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週報專訪塔塞託:李小龍給我訓練靈感!

體壇週報專訪塔塞託:李小龍給我訓練靈感!

為道塾·編者按:如何評價半個世紀前李小龍功夫訓練的科學性、實用性?我們可以從這位奧運金牌選手訓練師管窺一二。李小龍的影響力,是全方位的。

來源:2007年5月30日 《體壇週報》


沒有太多的鋪墊,與塔塞託的對話很自然地集中在了有關明年奧運會的話題上,這也是他目前的一項重點工作。


TITAN:“舉重及塑身訓練師”,這究竟是一個什麼職業?它與普通的健身教練有何區別?


塔塞託:“舉重及塑身訓練師”與健身教練不同,後者只涉及健身和健美的範疇,這並不是奧運會參賽項目,所以也沒有CONI(意大利奧委會)的認證。

而前者則隸屬於“意大利舉重及塑身”聯合會,這與我們通常所說的足聯等聯合會一樣都是意大利奧委會下屬的42家聯合會之一。


TITAN:您是以幫助意大利擊劍國手馬泰奧·曾納羅進行康復訓練而成名,能具體談談嗎?


塔塞託:談不上成名,那是2000年的事情,巴喬與曾納羅在那年的同一個月、同一天受的傷,就連受的傷都基本一樣。

曾納羅是在巴黎參加比賽時右膝前十字韌帶斷裂,那時距離悉尼奧運會僅有5個月。當時他給我的感覺不只是韌帶斷了,整個人的精神也崩潰了。他在帕多瓦接受手術,然後外科醫生把他推薦給我,讓我幫他做康復訓練。

而我的工作就是在身體和心理上雙重地恢復他的信心,其實這也是“舉重及塑身訓練師”的定位:教練+心理醫生+康復師。


TITAN:那您是怎麼做的呢?


塔塞託:對於一位身高1.92米、體重近100公斤的運動員而言,在右膝韌帶斷裂後的康復訓練中,腿部肌肉訓練尤為重要。

對於上臂訓練,我則特別舉了李小龍的例子,我是他的功夫片愛好者,

李小龍的肌肉特點是耐力和爆發力都很出色,他的動作給了我很多靈感和啟發,那就是並不一定非要有重量級拳擊運動員的打擊力量,但出拳的速度、整體的耐力則是必須的

我想這或許也是中國功夫的一大特點,而它與現代擊劍運動很相似:沒有好的耐力,一場擊劍比賽下來很難保持腿部假動作的數量和質量,而沒有好的爆發力,出刺的速度則無法提高。


體壇週報專訪塔塞託:李小龍給我訓練靈感!


TITAN:那麼顯然您說服並拯救了曾納羅?


塔賽託:是的,按照我的訓練方式,曾納羅很快恢復了身體,5個月後他參加了悉尼奧運會,在擊劍比賽他獲得了個人第9,而團體比賽則獲得了銅牌。


TITAN:您也獲得了榮譽和嘉獎?


塔賽託:政府給了我一塊獎章,僅此而已。擊劍不是足球,是項“窮”運動。不過我獲得“舉重及健身訓練師”的稱號的論文《從破碎的膝蓋到悉尼奧運會》,素材就是對曾納羅的訓練,從那以後,意大利擊劍隊也開始注重肌肉訓練了。


TITAN:安德烈·法金是您目前正在訓練的奧運會選手?


塔賽託:是的,他正在準備皮划艇項目雙人艇的500和1000米兩個項目,上屆奧運會他已經進入了決賽。


TITAN:那麼說他很有希望在08年北京奧運會上獲得獎牌了。

塔賽託:嗯,不過皮划艇雙人艇項目上德國選手的實力非常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