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沉思:我们需不需要海底捞的服务?

从我们80后往后,再没有经历过影响如新冠疫情这么大的公共事件!

房子回归宅的本源;生活缩回私密空间;工作被叫停;多有的生产也都按下了暂停键……

疫情沉思:我们需不需要海底捞的服务?

最让我们无助的是,我们不知道何时是尽头!

随着管控期延长,对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我们的心态影响也类似,我们已经由意外延长假期的惊喜,变得对房贷、车贷、信用卡还款的恐慌,甚至我们最不愿意听到公司裁员的消息。

疫情沉思:我们需不需要海底捞的服务?

这段疫情管控的影响是深远的,大到国家经济战略调整,小到家庭和个人的消费观念转变。

伴随着2月底开始的快节奏的复工,诸如餐饮品牌和其他消费巨头都在期待着报复式的消费,像拙匠君这种固定月薪阶层也在期待着吃个海底捞、看几场电影,洗个脚好好消费一把。

但现在已到4月中旬,我们期待的报复式消费并没有来,为什么呢?

一、我们发现很多人面临大幅调薪乃至失业的风险;二、从官方数据来看,企业和个人都开始存钱了,而且是去年好多倍的增幅。以此来看,投资(企业会现金为王,等待危机过去)和消费短时间内都无法处罚经济的强势反弹。刺激经济的复苏,还得靠ZF的带头和引导(大基建、新基建)。


疫情沉思:我们需不需要海底捞的服务?

拙匠君认为,被压抑的消费需求,肯定会爆发回来,但过程会很慢。

在这段漫长的恢复期内,是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和消费水平的下降,即回归性价比,降低服务附加值成本。海底捞和西贝等餐饮企业偷偷涨价后,又快速调整回来,一方面是舆论的压力(很多人批评海底捞等涨价是发国难财),但不能忽略的第二方面是报复式消费难以为继,以堂食和服务为生命的头部餐饮品牌在尝试线下发力过程中的乏善可陈。

疫情沉思:我们需不需要海底捞的服务?

线下化表面上看是机会,但是像极了革自己的命。伴随线下化的是,品牌溢价的缩水,服务溢价的缩水。海底捞成名靠的是变态的服务,但这种服务是难以通过火锅食材进入千家万户的。

占消费者主体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物资贫乏的岁月,这次经历带给他们的恐惧可能是有生以来最黑暗最大的恐慌。这种恐慌势必影响对待家庭理财和消费习惯的态度。


疫情沉思:我们需不需要海底捞的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