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工銳評】關於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幾點思考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浙江時提出“實踐證明,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重要論斷,這一重要論斷再一次點明瞭生態文明建設的科學性和重大意義。

生態文明建設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在國家戰略中處於重要地位。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重要內容,並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成為當前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理論支撐和有效途徑。總的來看,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正在持續好轉,總體形勢穩中向好但成效並不穩固。當前,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攻堅克難的關鍵期,在我看來,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應從以下幾點著力:

一、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關鍵在於真正明確其重大意義,形成高度認同,進而指導具體工作。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統籌推進地區整體工作的重要力量,是適應經濟新常態的必由之路,必須深刻認識到這一戰略的重大意義。靠犧牲一些生態環境獲取暫時的經濟發展在上一個發展階段的確提升了全國整體經濟發展水平,但是粗放的發展卻導致經濟增長過程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批資源型城市走向衰落,資源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和統籌協調發展的壓力與日俱增,環境承載力幾近臨界,環境問題日趨增多,已經嚴重影響到人民群眾日常的生產生活。反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城市卻迎來新一輪發展高潮,生態紅利和生態理念在這些地區裂變出強大正能量。2015年羊年春節,僅杭州、嘉興、湖州三市,接待的中外遊客就超過了71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71億元。一正一負雙重表現更生動地凸顯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和勢在必行的趨勢。我們應該認識到,是客觀實際決定我們必須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而非其他,從而在心底真正認同生態文明建設,進而更好地開展具體工作。

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重點在於結合地區實際,真正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轉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樹立自然價值和自然資本的理念,自然生態是有價值的,保護自然就是增值自然價值和自然資本的過程。”但是各地區自然條件不同,面臨的問題和發展方向不同,在堅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前提下,各地區要根據各自不同的“綠水青山”,在切實保護的基礎上,將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真正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實現經濟生態化和生態經濟化。環境問題較多的地區,工作重點應放在綠水青山打造上來,放到保護生態和修復環境上,不是鬍子眉毛一把抓,戴著帽子趕著潮流就想做到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而是先要把存在的問題改過來,受損的環境治理過來,為真正實現生態驅動型、生態友好型產業發展奠定基礎。環境問題較少的地區,綠水青山保持的好的地區,在保護既有環境的基礎上,重點工作應放在如何實現金山銀山上來,要想辦法把環境的生態價值體現出來,要把良好的生態環境轉化為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收益,做到環境保護與經濟增長相互促進、相互協調、相輔相成,從而實現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經濟增長。

三、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核心在於真正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各項建設當中。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革命性變革,生態文明建設不是單一的、獨立的,而是統籌於社會各項建設之中,生態文明建設依託於整體社會建設,同時又用自身獨特貢獻回饋社會,而這樣的回饋是多方面的,因此必須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社會各項建設當中。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將各類經濟開發活動控制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之內,同時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物質保障。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政治建設,優化政府職能配置,做好生態管理工作。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文化建設,做好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綠色發展意識、文明健康意識的塑造,同時加強生態文明教育,從而形成良好社會共識。

當前,生態文明建設正在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著自己的獨特力量,其重要意義已經凸顯,相信在全國人民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推動生態環境建設邁上新臺階,讓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榆林鎮黨政辦 王琛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