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總要面對死亡,那生存的意義又是什麼?

王家衛導演的《重慶森林》裡,金城武扮演的角色失戀時,電影裡是這麼看待的,鳳梨罐頭有保質期,愛情也有保質期。

錯過,就永遠錯過了。

我們的文化裡,好像不太有欣賞“遺憾美學”的因子。善始善終的大團圓比較得到推崇。戲劇裡被拆散的鴛鴦情人,最後總能終成眷屬。小說裡的妖魔鬼怪大多遭到自掘墳墓的報應。

像《紅樓夢》裡的曲終人散,凡塵往事一場空,在我們的文化裡,是很少見的。

中國人喜歡熱鬧的、喜慶的、大團圓的情節,懷疑的、踟躕的、內省的,就容易被冷遇。

但接近事物真相的,往往是後者。

如果人總要面對死亡,那生存的意義又是什麼?

睡眠和死亡是雙胞胎

常識通常告誡我們,睡眠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養精蓄銳。

睡眠,是最好的休息。

但如果大膽假設下,人類有一天不用再浪費時間睡覺,也許人類文化會飛躍發展到下一個紀元。

雖然總有說法安撫失意的人,睡一覺就沒事了。

但事實是,我們下定的決心、信心,告訴自己命運把握在自己手中,決心此時此刻就按計劃行事,努力做嶄新的自己。

然後睡一覺,又回到原點。

今日是今日畢,不是難事。難的是,明日復明日。所有決心和毅力,睡上一覺,就找不回剛開始的激情和飽滿的態度。

也許當睡眠讓我們虛弱時,我們並不能意識到,成功,有時候是被睡眠打斷的。

睡著的你,像是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那個無法自我掌控,也無法被解釋的世界。

睡眠,是死亡的預習。

或許我們可以大膽假設,當人類開始突破睡眠,以科學的方式解釋睡眠世界的種種時,才有最接近解釋死亡的可能。

如果人總要面對死亡,那生存的意義又是什麼?

生命是填補的藝術

人的一生,空空而來,空空而去。

但從幸福的角度看,比較幸福的一生是,空空而來,滿載而歸。

滿載的是回憶與愛。

人來到這個世界本來是空空如也的狀態,但有了短短這數十載的經歷,離開這個世界時,才發現心裡是沉甸甸的。

生命是從無到有的過程。即便一切幻滅,我們至少是滿載回憶而走的。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改變歷史的大人物,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出一番豐功偉績,大部分人們在這凡塵中,如何在死亡的凝視中,比較有意義地度過這一生呢?

最樸素的活法是,我們是來積攢回憶的。

用力去愛,用力追逐夢想,用力為自己喜歡的事業、人努力,創造一段段值得銘記一生的回憶。

等到離開這個世界的那一刻,手心裡全是這些快樂而幸福的回憶時,這一生便是有意義的。

所以,鳳梨罐頭會過期也沒關係,愛情會過期也沒關係,生命總有終點也沒關係,因為這些美好在過期之前,我們都盡情地享受過。

最有意義的人生是,當我們無法改變世界,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態度。品嚐好吃的食物,欣賞好看的風景,盡情去愛喜歡的人,為夢想全力以赴。

當我們讓自己的生命變得更美好時,就像螢火蟲的光亮,一點點照亮世界的美好。

如果人總要面對死亡,那生存的意義又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