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享薈】中關村印跡|從個體戶到亞太第一 ——用友軟件

眾所周知,在電腦軟件領域,美國的微軟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電腦軟件提供商。但是,可能少有人知道,在亞太地區,最大的電腦軟件供應商是我國的用友軟件。根據公開的數據顯示:用友軟件在中國及亞太地區已經擁有超過400萬的企業客戶在使用用友的軟件及企業雲服務。在中國500強企業中,超過60%的企業均在使用用友軟件,近幾年用友在企業級應用軟件領域的市場份額,穩居中國第一。

用友軟件的創始人及董事長王文京,是80年代中關村最年輕的創業者之一,1964年出生於江西省上饒縣,他小時候家中條件並不好,打小便當起放牛娃,行走於鄉野田間,不過上饒人傑地靈,南宋時期曾出過狀元徐元傑,由此留下了重視教育的傳統。

在家裡支持下,王文京15歲考上江西財經大學,成為村裡走出的第一位大學生。畢業后王文京被分配到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成為全家、乃至全村人的驕傲。

王文京在國管局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起草了中央國家機關行政會計制度,這個制度一直沿用到90年代;二是負責實施了中央國家機關行政會計電算化工作。

1985年,王文京和蘇啟強幾個人主動找領導,建議在整個中央國家機關財務部門進行會計電算化工作。從項目規劃、硬件選型,到軟件合作單位選擇組織研發、鑑定,之後推廣到100多個單位,一共歷時2年多。這個系統一直用到了90年代初,後來國家機關財務軟件升級,選用了用友的產品。

王文京是單位的“紅人”,被選為先進工作者,曾在全局幹部大會上作先進事蹟報告,如果在機關發展可能會很有前途。不過,1988年5月,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的成立,改變了王文京的命運軌跡。8月,王文京和同事蘇啟強“偷偷地”去參加一場《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暫行條例》宣講大會。這場大會清晰地介紹了國家的優惠政策,以及如何才能享受這些政策。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見聞讓王文京熱血沸騰,他意識到:辦企業才是他個人的長遠選擇。此前的會計電算化工作讓王文京感覺到財務軟件很有前景,因為當時的財務軟件是各單位自己做自己用,遍地開花,低水平重複。這表明各單位對財務軟件有普遍的需求。

那一年王文京只有24歲,但已經是工作5年的老員工,“試驗區”的新政策和中關村的創業潮讓他精確地捕捉到了時代的改變“計劃經濟中機關是最好的單位,但市場經濟中企業越來越重要”。但是,他的決定在當時遭到了所有親戚朋友的質疑,尤其是父親的堅決反對,父親對王文京的決定做了個特別體現時代觀點的比喻:“從米缸裡跳進米糠裡”。不過,什麼也擋不住王文京創業的衝動,在之後寫給哥哥的信中,他留下了一句——“我對自己要做的事有把握”,便倉促辭了工作,與蘇啟強一起跑到中關村創業去了。

【眾享薈】中關村印跡|從個體戶到亞太第一 ——用友軟件

王文京

辭了職的王文京,關係放在街道,從社會角色的角度來講成了“待業青年”。技術出身的他對於創辦企業可謂是一無所知,在海淀區工商局註冊的時候遭到了企業登記處的拒絕,並被告知,要到“個體科”去註冊。最後,他領到了一張個體工商戶的執照。這讓當時那個懷揣夢想和激情的年輕人覺得備受屈辱。在80年代,個體經營者仍然是社會上備受爭議的職業,被冠以“個體戶”這樣一個略帶輕蔑的稱號。這比起足以令全村驕傲的國家機關“鐵飯碗”來說,簡直是天壤之別。就這樣,王文京和蘇啟強開始了自己的事業。在夢想與冷眼之間,他們唯有發憤圖強。

