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動”起來 產業“活”起來

隨著我國疫情已經基本得到有效控制,各行業復工復產按下“加速鍵”。作為各界代表的政協委員,積極擔當“一崗雙責”,一方面堅持履職,圍繞引人才、降成本、提產能、保供給、拓市場、優環境等開展調研,把脈問診、尋找良方;一方面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克服疫情影響,結合本職崗位積極作為,蹚路架橋,在復工復產中走在前、作表率、添助力。

周興長委員:

在茶產業生產銷售

兩端同步發力

洛杉磯時間3月27日,涇渭茯茶由北美最大亞洲商品電商平臺亞米網在美國、加拿大全面上線發售。當天,因在美一年期的試運營情況良好,涇渭茯茶美國子公司也順利獲得了續簽及公司經營許可。這一天距咸陽涇渭茯茶有限公司復工復產恰好“滿月”,也回應了省政協委員、涇渭茯茶公司總經理周興長所強調的“信心”。

2月25日,涇渭茯茶開始復工。當時,雖然車間在運轉,但市場並未復甦,銷售端也沒有多少資金迴流。周興長介紹,作為陝西茶產業的龍頭企業,涇渭茯茶克服重重困難也要率先復工,就是要給市場傳遞正能量信號,樹立信心。

為了幫助茶葉零售商渡過難關、激活銷售末端、復甦茶產業市場,涇渭茯茶向全國茶葉零售商贈送超過200萬元的產品,助推線下實體茶葉店面有序復工。

“信心比黃金重要,疫情對很多企業來說都是考驗。因此,我們要通過這些舉措,為零售商提供支持、進行信心傳導。”周興長說,“以往,每年春季涇渭茯茶會對老產品調高價格,但今年企業不再調價,用讓利市場來拉動消費、促進茶產業復興。”

在調研中周興長髮現,在疫情防控期間,涇渭茯茶在國內網絡銷售並沒有受到很大影響。“電商就是上帝在關上一扇門時,又為我們打開的那扇巨大天窗。我們要竭盡全力爬上去,找到新的出路和更大的發展空間。” 周興長說。

對於許多茶企來說,疫情毋庸置疑是一次危機,但危機中也蘊藏著機遇。周興長認為,疫情中,大家更加註重養生保健,而茶正好有此功效。他建議,茶企應加強對茶葉養生保健功能的宣傳和有關方面產品的研發,抓住機遇,更好地振興市場。

彭姝萍委員:

做好宣傳推介 助力陝西旅遊復熱

旅遊業是一個空間移動性和人員聚集性相結合的產業,受疫情影響較大。3月15日,省政協委員、西安春秋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彭姝萍帶著企業復工,帶領團隊做一些周邊遊、短線遊的“試水”。

在國外疫情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彭姝萍將旅行社的重點轉移到國內業務上來,希望能在研學和會議市場上發力。為此,旅行社旗下行知研學品牌和蒲公英遊學計劃聯合打造了《小蒲西遇記》系列研學故事,在喜馬拉雅平臺上,用生動易懂的語言,講述《陝西與三秦地名的由來》《興慶宮》《大明宮》等陝西曆史地理知識,在為放假在家的孩子們免費上了一堂堂有趣的網課的同時,對陝西的宣傳推介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為陝西旅遊業的重新繁榮奠定基礎。

近來,多省份通過實施政府購買服務相關舉措,助力企業抗擊疫情,為加快復工復產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彭姝萍表示:“此舉同樣可適用於旅遊企業。比如在會議場地、酒店住宿等多項服務方面,旅遊企業有著較為集中的資源,價格優勢也很明顯,把這些事交給專門的企業來做,一方面節省了政府的人力財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企業的參與度。”

“旅行社是旅遊資源的組織者、整合者,承擔著向產業鏈各個企業輸送客源的職能,是復甦旅遊行業的關鍵因素。只有旅行社這樣的旅遊資源組織者、整合者渡過難關,旅遊經濟發展才有市場基礎。”這段時間以來,彭姝萍也進行了許多關於旅遊業發展的調研和思考。她建議,疫情短期扶持政策可以適度向旅行社這樣的中間環節資源整合企業傾斜,特別是那些處於市場前端、能帶動旅遊市場復甦的旅遊企業,並根據旅遊企業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貢獻,予以相應的政策支持。

劉小強委員:

穩住建築業

農民工的“飯碗”

4月9日,隨著陝建集團幫扶陝西省(安康地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就業就學啟動儀式的舉行,陝建集團對安康60名貧困群眾的入職培訓也拉開序幕。

作為陝建集團工會主席、省政協委員,劉小強一直為農民工的就業而努力。他介紹,截至4月8日,陝建集團安康就業幫扶工作隊共電話摸排1085人次,除60人已安置就業外,另有125人達成就業意向。

陝西是勞務輸出大省,春節期間共有257.8萬名農民工返鄉,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有85.8萬名,自湖北返鄉的農民工4.37萬名。受疫情影響,農民工就業面臨動員難、出行難、找工作難等多重困境。

3月初,陝建集團工會與各市縣人社部門對接,摸排農民工就業意向、設立接送服務點,從各地接回5000名務工人員,送到80多個項目工地,讓農民工“出門上車、下車到崗”,其中包括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和從湖北返鄉的務工人員2000餘人。與此同時,陝建集團還在各地設立聯絡點和“一站式”服務平臺,就近就地吸納就業。

“建築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作為工會負責人和省政協委員,我有責任為務工人員排憂解難。”劉小強說, 隨著施工高峰期的到來,陝建集團用工量正在以每日3000人的速度增長。截至3月底,陝建集團在省內用工超過22萬人。他表示,將持續發力做好貧困人員安置工作,穩住農民工的“飯碗”。

劉小強還建議,在幫助農民工就業過程中,要加強對農民工的技能培訓,實行就業幫扶與就學幫扶相結合,建立長效工作機制, 讓農民工用心學技術,真正依靠技能和勤勞的雙手實現脫貧致富。(陝西日報記者 劉居星 實習生 羅湘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