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時代!消費類電子電池技術亟需變革|蒲迅技術

相信不少人在外遊玩或者購物時,都遇到過手機電量不足、又無法找到地方充電的尷尬情景。

隨著5G通信時代的到來,新一代消費電子產品迅猛發展,在高速率、大容量、低延時的通信技術革新背後,關於設備載電量的需求也將越來越高。

那麼,面對當下不斷升高的設備載電需求,適用於消費類電子設備的鋰電技術有哪些新的研究進展?未來電池技術的革新方向又會朝哪裡走去?

5G時代!消費類電子電池技術亟需變革|蒲迅技術

鋰離子電池

5G時代,萬物互聯離不開強勁電量

5G時代的到來,絕不僅僅是網速的改變這麼簡單,背後離不開一系列的動力支撐體系。我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鋰電池應用分會研究部主任周波認為,假如說互聯網讓人與物之間的連接結合得更緊密,那麼5G時代的到來,不僅提高了這種連接的速度,更是讓物與物之間可以做出基礎的配合。

周波認為,萬物互聯的5G時代無疑將會帶動各類移動裝置對硬體效能的需求,包括手機、可穿戴類電子產品、物聯網裝置、無人機,等等。在此背景下,電池的續航能力能否支撐住5G帶來的高速運算需求,將會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重要課題。

5G時代!消費類電子電池技術亟需變革|蒲迅技術

產業創新,新一代電池技術落地尚未成熟

隨著5G時代的到來,消費電子產品不斷推陳出新,人們對電池容量的需求也在直線升高,要電池產品具有更大的靈活性、更長的運行時間、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安全性。消費電子設備本身的特性也對新一代電池技術提出了更為苛刻的要求,體積不斷小型化和電池容量之間的矛盾,充放電速度與充放電次數之間的矛盾,等等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我們說新一代電池技術,重要是指以金屬鋰為代表的負極電池。包括鋰硫電池、鋰空電池等都是下一代電池研究方向,儘管金屬鋰能量密度會很高,但仍然存在充放電過程中枝晶生成引起安全隱患及充放電庫侖效率低的問題,尤其是鋰空電池技術目前來看還是非常遙遠的事情,鋰硫電池技術也不成熟。因此新一代電池技術在十年之內商業化落地不太可能。

此外,隨著可穿戴設備為代表的的新型消費電子產業不斷新增,對消費鋰離子電池的需求也在進一步新增,而可穿戴設備通常使用的是固態鋰離子電池的薄膜電池技術,薄膜電池在技術、工藝上基本上比較成熟,如銀行卡、VR、手環等可穿戴設備等。根據權威機構預測,僅VR行業對鋰離子電池需求規模到2020年預計將超過550億元。

5G時代!消費類電子電池技術亟需變革|蒲迅技術

變革前夜,快充技術與共享充電寶的空間

談及消費類鋰離子電池的未來,行業專家認為有兩大發展趨勢:一是技術創新,如加大對正負極材料的替代研究,滿足消費類用戶對電池體積與容量的雙重要求;二是安全性能,關於大容量、高密度的電池新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商用市場時需保持更加審慎的態度。

目前,市面上為了滿足用戶對續航指標的需求,當下眾消費類電子商家本身也在嘗試從多方面來提升電池的使用體驗,比如手機領域知名的快充技術,我國的華為、OPPO、Vivo在這一領域都有著出色的表現。

傳統鋰離子電池與快充技術的結合,雖然不是最新的技術,但它卻是容易實現的一種電池搭配。儘管快充技術作為電池技術全面革命到來之前的一項替代方案,但其本身也有一些無法避免的劣勢電池正極結構其實是很脆弱的結構,大電流充放電會造成顆粒破碎,破碎後表面積增大、電解液覆蓋不足,就會導致電池容量縮小、壽命減短。

雖然具有革命性的新一代電池技術在十年之內商業化落地不太可能,但隨著5G時代的到來,高清影音通話、大功率的物聯應用等必將給手機等消費電子新增難以想象的壓力。在電池技術亟需系統性變革的前夜,除了剛剛提到的快充技術,國內創投市場目前選擇用共享充電寶的模式來解決用戶的手機電量續航問題也不失為一項有益的嘗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