1988年10月15日,“用友財務軟件服務社”成立。這個名字來源於《經濟參考報》上對美國一款叫“用戶之友”的軟件的報道,做一款操作簡單、界面友好的軟件正是王文京和蘇啟強的目標。

兩個人從最早的一個用戶那裡借了5萬元,買了一臺長城0520電腦。白天出去做軟件推銷或者上門給用戶做服務,晚上回來編程序,每天忙到十一二點,晚上就住在9平方米的辦公室裡。生活雖苦,但王文京卻滿身幹勁,因為心中有了前進的目標:到1998年,營業額達到3000萬人民幣。

用友成立之初,王文京並沒有選擇轉行,而是延續在國務院機關事務局所做的項目,在市場上推行應用於DOS系統的財務管理軟件。

公司成立的第一年,就有了8萬元進賬,在今天看來不起眼的數字卻這讓王文京非常高興,這說明他開公司這一步是走對了。

1989年,用友推出報表編制軟件——UFO,號稱“中國第一表”。緊接著1990年用友翻過了兩座大山,3月公司性質從個體商戶改為私營企業,“用友軟件服務社”隨之轉變為有限責任公司,成為中關村最早的一傢俬營高新技術企業;4月,用友財務軟件通過財政部評審,將公司帶上另一個臺階。

【眾享薈】中關村印跡|從個體戶到亞太第一 ——用友軟件

用友u8軟件中的ufo財務報表功能

用友成長的前幾年,和王文京剛踏入社會的前幾年一樣順風順水,但生活不總是一帆風順的。

1993年,用友在快速成長過後,開始邁入發展緩慢期,在是否尋求轉型的問題上,王文京和蘇啟強有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想法。蘇啟強覺得軟件銷售是個值得投入的產業,主張將用友帶入銷售市場開發拓展,但王文京希望把精力專注於軟件產品上,專心做軟件開發商。兩位同甘苦共患難的夥伴從此開始“同床異夢”。

最終用友花了一大筆錢,把蘇啟強持有的股份買了回來。這雖然給公司的財務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卻保有了用友這樣一個品牌和公司基礎;對蘇啟強來講,有了這樣一筆資金可以獨立出去創業,可以說是一個雙贏”的分手。

【眾享薈】中關村印跡|從個體戶到亞太第一 ——用友軟件

創業初期的王文京(左一站立者) 和蘇啟強(中操作電腦者)

就像王文京當初堅持專注產品一樣,專注的性格也讓王文京迅速從創業夥伴離開的悲傷中回到工作狀態。但與此同時,外部危機卻也慢慢向用友靠近。

1996年,Windows開始取代DOS系統,後來者金蝶比用友更早一步推出基於圖形化界面的財務軟件。

面對時代轉變和競爭對手追趕,王文京產生了危機感,審時度勢之下只能兵行險招,直接跳過當前Windows版本(3.x),開發基於Win95操作系統的財務軟件,並趕在先於金蝶一步推出,才搶回了丟失的市場,化解眼前危機。

到1997年,用友營收突破1個億,提早一年且超額完成了創立之初立下的三千萬目標。第二年,又升至一億二千萬元;這一年,昔日極力反對兒子辭職創業的父親,終於改變了看法,承認兒子的選擇是對的。

王文京沒有被眼前的勝利衝昏頭腦,通過對美國考察,王文京又有了新的想法。根據在廣東東莞得到的合作伙伴反饋,王文京看到了ERP(企業資源計劃)的未來,於是帶領用友正式向管理軟件戰略轉型。1998年,正式發佈用友U8,這一年也是中國企業服務走向ERP時代的轉折年。

【眾享薈】中關村印跡|從個體戶到亞太第一 ——用友軟件

用友T3-企業通

一系列改變使用友一踏入千禧年,營收便突破了5個億。完成營收小目標後,用友開啟上市計劃。

擺在王文京面前的有三條路:第一條借殼上市,這是最快最直接的一條;第二條是直接在內地主板上市,但因當時的證券市場基本上還被國有大中型企業佔領,所以對用友這樣的私營企業來說,選擇在主板上市無疑是難度最大的一條路;最後一條則是在香港上市,相對於前兩條較為居中。

