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不認真學習被媽媽拖進海里:有一種情緒叫做拿生命“嚇唬”你

蔣方舟說:

孩子世界的比例和大人是不一樣的。在孩子的世界中,父母隨意的一句話,都可能被孩子放大,一直記在心裡。

大人一句話都有可能被孩子記住一輩子,那麼大人隨意拿孩子的生命或者自己的生命“嚇唬”孩子的行為,一輩子的時間都不夠記住吧

01 “因為孩子經常惹我生氣,所以我不得不用孩子的生命來‘嚇唬’孩子”

在父母的眼裡,有一種自以為是的教育好辦法,就是編造各種故事或者做出各種極端的行為來“嚇唬”孩子,這樣孩子就不會好了傷疤忘了疼。

而孩子,確實也達到了父母想要的好了傷疤忘了疼的效果,父母很滿意他們肉眼可見的效果。在他們為自己的教育方式狠狠點讚的時候,只有蜷縮在角落的孩子明白自己的心靈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女兒不認真學習被媽媽拖進海里:有一種情緒叫做拿生命“嚇唬”你

就像今天上熱搜的這位母親,因為自己10歲的女兒在家上網課,孩子不好好上課,不好好寫作業,不好好聽媽媽的話,總跟媽媽吵架,媽媽決定拿出殺手鐧——拖著孩子來到海邊,準備以這種方式讓孩子心底害怕,然後回家乖乖寫作業。

她拖著孩子一起下水,去到了距離海岸邊有30米左右的地方,加上當時風浪又大,媽媽此時心底裡應該祈求讓風浪來得更猛烈下,這樣經歷過“大風大浪”的孩子才會聽我的話

直到民警趕到現場勸導媽媽後,媽媽還是執意讓孩子再經歷點“大風大浪”,不肯退回去。

女兒不認真學習被媽媽拖進海里:有一種情緒叫做拿生命“嚇唬”你

媽媽的淡定和民警的著急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看著淡定的媽媽,擔心發生人命的民警實在勸導不下去了,四個人手決定手拉手一起下海去拯救淡定的媽媽和一直在伸手乞求民警救助的女兒。

看著孩子強烈的求生欲,看著民警們的熱心幫助,媽媽這才肯讓民警們拉著孩子上海岸。在媽媽眼裡,壓根不危險的一場嚇唬遊戲到此結束,接下來她應該可以收穫一個認真讀書、又聽父母話的女兒了

女兒不認真學習被媽媽拖進海里:有一種情緒叫做拿生命“嚇唬”你

我們在慶幸孩子終於脫離危險,不會被大風大浪吹走的時候,我卻為這個孩子感到不幸。這一刻她的身體是達到了安全的狀態,但從這一刻起,她的心理健康卻沒有辦法保障,隱藏在她內心裡的陰影,有多深有多大,只有她自己最清楚。

正如在底下留言的一位網友說的:

我小時候也被我爸爸這麼嚇唬過,當時是把我直接拎到大橋上,說不要我了,要給我扔下去。


那時候爸爸真的特定帶我去了離家很遠的大橋,我一路上哭著去,最後一路上又哭著回來。


不管過去多少年,我都記得那一天。但爸爸後來告訴我,開個玩笑,小孩子當什麼真。

在敏感的年紀,孩子承受的這份恐懼和威嚇,居然是最親的人給的。父母的一言一行,父母的每一次嚇唬,都是真真實實紮在孩子心尖的刀。

但很少父母知道,他們就是孩子心理創傷的“施暴者”。他們甚至還告訴孩子,“小孩子,睡一覺,隔天就忘記。”

02 “因為孩子經常惹我生氣,所以我不得不用自己的生命來‘嚇唬’孩子”

“大江大河這些很危險,我們一定要遠離他們。”


“窗戶很危險,我們不能爬上去,萬一跳下去命就沒有了。”

這些都是父母在給孩子進行安全教育的時候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在對他們進行安全教育後,他們記住了我們的教育,反而父母經常忘記了自己對孩子進行的教育,甚至還利用最令孩子恐懼的事件來嚇唬孩子。

前陣子,河南平頂山就發生這樣一起事件:一位母親因為孩子上網課不好好寫作業,時常感到生氣,

最後一氣之下揚言說自己要跳樓。

她坐在了房間的窗戶上,孩子在底下求著媽媽趕緊下來,因為在他的意識裡,媽媽曾經教育過他那裡代表著危險,一旦跳樓生命就沒有了。他的苦苦哀求沒有換來媽媽改變主意的想法。

