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論:切莫讓疫情研判的“定心丸”成了“麻醉劑”

鍾南山院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對目前正在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給出了最新的判斷——“疫情應該在一週或者十天左右達到高峰,不會大規模地增加了”。這讓緊張不安的群眾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鍾南山院士的表態,展現了一名德高望重、備受信任的老專家敢於擔當的精神,讓我們充滿敬意。同時我們也有必要提醒,必須全面準確地理解鍾院士的話,疫情確診和疑似病例的數字還在不斷攀升,我們還完全沒有到該高興的時候,對待疫情還不能有絲毫鬆口氣的念頭。

我們對疫情的認識、把握、防控都有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疫情本身也會有各種難以預料的變化和發展。從打贏疫情防控狙擊戰的角度來說,我們既要有必勝的信心,也要做最壞的打算和最充足的準備。

把困難想得更多一點,把方案做的更周密一些,把防控舉措落實得更有力點,才能確保取得勝利。這同樣是鍾南山院士所言的題中應有之義。

疫情防控戰役全面打響以來,我們陸續聽到不少“好消息”傳來,的確讓人振奮。但是,這些“好消息”都是建立在國家層面強力的聯防聯控措施和群眾的共同參與、嚴防死守基礎上的。我們不能因為聽到“好消息”就放鬆了防控,更不能因為一時麻痺大意造成更多“壞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