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宅经济”③|就诊量提高419.21%,“云看病”来了

追风“宅经济”③|就诊量提高419.21%,“云看病”来了

看病也能O2O(线上到线下)?

是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广大市民响应政府号召,尽量减少外出。可在家中出现头痛脑热等常见病,或慢性病患者需要定期复诊、长期服药等问题如何解决?这时,互联网+医疗“在线看病”模式第一时间冲上一线,提供线上发热相关问题咨询服务、为受疫情影响有心理困扰者提供心理咨询、为慢病患者开具检验检查续方和配药……线上问诊迎来爆发式增长。

追风“宅经济”③|就诊量提高419.21%,“云看病”来了

4月14日上午9时许,在威海市立医院互联网医院的办公室里,于冬梅医生正在为患者问诊。

这是一个续方开药的患者,因为胃炎已经治疗了一星期,需要继续用药治疗。于冬梅通过平台拨打语音电话过去,了解了病情和用药情况后,为这位患者开了5天的“麦滋林”,并通过平台签约的快递公司将药物直接寄到患者家里。

追风“宅经济”③|就诊量提高419.21%,“云看病”来了

完成这样一次治疗,于冬梅用了6分钟的时间,与线下门诊的就诊时间差不多,但不一样的是,这次线上诊疗患者所付出的成本是最小的,包括往返医院的时间成本、交通成本等等。

“以前诊室里经常挤满了人,患者着急,我们医生的心里就更急了。”于冬梅说,当了20多年医生,在诊室里为患者看病早已成为一种习惯。

追风“宅经济”③|就诊量提高419.21%,“云看病”来了

去年1月份,威海市立医院成立互联网医院,于冬梅成为一名线上医生。从线下到线上,患者不变,业务内容不变,但是工作方式却变了。

她与患者不再面对面,但是通过电话,通过视频,他们的交流与诊断一如既往。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在线医疗突然火了起来。

追风“宅经济”③|就诊量提高419.21%,“云看病”来了

威海市立医院互联网医院相关负责人王秀菊深有体会:疫情期间,通过及时开通线上发热咨询门诊、心理咨询热线,加上原有的在线问诊、出院复诊、续方开药等服务版块,互联网问诊量在短时间内激增,他们10个人的团队把这些工作分流给院内的500多名医生,经常是处理完了手头上的问诊量,新积压的问诊量已比原来的还多,如此周而复始。

一组数据说明了情况:2019年12月26日-2020年1月25日网上医院就诊量1083例;2020年1月26日-2020年2月25日网上医院就诊量5623例。疫情期间,威海市立医院实体医院门诊量下降了62.11%,互联网医院就诊量提高了419.21%,有效地分流了患者,缓解了广大市民焦虑恐慌的情绪,最大程度降低了患者赴医过程中的交叉感染风险。

一切始于疫情,但是并不随着疫情的缓解而结束。

追风“宅经济”③|就诊量提高419.21%,“云看病”来了

现如今的于冬梅,身边不再围满了患者,每天面对电脑为患者问诊、看病、寄送药品,一些网上预约的检查,于冬梅也会帮他们安排好。现在,问诊量没有疫情期间那么多了,每天也接近100人次,并且一直在增长中。

看病不出门,费用即时缴,检查不排队,药品送上门——这样的体验感和便捷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很多市民开始习惯这种问诊方式。

追风“宅经济”③|就诊量提高419.21%,“云看病”来了

这个春天里,蓄势已久的互联网医疗迎来了机遇,目前我市已有9家医疗机构可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越来越多的于冬梅们将走上岗位,打通医疗服务与健康需求间的“最后一公里”。

采访手记:

“云看病”不是浮云,它是未来

5年前,人们想象不到,在家点点手机,各种美食,甚至是火锅,都能由专人送到家中。

5年后,你能想象吗,在家点点手机,医生与你在线聊病情,预约检查,药品寄到家。

这不是虚无缥缈的想象,这是未来。

疫情是一剂催化剂,让互联网医疗逆势上扬,这并非意料之外,互联网医疗的初衷便是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的痛点,提高看病效率。

我们甚至已经可以触碰到这样的未来。

一场医疗领域的变革正在进行,“互联网+”医保服务兴起,主要以医保电子凭证为基础,以线上医保结算为支撑,通过建设医保处方流转结算服务平台,实现医保在线直接结算支付。

前不久,威海市医保局联合卫健部门推出“互联网+”医保服务,已公布的第一批“互联网+”医保支付项目,共包括互联网复诊、远程单学科会诊、远程双学科会诊、远程多学科会诊等11种项目,个人先自付比例统一设定为10%。

这场医疗领域的变革还将继续,不管未来如何发展,最终目的始终不变——让互联网医疗真正成为百姓触手可及的民生福利。(Hi威海客户端记者 王璐瑶 文/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