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人看病不如狗洗澡

作者:醫殤宏哥

來源:醫聞社

唯有尊重醫生,生命才會被尊重!

醫療行業裡關於醫療價格技術價值的爭論,由來已久。 前段時間,關於治療新冠肺炎要花多少錢的問題,就在網友中引起很大關注。

人民日報:人看病不如狗洗澡

一位輕症小夥在醫院住了33天后順利出院,但他並不知道自己看病花了多少錢,他只記得剛剛住院的時候交了5000塊錢,住院第四天時已經顯示欠費1000多元。

後續醫院也沒有繼續讓他繳費,出院時醫院還說要退回當初墊付的5000塊。 4月11日國家醫保局向媒體透露,確診住院患者人均醫療費用2.15萬元,重症患者人均治療費用超過15萬元,少數危重症患者治療費用達到幾十萬元,有的甚至超過百萬元,醫保均按規定予以報銷。

從醫保局披露的價格我們能看出,治療新冠肺炎對個人來說絕對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只不過這次國家舉全國之力來為疫情兜底,民眾可以安心住在醫院,直到把病治好!

但是這些高昂的醫療費用當中,是否包含了醫務工作者的醫療服務價格呢?

醫保局專家熊先軍表示,全國4萬多名醫務人員帶著設備器材馳援湖北,為患者提供了超常規的醫療和護理服務,這些成本很難充分體現在上述費用中。

此話的言外之意很明顯,這筆高昂的治療費用並沒有包括醫療人員的醫療服務價格。

這其實也說明了一個問題:我國醫務人員的技術服務費,一直以來都被忽略不計。

01 關於醫務人員技術價值的問題,小編想起了幾年前,人民日報發表的一篇在醫療界反響巨大的文章:《人看病不如狗洗澡》。文章提到,人的生命寶貴,但是看診費居然還比不過給狗洗一次澡的費用,醫生勞動價值被嚴重低估了!

人民日報:人看病不如狗洗澡

網友曬了一張寵物醫院的收費清單:

專家診費200元,彩超500元,心電圖200元,血壓監測50元,生化檢查600元,總計1550元。

不知這隻狗得了什麼病,檢查化驗費居然花了上千元。而且光是寵物醫生的診費,就遠遠超過了很多三甲醫院的大牌專家。 洗一次澡,小狗50元,大狗100元;看護一天,小狗50元,大狗100元。而在北京的三甲醫院,護理一名重症病人24小時收費9元,靜脈注射2.2元,吸痰1.5元,膀胱沖洗10元。相比之下,護理病人還不如護理寵物。 人的生命如此寶貴,而醫生的勞動卻如此廉價,實在不相匹配。給人看病不如給狗洗澡,充分暴露了國內醫療價格的扭曲。

該文章吐槽了醫生診療費便宜,呼籲大家要尊重醫務工作者的勞動。

不過,該觀點也遭到了一些網友的反駁,他們並沒有尊重醫務人員技術價值的觀念,反而把救死扶傷,無償治病救人時常掛在嘴邊。

人民日報:人看病不如狗洗澡

這些反對的觀點也體現了國內部分民眾對醫療行業的固有認知:只看得到有形的藥品耗材,看不見附加在這些醫療實物之上無形的智力勞動。醫護人員的技術不值一提。

02 正是在這樣的觀念驅使之下,無論醫生的身份有多高,技術有多牛,一旦診療費、技術費漲價,就變成了不體諒民間疾苦的原罪!

人民日報:人看病不如狗洗澡

所以才有了之前發現鍾南山院士的診療費“高達”1200元后,很多人開始在網上四處討伐鍾院士的鬧劇,似乎鍾院士的“罪行”已經到了罄竹難書的地步!

殊不知,醫生這個行當,本身就是靠技術吃飯的。一位醫生,需要在學校刻苦學習多年醫學理論,需要在臨床摸爬滾打,苦練多年,才能熟練掌握一門醫療技術。

而要想成為像鍾院士這樣的醫學界的權威,還需要大智慧、大毅力,在理論和臨床實踐中苦練幾十年,在某一領域做出被同行認可的大量創新! 所以患者能被醫學界權威診治,即使是區區幾分鐘問診,其中所蘊含的價值,可不是1200元可以衡量的。

因為這幾分鐘裡包含了院士這幾十年臨床實踐中積累下來的極其珍貴的臨床判斷,極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治療效果。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就是這個道理。

03 遺憾的是,價格與價值的判斷中,民眾普遍只對價格敏感,對價值視而不見!

在一些患者眼裡,醫生治病做手術,只是“動動手”而已;護士的日常護理,更是直接被視為“打掃衛生”。

對醫務工作者來說,世上最可悲的事情,也許就是你剛剛完成與死神賽跑的搶救工作,一走出病房,迎面走來一個病人劈頭蓋臉地罵你為什麼不去刷下馬桶!

人民日報:人看病不如狗洗澡

(2月20日,湖北官員朱某怒斥護士不刷馬桶)

受到這種扭曲價值觀的影響,我國醫護人員不受尊重的現象愈演愈烈。在這些人的眼裡,醫療行為被視為了簡單的體力勞動,護理技術就是打打針、刷刷馬桶,和智力勞動毫不相關!

試想一下,如果醫務人員的技術價值完全得不到尊重,辛苦付出被患者輕視,高超技術被市場無視,那麼試問誰還願意花時間去鑽研呢? 有人可能會說:醫院和寵物醫院有本質的區別,寵物醫院以市場為導向,公立醫院以有限的公益為導向,兩者不具備可比性。 但是不要忘了,

公立醫院這種以壓低診療費用的做法,是以犧牲醫療群體的正常利益為前提的。

國家雖然有撥款給公立醫院,但是這種撥款在平常年代是有限的,根本做不到像疫情期間給病人兜底那樣的大支出,醫院為了彌補損失,只能將其轉嫁給醫護人員,讓他們在同樣的時間裡,做加倍的活兒。

我們不能用一個群體的犧牲來滿足另一個群體的利益。唯有尊重醫療人員,尊重醫療的技術價值,才能讓醫療環境更加和諧。

換句話說,唯有尊重醫生,生命才會被尊重!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