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海外人的去留抉擇

自民航局發佈調減國際客運航班運行數量的通知後,國內每家航空公司至任一國家航線只保留1條,且每條航線每週運營班次不得超過1班;外國每家航空公司經營至我國的航線只能保留1條,且每週運營班次不得超過1班,在抵離中國的航班上採取嚴格的防控措施,確保抵離中國航班客座率不高於75%。海外華人的去留,越發成為令人關注的問題,原則上留在本地保護好自己其實是更好的選擇,但情感上又有不少人希望選擇回家……不管是踏上歸途,還是留在當地,無疑是一場艱難的選擇。

關於歸:

“雖然已經回到家鄉在集中隔離酒店,還沒有見到父母,檢測的結果也還沒出來,但卻感覺心裡無比踏實與安定。”曾在柬埔寨學習的leakhena寫到。

leakhena19年在金邊學習柬埔寨語,由於剛到不久,春節往返也比較麻煩,決定在柬埔寨獨自過春節,作為獨生女,leakhena的媽媽雖然不捨得,但最終還是尊重了女兒的選擇。

可是進入3月,形勢急轉而下,金邊的所有學校都關閉,開學時間未定,leakhena面臨了是回還是留的選擇。

萬分掙扎,還是想要回到家鄉,回國的原因也很簡單,這世界上當然是祖國最安全,而回到自己的家鄉,在媽媽的身邊,也才是讓她放心的選擇,

就這樣要突然的離開,心裡還是有非常多的不捨,本來應會在柬埔寨呆滿一年的,現在這個時候回去,就要做好今年不能回來上學的準備。幸運的是老師和輔導員很快就同意了leakhena他們的回國請求,在叮囑學生們注意安全的同時,也答應之後會和柬埔寨的學校溝通,解決成績問題。

幸運持續中,就在買好機票後,機票的價格暴漲,從當時的不到1500漲到了3900元人民幣,leakhena也在經歷了行李超重、在飛機衛生間穿防服等一系列手忙腳亂後,踏上了回國的歸程。

疫情之下,海外人的去留抉擇

飛機落地後,開始量體溫,填寫健康申明表,再根據目的地不同情況發放分別為目的地廣州、中轉廣州紅色與黃色顏色標識的牌照,我是黃色標識,因此還需要在登記信息後做一次核酸檢測,然後提取行李等待下一班飛機。

過海關時還碰到一位著急趕航班的大叔,工作人員一邊加快腳步領著我們,一邊安慰他:“沒事,不會讓你趕不上的。”這時的我反而非常慶幸自己的航班延遲到第二天,時間相當充裕。

等待期間,leakhena全程都穿著防護服,一直到隔離酒店才全部脫掉,確實會有一些不方便,上廁所也需要很小心。即便如此,也堅持每個小時到衛生間用洗手液洗手。

飛機降落到leakhena家鄉機場後依然是重複測量體溫,登記信息,接受核酸檢測,進入酒店隔離,而幾天所有輾轉的不安與疲憊在進入酒店休息的瞬間都變成了濃重的踏實感。

疫情之下,海外人的去留抉擇

在leakhena臨下飛機時,曾遇到有人詢問工作人員:“為什麼要耽誤這麼久才能下飛機、為什麼要到酒店隔離14天?”工作人員則回答:“之前我們這裡的兩例入境的確診病例都是這樣查出來的,現在誰還有意見?”那位旅客頓時無話可說。

同leakhena這樣的歸國人員還有很多,縱然這一路回來,從購票到乘坐到轉以及著陸到酒店,這其中的每一個過程都需要經歷一定時間的等待,但在這世界疫情蔓延的危機時刻,我們的國家,明知需要冒著巨大的風險,卻依然敞開了懷抱,盡著最大的人力物力,妥善安排每一個環節,迎接散落於世界各地的同胞回家,於情於理,我們都應當心存感激。

關於留:

“不想給祖國添麻煩。”這是在個各種搜索內容中聽到的最多的關於留守國外的華人聲音。

倪佩劍,留守西班牙

從2月底3月初開始,歐洲國家的疫情日漸嚴重,在西班牙經商的浙江人倪佩劍像許多在海外的華人一樣,選擇了留在當地,而不是回國躲避疫情。他現在已經連續三個月每天工作16個小時,一面從國內運出中國商品,保證西班牙的中小賣家不致斷貨,同時設法購買口罩等防疫物資,捐贈給西班牙當地的醫院和警察。有人勸他回國,他說“跨國活動病毒傳播風險高,不想給祖國添麻煩。特殊關頭,還要為祖國外貿做貢獻。”

留學生傑克劉,留美

作為美高學生一枚,傑克劉也沒有選擇回國,一方面考慮到自己的學業,回國倒時差上網課,有點望而卻步。另一方面也害怕路上的感染風險,聽說一些留學生回國途中感染了。此外,傑克劉所在的學校的地區位置比較偏僻,加之回國機票比較難買,綜合考慮,還是選擇了留下來。而傑克劉認識的一些美高的同學,他們也多是在住家上網課,大家的狀態也都還不錯。

貝尼,留學英國

在英國政府放棄了群體免疫之後,倫敦國王學院的貝尼決定放棄回國。

好在現在她所在的社區一切措施還算按部就班地安排著,倫敦街頭也已經鮮有行人。雖然超市物資補貨尚有些不足,但已經建立起足夠的人文關懷照顧到老人和醫護人士,NHS也全民免費包括外國人。出於對未來的規劃,貝尼選擇先把重心放在論文和作業上。

這樣的人員還有很多,或者是出於工作學業的考慮,或者因為航班等限制無法買票,又或者是想要為儘自己可能為祖國或者大家做一些貢獻,種種原因,留在海外,最多的期望都是,希望平安度過這次疫情。

就像哈佛校長關於新冠病毒的致辭一樣:

沒有人知道未來幾周我們將面臨什麼,但是我們每個人都知道病毒會檢驗我們的良知,去看到超越我們個人的使命,並做出超越個人利益的行動。

我們現在的任務是為這個越來越脆弱的世界,奉獻最好的我們和我們可以做的一切。

無論身處何處,無論何種抉擇,平安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