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扶貧故事】我的村官之路


七年在昆的學習使我在2013年帶著不捨的心情回到了家鄉——怒江州,一個屬於“三區三州”的深度貧困的地區。2014年我光榮的成為了一名大學生村官,在組織、領導的關心指導和同志們的團結協作下,我儘快完成了角色轉變,找準工作定位,改進方法,提高效率,始終以勤勉、踏實、耐心的工作態度和積極、平和的心態做好每一項工作。

記得剛剛上崗的時候,雖然已經做好了吃苦受累,奉獻基層的準備,但還是對眼前所面對的一切無所適從。對農業農村知識的匱乏,使我對農民產生了一種畏懼感,害怕他們會笑話我,說我一個大學生盡然這個都不懂。看村民們一張張不熟悉卻親切的臉,我茫然了,我不禁在心中問自己——我該怎麼做,才能對得起他們的信任?

那就從走村入戶開始、從瞭解情況入手吧。放下矜持,丟掉書生氣,披上迷彩衣,拿好筆記本,挨家挨戶地進,一個字一個字地記。為了記住全村村民小組的位置、基本情況,特別是貧困情況,我自己手畫地圖,記錄建檔立卡戶的分佈情況,入戶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慮所盼。一遍走村入戶下來,我基本瞭解了村情和貧情,在這過程中,我也瞭解到了農村生活的真正樣子,對於自己日後的工作有了漸漸明晰的思路。

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在日常工作中,我養成了閱讀文件、關注“雲嶺先鋒”網、雲南日報等媒體文章的好習慣,堅持每天睡前讀書學習半小時。始終堅持把學習內化為一種政治要求、精神追求、工作責任和生活態度。平時我時常積極主動的到鎮政府各站所中心瞭解最新的惠民政策,查閱相關的文件,充分掌握第一手資料。例如有一次在村委會一位身患殘疾的老百姓向我諮詢了國家對殘疾人的補貼政策,當時我對這項政策的掌握不是很清晰,所以回答也就閃爍其詞。但第一時間我就撥通鎮殘聯幹事的電話,將殘疾人補貼政策在殘疾等級、享受金額、補貼資金構成等方面的差異性瞭解的清清楚楚,並做好目錄清單。一方面給老百姓一個滿意而清晰的回答,另一方面將梳理的清單轉交給其他工作隊員,使他們也能夠熟練掌握殘疾補貼的政策。

近年來,怒江的科學發展、跨越發展,使基層工作服務對象呈現出許多新的特點,對我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使我更加明白,熟悉並掌握農業農村知識對一名大學生村官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對群眾的訴求做到有問必答、有求必應。

在五年精準扶貧工作中,我始終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以及省、州、市、鎮關於脫貧攻堅的相關文件及重大部署,主動擔當、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工作是一項容不得半點馬虎的政治任務,在具體工作中,我始終把村幹部和駐村工作隊這個集體放在第一位。例如在2018年的動態管理工作中,因為在填報數據報表中出現了偏差,上級領導對我們提出了嚴厲的批評。當時有部分隊員認為這是村組幹部在信息調查過程的隨意性造成的。但我當時便主動提出,這有可能是因為我上報數據時犯的錯,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我們現在的第一要務就是儘快將這個錯誤改正過來。大家都默認了我說的話,開始了緊張的工作。

作為黨務工作指導員,五年來,我逐漸認識到,必須夯實黨建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統領性作用,切實發揮黨組織在領導推動、服務保障脫貧攻堅中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首先我積極協助村黨總支完善黨員信息名冊,使每一位黨員都明確自己的黨組織隸屬關係;其次在駐村工作中我的一項工作就是辦文辦會,負責各項事務的籌備工作,特別是在組織活動中,除了完成既定目標外,我時常把一些自己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想法融入到黨建工作中。記得在2018年第四季度“三評三講”,我主動提出要讓我的掛鉤戶魯掌村小河組鄭興華來講一講他的脫貧之路。鄭興華有兩個女兒,一直以來他都很支持兒女們多讀書,在入戶走訪的過程中,我也鼓勵他的女兒不要放棄,堅持就一定會成功的,那一年她還報考了函授本科班。功夫不負有心人,2018年底,大女兒順利考取了事業崗位。加之黨委政府在農危改、產業發展等方面的扶持,全家於當年順利脫貧。在會上,他深情的說道:現在黨和國家的政策好,你們還時常關心、幫助我們,現如今我們家也過上了好日子。

對於創新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及產業發展方面,我做了三件小事。一個是在2016年我協助當時派駐的蠻英村成功申報爭取了雲南省村級集體經濟扶持項目,扶持資金共計100餘萬元,項目內容是村級農貿市場的升級改造工程。隨後我有幸參與了村“兩委”按照“四議兩公開”及招投標等相關工作程序,先後組織了兩場公開招投標會,將農貿市場經營權整體打包出租,使村集體經濟每年固定收入達到8萬餘元。第二個是2016年與第一書記協助村“兩委”發動近300多農戶,實施了冬季蕃茄種植,那一年使得農戶的平均畝產達到8000元。第三是在2017年結合村內優勢經濟林果——雲南小粒咖啡的種植,通過我自身的努力及發揮有限社會資源,發動種植戶加入咖啡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將咖啡豆進行深加工,並通過微信平臺等進行線上銷售。如今的我,已經徹底融入了農村,成為了村裡的一員,可以跟村裡的任何一個人聊關於莊稼,關於收成的話題。

駐村工作是忙碌的,我們既要在日常工作中向實踐學習,也要不斷加強自身的理論水平。在這裡,我想與大家共同分享我的幾點經驗:一是堅持做好會議記錄,無論今後在何種工作崗位,做好會議記錄是辦文辦會工作的基本要求;二是堅持記寫日記,小結每天開展的工作,梳理明天的工作計劃,反思自己的得與失;三是堅持撰寫信息簡報,一方面有利於工作的宣傳力度,另一方面也鍛鍊了自己的公文寫作能力;四是堅持每天讀半小時書,讓自己始終保持學習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身處我們黨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時期,是我們的榮幸,這段駐村的工作經歷也將會成為我們一生美好的記憶。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繼續發揮特長、改進不足,虛心學習、求真務實,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貢獻一份力量。基層是施展才華的大舞臺,要發揮特長,服務基層;基層是歷練人生的大熔爐,要吃苦耐勞,踏實肯幹。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未來的日子裡,我將繼續懷揣對人民的真情、對黨的忠誠、對工作的激情、對未來的豪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脫貧攻堅道路上穩步前行。


審核:祝小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