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風向如何,機器是創造就業還是製造失業?

過去一年中,人工智能成為互聯網最熱門的關鍵詞。無人超市、自動駕駛、電話機器人、城市大腦……這些最吸引眼球的“黑科技”,實際上也都是人工智能在各個領域的投射。

機器觀察世界,機器學習規律,計算能力的提升讓神經網絡的建立成為可能,海量數據的出現則讓人們有“籌碼”訓練神經網絡,人工智能由此變得真正聰明可用。市場研究機構賽迪研究院預計,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達到2697.3億元,增長率達到17%。

人工智能風向如何,機器是創造就業還是製造失業?

作為一項改變世界的技術,人工智能已經到了從實驗室走入真實的生產環節和日常生活的‘臨界點’。

機器越來越像人了

“您好,我是XX公司的業務員XX,我們公司現在有一項新產品……?”相信類似的銷售電話每個人都有接到過,如果告訴你電話那頭與你對話的“人”並非是一個人,你會不會非常驚訝呢?現在越來越多的電銷崗位都已經換成了人工智能產品——未來雲雷霆營銷機器人。

人工智能風向如何,機器是創造就業還是製造失業?

未來雲營銷機器人通過運用語音識別技術,改變了人與機器的交互方式,成為人工智能應用的“突破口”。就像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所說的那樣,機器越來越像人了。

“砸飯碗”還是“造飯碗”

當機器越來越像人,能夠做人的工作,這是否意味著它們會搶走人類的飯碗?

來自互聯網業界的聲音相對樂觀,一個普遍的觀點是:人工智能對就業的衝擊正在發生,但被取代的主要是重複性的工作,這樣以來人類可以從事更多創造性的工作。

一位人工智能行業的大佬說的話頗具代表性:“對未來,我看到更多的是機會。很多職業被人工智能取代,人空出來更多時間做創造性的東西,或是享受創造性的內容。”


數據似乎同樣在支撐這樣的說法。來自國內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高度重複性、依靠反覆操作實現的熟練工種已經開始受到衝擊,諮詢公司德勤發佈的報告也顯示,人工智能已經在英國取代了80萬個低技能工作崗位,同時也創造出350萬個新就業機會,後者的年收入比前者多1.3萬英鎊。

人工智能風向如何,機器是創造就業還是製造失業?


人工智能的技術還在不斷優化,究竟未來會變的如何?我們現在也無法確定。也許會像大佬們所說的那樣:可以創造出大量新的崗位,只是新的崗位取代舊的崗位而已。

瞭解更多關注 未來雲智能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