一開始王文京雖有在A股上市之心,卻礙於大環境所迫,先將上市計劃定在香港。但王文京一直對用友能在內地上市抱有堅定的預感:“國家一直在強調科技興國的戰略方向,在政策大環境上,對用友這樣的高科技企業也是很支持的。”

果不其然,隨著國家政策轉變,用友成為國家科技部第一批推薦上市的企業,用友的上市之路迎來柳暗花明的轉機。

2001年4月23日

用友以每股36.68元發行2500萬股。用友股票發行一下凍結了2000多億資金,中籤率千分之三。這不僅創下了中國股市發行價的紀錄,也創下了中國股市認購率的紀錄。

2001年4月29日

8.8億元人民幣打到了用友北京賬戶,用友淨資實打實地翻了10多倍。

2001年5月18日9點

用友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交易。交易開始,開盤價76元,創中國股市新股上市開盤價紀錄, 最高衝高到100元,下午3:30分,用友股票報收於92元,成交2140萬股,換手率85.6%,創中國股市新股上市首日最高的收盤價。


【眾享薈】中關村印跡|從個體戶到亞太第一 ——用友軟件

2001年用友軟件成功上市

此後隨著企業信息化興起,用友在ERP領域越走越廣,2003年開始進軍海外市場。用友之前曾經歷了由財務軟件到管理軟件的轉型,每一次轉型都是擲地有聲、穩步進行。

1994年,王文京與同伴趁著去美國出差的機會,特地參觀了微軟公司,那地方幽雅大氣,草木蔥鬱,兩人感慨:什麼時候用友也能像微軟一樣啊。2007年3月,他的夢想終於實現了,用友軟件園第一期開園,疏林如畫,流水淙淙。這一年的11月,微軟公司CEO飛到北京,與王文京面對面談戰略投資,但前提條件是用友必須放棄針對大型企業集團的NC產品線,並重新在微軟的架構上開發面向大型集團客戶的管理軟件。

王文京拒絕了。此前,用友已經拒絕了微軟的整體收購要求。王文京不允許在公司的主導權上有任何的談判餘地。

2008年2月,王文京飛往西雅圖,再次與微軟會談。當月27日,用友與微軟在北京聯合宣佈:用友成為微軟全球戰略合作伙伴和中國第一家微軟全球獨立軟件開發商合作伙伴。

2012年,雲計算開始成為互聯網行業發展的重點,包括SAP、Oracle在內的國外軟件巨頭都紛紛向雲端轉型。2015年1月27日,用友軟件正式把公司名稱由“用友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投資者見面會上,用友明確未來的三大主營業務除了傳統的軟件業務外,互聯網服務和互聯網金融將成為用友下一步發展的關鍵動力。

2016年第三季度用友發佈3.0戰略,確定了以“雲服務、軟件、金融”為三大核心業務,服務層級從企業級走向社會級,開啟了用友發展的3.0時代。2019年,用友中國企業雲服務市場佔有率第一。

【眾享薈】中關村印跡|從個體戶到亞太第一 ——用友軟件

90年代用友軟件營業廳

從一家小小的個體戶公司,成長為蜚聲國際的軟件業巨頭,用友無疑是中關村早期軟件企業中的佼佼者之一。正是這一代軟件企業在90年代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大背景下,舉起了民族軟件的大旗,他們的成功不但體現了中國IT行業的巨大潛力,更說明中國的軟件企業在與國際巨頭的競爭中也可立於不敗之地。

【眾享薈】中關村印跡|從個體戶到亞太第一 ——用友軟件

參考文章

劉韌《王文京十年》

馬驕《王文京:縱橫30年,陣陣桂花香》

宋元《用友軟件王文京:佈局雲戰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