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二代“馬一角”20歲的時候得到皇帝的御筆題詩,是如何做到的

馬遠,字遙父,號欽山,原籍河中,僑居浙江錢塘,南宋畫院待詔。馬遠出身於繪畫藝術世家。遠祖馬賁,是“佛像馬家”之後,以擅長寫生馳名於當時,曾畫百雁、百猿、百馬、百牛、百羊、百鹿等圖,可見是善於觀察禽獸的生活動態的能手。祖父馬興祖,是畫院待詔,善於鑑別名畫真跡。伯父馬公顯、父親馬世榮、兄馬逵都是有名望的畫院畫家,他們的專長都是繪畫花鳥。在宋代畫壇上,馬遠一家被人稱“一門五代皆畫手”。

馬遠擁有較好的家學淵源,自幼受藝術的薰陶,繼承家學,他還吸收著名畫家李唐的畫法。由於家學淵源以及畫院諸位前輩的影響和指教,馬遠在青年時期就已經顯露出出眾的藝術才華,他在20多歲時繪製的人物畫,就得到過宋高宗的御筆題詩,可見他在繪畫上進入成熟時期是比較早的。

馬遠的藝術成就以山水畫最為突出。他作畫獨闢蹊徑,自成一家,下筆嚴正,用雄奇簡練的筆法,水墨蒼勁大斧劈皴以堅實、爽朗有力的淺染來描寫江南雄偉壯麗的山川,兼畫人物、花鳥,作人物有軒昂嫻雅之氣。用筆多用水墨,筆法雄奇簡練。特點是佈局簡妙,線條硬勁,或用“斧劈”,水墨蒼勁,意境深邃清遠,標誌著南宋山水畫的時代特色。

藝二代“馬一角”20歲的時候得到皇帝的御筆題詩,是如何做到的

《踏歌圖》

在構圖上,馬遠改變了五代、北宋以來的“全景式”,在取景上善於小中見大,只畫一角或半邊景物,以表現廣大空間,所以人們稱他為“馬一角”。其風格特點表現在或峭峰直上而不見頂,或絕壁直下而不見腳;或近山參天,遠山則低;或四面全空,僅畫一垂釣孤舟,使畫面達到了強烈的空間感,突出了近景的藝術效果。《寒江獨釣圖》是馬遠構圖技巧最成功的範例之一,畫中一葉扁舟漂浮江面,漁翁獨坐垂釣。除四周寥寥幾筆微波外,全為空白,有力地襯托出江天空曠、寒意蕭條的氣象。江、河、湖、海真實生動地繪在紙上,真是世間珍寶,為歷代書畫鑑賞家所珍重。

藝二代“馬一角”20歲的時候得到皇帝的御筆題詩,是如何做到的

《寒江獨釣圖》

《遠山柳岸圖》也顯示了馬遠卓越的構圖技巧。隱隱出現在煙霧水汽中的遠山和層層村落樹木組成了背景,兩株柳樹集中地傳達出暮秋季節的蕭瑟的氣氛。柳樹的形象表現了挺秀的姿態之美,並且有零落的特點;而且在畫面上佔了起控制作用的位置,秋柳的形象和佈局產生了最大的藝術效果。

藝二代“馬一角”20歲的時候得到皇帝的御筆題詩,是如何做到的

《遠山柳岸圖》

《竹澗焚香圖》則利用了濛濛霧氣,刪減掉一切不必要的枝節,使主題的細節突出。這一幅畫描寫士大夫的悠閒生活,特別是描寫了他們的內心生活。疏竹和潺潺流水形成的幽靜環境中,一個人焚香默坐。這些可視的因素說明了他們內心的寧靜。《深堂琴趣圖》則敏銳地表現了音樂的情調和士大夫的內心生活。這一通過環境間接地描寫士大夫生活的方法在馬遠的作品中很常見,是南宋時代開始流行的表現方法。

藝二代“馬一角”20歲的時候得到皇帝的御筆題詩,是如何做到的

《竹澗焚香圖》

藝二代“馬一角”20歲的時候得到皇帝的御筆題詩,是如何做到的

《竹澗焚香圖(局部)》

南宋山水畫家中,最主要的是南宋後半期的馬遠和夏圭兩家,合稱“馬夏”,他們和李唐、劉松年4人被認為是南宋院體派的代表,被稱為“南宋四大家”。

馬遠作品欣賞

藝二代“馬一角”20歲的時候得到皇帝的御筆題詩,是如何做到的

《舟人形圖》

藝二代“馬一角”20歲的時候得到皇帝的御筆題詩,是如何做到的

《高士観眺圖》

藝二代“馬一角”20歲的時候得到皇帝的御筆題詩,是如何做到的

《高士観眺圖(局部)》

藝二代“馬一角”20歲的時候得到皇帝的御筆題詩,是如何做到的

《石壁看雲圖》

藝二代“馬一角”20歲的時候得到皇帝的御筆題詩,是如何做到的

《石壁看雲圖(局部)》

藝二代“馬一角”20歲的時候得到皇帝的御筆題詩,是如何做到的

《洞山渡水圖》

藝二代“馬一角”20歲的時候得到皇帝的御筆題詩,是如何做到的

《枯木竹石圖》

藝二代“馬一角”20歲的時候得到皇帝的御筆題詩,是如何做到的

《梅石溪鳧圖》

藝二代“馬一角”20歲的時候得到皇帝的御筆題詩,是如何做到的

《山徑春行圖》

藝二代“馬一角”20歲的時候得到皇帝的御筆題詩,是如何做到的

《月下把杯圖》

藝二代“馬一角”20歲的時候得到皇帝的御筆題詩,是如何做到的

《松壽圖》

藝二代“馬一角”20歲的時候得到皇帝的御筆題詩,是如何做到的

《山水圖》

藝二代“馬一角”20歲的時候得到皇帝的御筆題詩,是如何做到的

《曉雪山行圖》

藝二代“馬一角”20歲的時候得到皇帝的御筆題詩,是如何做到的

《華燈待宴圖》

藝二代“馬一角”20歲的時候得到皇帝的御筆題詩,是如何做到的

《梅溪放艇圖》

歡迎關注:美術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