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紅柿葉片發黃枯死並有黴狀物是怎麼回事?應該如何防治?

老白驛站


番茄又叫西紅柿,是茄科植物,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番茄根系發達,髮根力很強,莖部入土,極易產生不定根,在夏季由扦插,即可成活結果。番茄營養豐富,生吃是補充維生素的天然食品。據現代醫學研究,常食用西紅柿有抗衰老的作用。由於番茄在市場上頗受人們歡迎,種植番茄成為農民一項致富的熱門。

番茄可以冬季在冬暖大棚種植,可以作秋延遲栽培,也可以早春栽培,露地栽培等。長時間的連續重茬栽培,最容易出現番茄重茬病害,表現葉片發黃,特別是下部葉片易發黃乾枯,側根和細根,會逐漸腐爛,以後主根也逐漸變為褐色,表皮出現畸形,並木栓化,病情持續擴展,番茄地上部生長不良,嚴重時,全株枯死。但發病初期後,在中午高溫時萎蔫,晚上至第二天早上恢復,不易覺察。

番茄土壤營養元素不勻衡,比如,土壤缺乏微量元素鎂與鋅,番茄就會表現出生長不良,缺鎂的症狀,有農民朋友常和細菌性病害分不開,單純噴灑治療細菌病害的藥物,就起不到好的效果。也有因為番茄的,根系生長差,外部的環境因素影響下,根系對土壤養分的吸收,暫時出現問題,光合作用差,也會造成番茄新葉不長。葉片發黃,像是缺鎂的症狀。番茄缺鋅會表現,中上部的葉子,全葉黃化,由中間逐漸向葉緣發展,後變為褐色,受害葉片發展很快就失水枯死。土壤缺少鉀肥,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

另外,積水也會造成葉片發黃,受肥害和在偏鹼性的土壤中種植,也易出現黃葉不長的現象。番茄喜歡在中性偏酸的土壤中生長,如果在ph值在6.8左右,是最適宜番茄生長的。

怎樣才能解決這種現象呢?

一,輪換倒茬種植最有效。可以避免因肥料單一,而出現肥料失衡的現象。

二,增施有機肥,平衡施肥。在種植西紅柿之前,每畝施用充分腐熟的畜禽糞便3000-5000公斤,45%控釋肥100公斤,以增加土壤有機質的含量,提高土壤的肥沃程度。所謂的“一俊遮百醜”,有機質含量豐富了,植物的抗病能力自然就高了。最好是測土配方施肥。

三,在番茄苗期,就應噴灑0.2%磷酸二氫鉀+蕓薹素內酯+含有鋅、鎂的多種微量元素。每15天噴灑一次。對於確定是缺鎂的植株,在噴灑時加入0.1%的硫酸鎂。

四,用代森錳鋅+甲基託布津+abt生根粉,進行灌根,促使番茄生髮新根。在整枝時,選在晴天,並且當日不澆水,促使傷口癒合,防止病菌感染。在整枝前或整枝後,葉面噴灑殺毒礬800倍液+百菌清800倍液+0.2%磷酸二氫鉀+蕓薹素內酯+多種微量元素噴灑一遍。及時摘除下部黃化的無用老葉,減少養分消耗。





農村娃痞子


出現這種情況考慮是番茄葉黴病又稱黑黴病,俗稱黑毛,是一種分佈廣泛,發生普遍的番茄病害,主要在保護地內發生危害,露地栽培也有發生。

此病害主要危害葉片,多從中下部葉先發病,隨後在葉背面病斑長出初為乳黃色後為黃褐色至紫褐色的絨狀黴層,嚴重時葉片上多個病斑相互連接導致葉片捲曲壞死。

它的發病環境:溫度在4~32℃病菌均可生長,20~25℃最為適宜,孢子萌發和侵入要求相對溼度80%以上。氣溫22℃左右,溼度90%以上病害發生嚴重。保護地高溼,或遇連續陰雨天,光照較弱亦有利於病害發生髮展。

防治方法

①選用抗病品種。

②使用無病種子,播種前採用溫湯浸種。

③輪作防病。發病重地塊,應實行2~3年輪作,減少初侵染源。

④生態防治。適時通風,控制澆水,澆水後及時排溼。避免施氮肥過多,增強植株抗病。及時清理下部老黃葉,以利通風透光。⑤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及時噴灑75%的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58%雷多米爾-錳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5~7天1次,一般在盛花期開始噴,連續噴3~4次。還可將這些殺菌劑與麵粉按1:3的比例均勻調成糊狀,塗抹病部,效果更佳。

大家好,我是鄉村小溫,以上是我個人觀點。水平有限歡迎評論區留言指正。


鄉村小溫


一般大棚的覆蓋面積大,土地利用充分,棚內溫度能夠有效保持在一定範圍內,緩衝力強。但是,由於通風不好形成高溫高溼度的環境,導致植物病害發生。高溫、高溼度的環境常常會導致大棚番茄葉黴病發生。番茄葉黴病圖片是怎麼樣,葉黴病對番茄的危害有哪些,番茄葉黴病的症狀是怎麼樣?大棚種植番茄怎麼防治番茄葉黴病,大棚番茄葉黴病採取什麼方法防治效果最好?

