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歌星變成人人羨慕的媽媽,她怎麼教育三個孩子都上斯坦福?

曾經紅極一時的歌星陳美玲,歌曲可能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現在一提到陳美玲,自然會想到她培養了三個兒子都上了斯坦福大學。對於中國的家長來說,那肯定是羨慕的,古人有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哪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呢?
 

孩子成不成長,成為怎樣的人,這都離不開父母的教育。

陳美玲非常注重孩子的學齡前教育,她曾說:在孩子幼年的時候,每天給孩子新的體驗。要讓孩子打開感官,儘量去感受,抱他,親他,唱歌給他聽,跟他說話,每天跟他做不同的事,唱不同的催眠曲,每天給他不同的刺激。

曾經的歌星變成人人羨慕的媽媽,她怎麼教育三個孩子都上斯坦福?

我們知道媽媽是陪伴孩子更多的一個角色,但是往往現在的家長在孩子幼兒時期,更多的是知識上的輸入,而且現在中國的很多全職媽媽,在家帶小孩,雖然看上去很多時間陪伴孩子,但是去開發孩子的能力方面確實缺乏的。

陳美玲在孩子幼年時期,更加註重的是孩子在頭腦發育得黃金時期讓孩子接觸到更多新鮮的東西,從而打開腦部的刺激感官,而不僅僅是知識上的灌輸。

學齡前教育如此重要,這也是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會選擇送孩子去早教班的原因。

曾經有個著名實驗:一位媽媽從孩子在1歲左右就有意識的進行培養,每天花2分鐘給孩子看文字卡片,並耐心的讀給她聽,到了2歲後可以認識將近30個漢字,並且對認識卡片,背誦詩歌有濃厚的興趣。而相對比的媽媽在前期沒有對孩子進行任何的培養,直到孩子5歲,才給孩子學文字卡片,但是孩子這時候學起來有些吃力並且不是很感興趣。

而對於早期教育來講,中國家長有許多的誤區,覺得沒有必要。沒時間帶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帶就好了,還會認為孩子那麼小,能學到什麼啊?

曾經的歌星變成人人羨慕的媽媽,她怎麼教育三個孩子都上斯坦福?

學齡前教育並非只是的灌輸,而是建造大腦接收知識的迴路網。

《培養優秀寶寶父母必上的7堂課》中講到:嬰兒腦細胞在出生時互相之間是沒有聯繫的,出生後由於受到周圍的刺激,腦細胞之間開始產生聯繫。一旦開始進行重複,細胞與細胞之間聯繫部分會變大,能形成輕鬆傳遞刺激的迴路。若缺乏刺激,腦細胞會發育遲緩,迴路作用也不會很好。等到6歲時,迴路已完成形成,不能修改和增加了。

科學的學齡前教育,讓孩子受益終身。

1、開發孩子的語言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如果不盡量早期教孩子語言,孩子的思維就會變得很受侷限。嬰兒時期,大腦會對聲音特別的敏感,所以早期要對孩子進行語言方面的教育。

曾經的歌星變成人人羨慕的媽媽,她怎麼教育三個孩子都上斯坦福?

2、不要強迫孩子學習

在學齡前兒童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上要引導孩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而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耐心的進行引導,讓孩子多思考去尋找答案。

曾經的歌星變成人人羨慕的媽媽,她怎麼教育三個孩子都上斯坦福?

3、對孩子五官功能的訓練

所謂五官即是感覺,聽覺,視覺,本體覺,前庭覺。

五官中屬視覺和聽覺最為重要,因為這兩個感官是接收信息最多的。

華盛頓大學的帕特里夏教授一直從事聽力研究,他認為:在1歲前的孩子如果沒有聽到幾次聲音,那麼嬰兒今後將無法對聲音做出反應。

曾經的歌星變成人人羨慕的媽媽,她怎麼教育三個孩子都上斯坦福?

曾有孩子在嬰兒時期語言教育的對比實驗表明,在嬰兒時期多和孩子用豐富的語言交流,會對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非常大的作用。

家長做好學齡錢教育,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是問題。做一個讓孩子成為更加優秀的家長而不是隻會對著孩子說: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的抱怨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