女兒不認真學習被媽媽拖進海里:有一種情緒叫做拿生命“嚇唬”你

媽媽還是繼續坐在窗臺上,試圖用跳樓這個行為告訴孩子,媽媽之所以做這麼危險的事情,之所以選擇跳樓,都是因為你,你要是好好寫作業聽我的話,我自然就不會跳樓的

她希望自己的行為給孩子敲響警鐘——媽的生命掌握在你的手上,只要你表現好,媽媽就不會失去生命。而一旦你表現不好,不乖乖做好孩子,那麼你只會逼死你的媽媽

當她覺得她的行為對孩子起到震懾作用後,媽媽主動地從窗戶上爬了下來。但是,她還是沒有忘記跟民警、消防員吐苦,訴說自己的孩子有多不乖。

女兒不認真學習被媽媽拖進海里:有一種情緒叫做拿生命“嚇唬”你

最後,孩子看著媽媽終於肯下來,一顆懸著的心安定了下來,然後一直跟著媽媽道歉,並表示以後自己再也不敢惹媽媽生氣了。

鬧了這麼一出,孩子深深地意識到自己有可能會成為媽媽丟失生命的“殺人兇手”,他的行為決定媽媽的性命。他不得不去調整自己的行為,從而保護媽媽的生命。

很多的父母,就是利用孩子對自己的愛和深深的愧疚來倒逼孩子去改變自己的行為,他們以為偶爾來一次大型的“不要生命”遊戲現場,自己就會成為最大的贏家,孩子就會成為輸家,之後輸家就會乖乖聽贏家的話。

但是他們不知道,作為輸家的孩子真的會一直輸下去,成為徹底的失敗者。因為從那一刻起,他的行為一旦與你的生命掛鉤起來,就註定了他無法獨立

03 “孩子即便惹我生氣,我也不會拿我們各自的生命開玩笑,我只會對症下藥”

父母經常叮囑孩子“注意安全,生命最重要”,可當他們面臨孩子不聽話的情形時,卻常常把這句話拋得遠遠的,然後利用最令孩子恐懼的喪失生命事件來嚇唬孩子,期許最快能讓孩子恢復自己滿意的乖乖樣。

只是他們忘記了,任何行為都有作用力,而且還會有正反之分。極端的教育方式,只會被列入到反作用力那一塊區域,只有父母傻傻地還以為是正向作用。而真正的正向作用,是這樣:

看到孩子負面行為背後的正面動機

票房破50億的電影《哪吒》裡,哪吒是個魔丸轉世的孩子,對於這樣的孩子,陳塘關的百姓們總是給他貼上“妖魔鬼怪”的標籤,帶著有色眼鏡看哪吒,孤立他、歧視他、罵他

長期如此,哪吒變得越來越調皮搗蛋和叛逆,他甚至告訴母親,既然別人都覺得他是妖怪,那他還不如做真正的妖怪。

女兒不認真學習被媽媽拖進海里:有一種情緒叫做拿生命“嚇唬”你

外邊調皮搗蛋和叛逆的哪吒,其實內心深處卻有一顆期待被認可的心。他渴望融入同齡的孩子們的玩耍世界,渴望陳塘關的百姓們可以像普通的孩子那樣看待他。

但是,那些百姓只會告訴她們的孩子千萬別跟哪吒混在一起玩。好在哪吒的父母把哪吒捧在手心,給予哪吒肯定和關懷。尤其是母親,那溫柔的眼神,傳遞給哪吒滿滿的安全感,才讓哪吒後來有一系列讓人刮目相看的成就。

女兒不認真學習被媽媽拖進海里:有一種情緒叫做拿生命“嚇唬”你

可是現實生活中有多少父母充當的是“陳塘關百姓”的角色,面對孩子的不聽話和任性,不去探究背後的真正動機,反而給孩子扣上“氣死父母”的帽子

這次疫情,孩子們從線下學習變成線上學習,自然會有不適應的地方和心生焦慮,而這些不適應和焦慮都會讓孩子產生反抗甚至拒絕網課的行為,父母應該要去探究背後的原因。

可以生氣但請別拿生命賭氣,一個家庭應該追求“共贏”

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父母自己發脾氣、自己情緒不好當然也是被容許的,只是我們發洩情緒應該有個度。

曾經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有位學生有一次在學校裡跟別人打架,打架學校就會請家長。家長覺得自己的臉面都被孩子丟光了,於是拽著孩子回家直接鎖在家裡的小黑屋裡,並揚言什麼時候悔過了什麼時候就可以擁有自由。


孩子當時特別害怕,對著父母說放我出去,我要出去。但父母覺得不給孩子來一次刻苦銘心的教訓,孩子就無法長好記性、管好自己的手和腳。那一天,孩子在裡面關了一個下午。


直到晚飯時間,他們才肯讓孩子出來。只是,孩子經歷了一個下午的教訓,他出來的時候呆呆地看著前方,嘴裡一直念著我不敢了我不敢了。


父母得意地笑了起來,並告訴孩子那裡就是懲罰站,只要不乖,送進去再出來後就會變乖。

但是,從那天晚上起,孩子睡覺沒有燈就會特別害怕,黑夜一降臨他就瑟瑟發抖

女兒不認真學習被媽媽拖進海里:有一種情緒叫做拿生命“嚇唬”你

是人就會有情緒,父母也可以。只不過當我們情緒的過分宣洩會傷害到我們孩子的生命健康時,不妨換另外一種方式,不然這樣自己難受孩子也難受。正如有一句話“急一急,兩敗俱傷”。

孩子的生命是獨立於父母的,不應該讓孩子的生命為我們的情緒買單。同樣,我們的生命也是獨立於孩子的,我們的生命不應該與孩子的所作所為掛鉤。

只有孩子的生命還在,我們才可以談教育好我們的孩子。只有我們自己的生命還在,孩子才可以被我們教育好。

文/沒有感情的情感,喜歡用最真誠的文字打動讀者,喜歡洞察人情世故,喜歡你們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