一個平等的條約。但日本不顧條約中“兩國所屬邦土……不可稍有侵越”之規定,於1872年公然入侵中國屬國琉球,1874年入侵中國領土臺灣,還透過《北京專約》迫使清政府間接承認琉球為日本屬國,並於1879年正式吞併琉球國,改設為日本的沖繩縣。同時,日本還入侵中國的另一個屬國——朝鮮,於1875年製造“雲揚號事件”,1876年以此為藉口強迫朝鮮簽訂不平等的《江華條約》。其後日本又利用朝鮮發生的“壬午兵變”和“甲申政變”進一步擴大在朝鮮的勢力,排擠朝鮮的原宗主國——中國,並於1885年與清政府簽訂《天津會議專條》,在事實上取得了與中國在朝鮮半島的對等地位。

由此一想,日本帝國主義的野心以及行動能力讓人細思極恐。長達20多年的規劃逐漸壯大,逐步對大清的蠶食,以及後來被證實的投入全國之力開展的針對中國乃至全世界的擴軍備戰活動。

大清政府的軟弱腐敗雖然讓人憤恨,但卻給了我們國人一個長久且深刻的教訓,那就是“弱國無外交”,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力量,才能在世界獲得屬於自己的地位,一味的遵循和忍讓,只能助長別人的氣焰讓別人越來越囂張。我國一直是一個遵循禮儀,遵循禮制的國家,但是,遵循的時候需要看清面對的是誰。正所謂“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只有不斷提高自身力量,加重自己的籌碼,才能獲得與我國國力相匹配的承認與尊重。

回顧歷史,展望未來,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