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宅經濟”③|就診量提高419.21%,“雲看病”來了

追風“宅經濟”③|就診量提高419.21%,“雲看病”來了

看病也能O2O(線上到線下)?

是的。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廣大市民響應政府號召,儘量減少外出。可在家中出現頭痛腦熱等常見病,或慢性病患者需要定期複診、長期服藥等問題如何解決?這時,互聯網+醫療“在線看病”模式第一時間衝上一線,提供線上發熱相關問題諮詢服務、為受疫情影響有心理困擾者提供心理諮詢、為慢病患者開具檢驗檢查續方和配藥……線上問診迎來爆發式增長。

追風“宅經濟”③|就診量提高419.21%,“雲看病”來了

4月14日上午9時許,在威海市立醫院互聯網醫院的辦公室裡,於冬梅醫生正在為患者問診。

這是一個續方開藥的患者,因為胃炎已經治療了一星期,需要繼續用藥治療。於冬梅通過平臺撥打語音電話過去,瞭解了病情和用藥情況後,為這位患者開了5天的“麥滋林”,並通過平臺簽約的快遞公司將藥物直接寄到患者家裡。

追風“宅經濟”③|就診量提高419.21%,“雲看病”來了

完成這樣一次治療,於冬梅用了6分鐘的時間,與線下門診的就診時間差不多,但不一樣的是,這次線上診療患者所付出的成本是最小的,包括往返醫院的時間成本、交通成本等等。

“以前診室裡經常擠滿了人,患者著急,我們醫生的心裡就更急了。”於冬梅說,當了20多年醫生,在診室裡為患者看病早已成為一種習慣。

追風“宅經濟”③|就診量提高419.21%,“雲看病”來了

去年1月份,威海市立醫院成立互聯網醫院,於冬梅成為一名線上醫生。從線下到線上,患者不變,業務內容不變,但是工作方式卻變了。

她與患者不再面對面,但是通過電話,通過視頻,他們的交流與診斷一如既往。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在線醫療突然火了起來。

追風“宅經濟”③|就診量提高419.21%,“雲看病”來了

威海市立醫院互聯網醫院相關負責人王秀菊深有體會:疫情期間,通過及時開通線上發熱諮詢門診、心理諮詢熱線,加上原有的在線問診、出院複診、續方開藥等服務版塊,互聯網問診量在短時間內激增,他們10個人的團隊把這些工作分流給院內的500多名醫生,經常是處理完了手頭上的問診量,新積壓的問診量已比原來的還多,如此週而復始。

一組數據說明了情況:2019年12月26日-2020年1月25日網上醫院就診量1083例;2020年1月26日-2020年2月25日網上醫院就診量5623例。疫情期間,威海市立醫院實體醫院門診量下降了62.11%,互聯網醫院就診量提高了419.21%,有效地分流了患者,緩解了廣大市民焦慮恐慌的情緒,最大程度降低了患者赴醫過程中的交叉感染風險。

一切始於疫情,但是並不隨著疫情的緩解而結束。

追風“宅經濟”③|就診量提高419.21%,“雲看病”來了

現如今的於冬梅,身邊不再圍滿了患者,每天面對電腦為患者問診、看病、寄送藥品,一些網上預約的檢查,於冬梅也會幫他們安排好。現在,問診量沒有疫情期間那麼多了,每天也接近100人次,並且一直在增長中。

看病不出門,費用即時繳,檢查不排隊,藥品送上門——這樣的體驗感和便捷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很多市民開始習慣這種問診方式。

追風“宅經濟”③|就診量提高419.21%,“雲看病”來了

這個春天裡,蓄勢已久的互聯網醫療迎來了機遇,目前我市已有9家醫療機構可開展“互聯網+”醫療服務,越來越多的於冬梅們將走上崗位,打通醫療服務與健康需求間的“最後一公里”。

採訪手記:

“雲看病”不是浮雲,它是未來

5年前,人們想象不到,在家點點手機,各種美食,甚至是火鍋,都能由專人送到家中。

5年後,你能想象嗎,在家點點手機,醫生與你在線聊病情,預約檢查,藥品寄到家。

這不是虛無縹緲的想象,這是未來。

疫情是一劑催化劑,讓互聯網醫療逆勢上揚,這並非意料之外,互聯網醫療的初衷便是解決醫療資源分配不平衡的痛點,提高看病效率。

我們甚至已經可以觸碰到這樣的未來。

一場醫療領域的變革正在進行,“互聯網+”醫保服務興起,主要以醫保電子憑證為基礎,以線上醫保結算為支撐,通過建設醫保處方流轉結算服務平臺,實現醫保在線直接結算支付。

前不久,威海市醫保局聯合衛健部門推出“互聯網+”醫保服務,已公佈的第一批“互聯網+”醫保支付項目,共包括互聯網複診、遠程單學科會診、遠程雙學科會診、遠程多學科會診等11種項目,個人先自付比例統一設定為10%。

這場醫療領域的變革還將繼續,不管未來如何發展,最終目的始終不變——讓互聯網醫療真正成為百姓觸手可及的民生福利。(Hi威海客戶端記者 王璐瑤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