大棚番茄葉黴病的特點

  大棚番茄葉黴病是大棚番茄的常見病之一。相關調查表明,大棚番茄葉黴病的發病率高達15%,個別區域甚至達到20%以上,極個別地區甚至出現50%的發病率。大棚番茄種植中的溫度和溼度一般都非常適含葉黴病病原的生存和繁衍,因此必須採取有效措施進行葉黴病的防治,避免大範圍葉黴病的發生,導致番茄產量下降。

大棚番茄葉黴病症狀

  番茄葉黴病在番茄植株的葉片、莖、花和果實上都會出現,絕大多數是出現在葉片上。葉黴病初期,在葉片背面會出現小塊退綠斑,經過段時間後就會變為黑紫色、沒有規則的絨毛狀黴層。由於大棚內的溫度高、溼度大,導致葉片正面形影的部位從綠色變成黃色,同時出現灰褐色黴層。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葉片會由下向上逐漸捲曲,植侏變成黃褐色並且乾枯。從發病情況來看,葉黴病一般是從植株的下部逐步向上部蔓延,大棚溫度處於10~30度時,病原都能夠生長,病原的最佳生長環境溫度是20~25度,溼度在90%左右,在最佳生長環境下,葉黴病在15天以內就會開始傳播。

大棚番茄葉黴病防治方法

  對於番茄葉黴病的防治需要從番茄的很多方面入手才能有效,如合理耕種、輪作;選取番茄的品種;番茄種子的消毒;加強大棚的管理;播撤藥劑等。

  1、輪作:在連年都出現番茄葉黴病的大棚內,進行番茄秧苗種植前要進行消毒處理。在大棚內分多個區域,點燃硫磺粉和鋸末粉(重雖1:2)的混合物,並將大棚的通風口關閉,燻蒸24小時,在土壤中施加生物菌肥,番茄秧苗種植前,將5406菌種粉和餅肥摻雜在一起,灑在種植溝內。番茄秧苗種植之後,需要在土壤表面噴灑“保得”土壤生物菌接種劑30克,或生物多效奇50克,這樣能夠控制並減輕發病。由於種植作物單一,連年重茬播種,導致番茄葉黴病發生較為普遍,也成為番茄的主要病害。對番茄產量影響很大,嚴重時可減產30%~50%。解決的辦法是和非茄科作物進行3年以上輪作,以降低土壤中的菌源基數。

  2、選擇優良番茄品種:番茄品種的選取是番茄種植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根據具體的土堉和氣候條件,選取合理的番茄育苗預防番茄葉黴病的發生當前,高抗葉黴病的番茄品種有佳粉15、佳粉16、佳粉17、中雜7號、沈粉3號以及佳紅15等,這些品種具有較強的抗葉黴病能力。耕種幫建議根據耕地特徵,選擇適合的抗病品種進行種植。番茄種子在購買之後要進行滅菌處理,具體的做法是將番茄種子採用合適溫度的水(55度)進行浸泡,既能殺死種子內外的病菌,又不會對種子的生命力產生影響、大棚的番茄種子採用55度的水浸泡30分鐘,之後在冷水中進行冷卻。最後,採用高錳酸鉀稀釋液浸泡30分鐘,取出種子後用清水進行漂洗處理。漂洗之後,將番茄種子晾乾,進行播種。

  3、加強大棚菅理:葉黴病的防治不僅齋要進行番茄種子的處理,還要加強大棚的管理。大棚要及時進行通風處理,番茄要進行適當澆水,澆水完畢之後要進行通風處理,以降低大棚內的溼度。採取膜下澆水的方式,不僅能夠有效地增加土壤溼度,而且能夠有效地降低大棚內的空氣溼度,大棚內溼度的降低,能夠為番茄的生長提供適宜的環境,並且抑制番茄葉黴病的發生。在大棚內不同區域安裝溫度表,對大棚中的環境進行檢測,並且根據大棚外的天氣情況進行合理放風,實現大棚內溼度的降低,這對於番茄葉黴病的防治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旦出現連續陰雨天或者發現番茄植株發病,就要對澆水量和澆水時間進行控制,將大棚內的溼度保持在75%以下,以保證番茄葉黴病的發病率有所降低。

  4、藥劑防治:目前,市面上常見的葉黴病防治藥劑包括3種:三唑類、抗生素類和嘧菌酯類。通常一般藥液能夠有效進行番茄葉黴病的預防和初期治療,在葉黴病的中後期要加強用藥,特別嚴重時要採取特效藥進行治療。

  對於番茄葉黴病的防治,除了採取藥物治療的方式,還可以採用高溫悶棚的方式進行防治。在陽光充足的中午,增加大棚內的溫度,使其溫度達到33度以上,保持2小時以後,打開通風口,進行通風和降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