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關係再好,切忌“三大閒事”不能幫過界,費力不討好

職場中為人處世,最重要的就是“拎得清”,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每個人與他人相處,都有一個“心理安全距離”,當別人與我們靠的太近,就會產生不適感,甚至會排斥、討厭對方。所以與同事相處,“邊界感”一定要把握好,不要熱情過頭,什麼事情都插一腳,壓迫了對方的“安全空間”,引起對方“反彈”。以下3件事,一定不能越界,否則費力不討好。

同事關係再好,切忌“三大閒事”不能幫過界,費力不討好

1、需要跟領導交涉的事

職場就是一個利益場,如果涉及到利益,每個人都會變成“戰鬥的公雞”。需要跟領導相處交涉的事情,則更是每個人保護的重中之重。當遇到的事情,是需要跟領導打交道的事情,我們最好袖手旁觀,不過太多熱情的插手去幫助對方處理。這個時候,明智的做法是裝傻充愣,除非對方明確傳遞出需要我們幫助的信號。

如果是向領導彙報,則可能涉及的背景比較複雜,我們講不清楚。更有甚者,同事們會認為我們是在“邀功請賞”,跟他們爭搶在領導面前表現的機會。如果是領導向我們詢問跟同事相關的事情,如果沒有必要,最好不要回答。事情總是處在變化之中,我們不是第一直接負責人,也不是第一手消息的來源處,很有可能會傳遞出錯誤的信息,無意中把同事推到不利的處境中。

同事關係再好,切忌“三大閒事”不能幫過界,費力不討好

2、同事核心工作相關的事

對工作有一定熱情的人,都有這樣一個感覺:一個項目或者一件任務,隨著我們投入的精力越來越多,它對我們就不在單單只是一份工作了。毫不誇張的說,它就像我們“孩子”一樣。看著項目從無到有再到小有成效,我們會感受到特有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因此,我們會對這份工作有強烈的“佔有慾”,不希望我們的工作,被其他人“染指”。

我覺得這個非常好理解,雖說工作是為了賺錢,但是我們在工作的同時,其實也是在不斷試驗我們心中的想法,實現我們的工作情懷。所以我們希望這項工作,完完全全都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符合自己的理念、價值觀。所以對於同事負責的核心工作,要保持應有的尊重,不要隨便插手。如果我們跟他們的工作想法不一樣,控制住自己,不要越界。

同事關係再好,切忌“三大閒事”不能幫過界,費力不討好

3、同事處事原則相關的事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同時也都有自己的處事原則和相處之道。但是人都好為人師,總覺得自己的處事方式和經驗才是最正確、最有價值的,所以喜歡對別人的事情指指點點,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別人身上。有的人不管不顧的在公眾場合“教導”同事的工作方式,有的甚至在沒經過對方同意的情況下,改變同事的工作安排。

田姐是個熱心腸,工作十幾年了,喜歡以“過來人”的身份自居。小玉是95後,入職沒多久。行為處事比較有個性,喜歡獨處。田姐總是“教導”她要懂得“來事兒”,要外向大方。但小玉有自己的處世哲學。對她來說,工作做好了就不需要特意搞關係,也沒必要花時間搞一些無效社交。至於所謂的大方,上臺不露怯就是大方。田姐又一次又當著大夥兒的面教育小玉太內向,小玉直接回懟到,“外向跟拍馬屁還是有區別的”,搞的田姐一臉尷尬。“己所欲,亦勿施與人”,不要隨意評論別人的處事原則,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也有自己舒適的處事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