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食品的標籤、包裝與塗膜(二)


清真食品的標籤、包裝與塗膜(二)

標籤及印刷中存在的涉及清真食品要求的問題

紙質或塑料標籤、壓力敏感型膠貼標籤、熱熔膠及直接用於食品的可食性印刷染料、可食性墨水等看上去似乎都是小問題,但是,這些材料很可能含有非清真性質的原材料成分。如果是這種非清真性質的材料成分微量的滲入到食品中是否違反了清真食品的原則呢?一些進口國的清真食品認證機構認為這些材料如果滲入食品中會使該食品變成非清真性質的,因此,有些國家的認證機構非常關心這類材料造成的交叉汙染問題。

在符合清真食品要求的環境中包裝食品的問題

在美國,生產清真食品的設備通常也生產非清真食品。大多數從事相關生產的工作人員也都不是穆斯林,他們對於清真食品的生產並不熟悉。生產時通常會有清真食品生產指導人員對其進行指導,在生產中應遵循以下原則,以保證生產過程能滿足清真食品的生產要求:

• 清真產品應有獨立的存儲空間

• 合理安排生產順序,以免交叉汙染

• 禁止將非清真食品包裝車間工人與清真食品包裝車間工人互相調換

• 規範意識,已明確清真產品生產

• 確保工作人員不攜帶食品進入生產區域,並在進入車間或接觸設備之前必須洗手。

包裝材料及容器的問題

些包裝材料也存在清真性質的問題。在很多情況下,動物或植物來源的硬脂酸鹽被用於塑料袋和包裝容器的生產。在高溫退火步驟中,用於塑料、紙質、泡沫聚苯乙烯的杯子或盤子的蠟或塗膜很可能是來源於動物脂肪的,但是,因為退火溫度足夠高,這使得該工序之前使用的動物來源的成分都不會對最終產品產生影響。金屬材質的罐和圓桶,可能會與動物脂肪發生交叉汙染。薄鋼板在經過成型、軋製、切割後製成容器,這期間要使用油類產品輔助加工,這些油類產品可能是動物來源的。鋼製地的圓桶通常重複使用,他們可能用於裝載豬肉或豬血,即使經過嚴格的清洗也可能有少量殘留,這會對清真食品造成交叉汙染。

可食塗膜及可食性薄膜的問題

儘管將可食性包裝薄膜用於食品工業看似是一項新技術,實際上,這類技術在很多年以前就已經在食品生產中有所應用了。現在,可食性包裝薄膜及塗膜的應用已經更為廣泛了,如用於香腸的腸衣、堅果或水果的巧克力糖衣及水果和蔬菜的蠟塗膜。

隨著食品工業中的可食性包裝薄膜及塗膜的發展,瞭解這類技術中影響食品清真性質的因素變得尤為重要。特別是像水果和蔬菜一類的食品,這類產品傳統上是沒有原材料成分標籤的,並且也不容易對其進行認證。《營養標籤與教育法》中有一系列的規定針對水果和蔬菜產品中存在的塗膜問題,包括強制性地在包裝盒上添加標籤以及在銷售場所對其進行註明。標籤上的文字應該能讓消費者獲得有關該產品的有意義的分類信息,如蔬菜、礦物質、石油、蟲膠樹脂(蟲膠)或動物來源的成分。除了動物來源的成分,另外,許多消費者都不希望在新鮮或冷凍的水果和蔬菜產品中發現動物性原材料成分,因此,在這類產品生產中選擇使用原材料顯得尤為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