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上,萬鳥齊飛是什麼樣的?
讀者陳夏富給快報85100000來電說:我拍了10多年的鳥,這樣的場面,我在本地也是第一次見到,壯觀,且充滿妙趣。
記者徐慧興核實報道:
陳夏富家住溫嶺市箬橫鎮,數天前,在雙透村南面,東浦農場的水田區域,他拍到一組萬鳥齊飛的照片。
拍鳥拍得多了,很多鳥,他一眼便能認出,朋友們都叫他“鳥叔”。
他說,這上萬只鳥兒以鷸和鴴為主,其中大部分是一種名為“大濱鷸(yù)”的鳥,“它們通常在開闊河流與湖泊沿岸棲息,對水質要求很高,以甲殼類、軟體動物、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但若受到過汙染,就會放棄食用。”
我和陳夏富約好,去一趟東浦農場的水田。從他家出發到農場,大約8公里,一路上,他和我聊起自己對鳥有一種特別的喜愛,他很喜歡看鳥兒飛翔、嬉鬧、覓食,覺得它們每一個動作都妙趣橫生。
這些年,他奔波於各地忙著做菸酒生意,大約十年前學攝影,開始了他作為“鳥叔”的生涯。他買了很多關於鳥類的書籍,還託人買了中、英、拉丁文三種語言的鳥類辭典,並收集了世界各地的鳥類郵票、圖片等,“我的郵票還在溫嶺市參加過展覽。”
東浦農場的水田,是4月以來他去得最多的地方。這裡靠海,周邊又多水產養殖塘,對鳥兒來講,是覓食棲息的天堂。
我們一到這裡,陳夏富就開啟話癆模式,講述哪些位置有什麼鳥,有多少,路要怎麼走,車子能不能進,顯然,他已對這個地方瞭如指掌。
此時的東浦水田,即將進入水稻播種的季節,農人們趕著牛,平整田地。一些沒有人活動的水田裡,聚集著成群的鳥類。
“那些長腿高個子的是牛背鷺,還有白鷺,膽子比較大,人來了也不會害怕。”陳夏富說,白鷺和牛背鷺在這一帶很常見,數量也多。
水田區域往東,是一條長堤,越過長堤便是海。在靠近長堤的水田裡,我們見到陳夏富之前拍攝過的那群鳥。
“大濱鷸、彎嘴濱鷸、紅腳鷸……種類很多,都聚集在一起。”他說,眼前看到的,相比之前已經少了一大部分,“前陣子有上萬只,現在大概還剩一千多隻吧。”他說,這些鳥是候鳥,只在這裡停留一陣子,就會往北飛走。
“你看,那裡有一隻鷸,正在田埂上,四處翻動土塊覓食呢。”陳夏富喜歡拍攝這些鳥的生活細節。他說,他的設備比較落後,想要拍到好的鏡頭,人就得吃點苦頭,比如趴在田間小路上匍匐前進,最大程度靠近這群鳥,往往一天拍攝之後回到家,渾身都是泥,老婆對此很有意見。
在溫嶺看到這麼多大濱鷸,讓陳夏富很興奮,他還約了拍友楊偉東一起去拍。
“這些年,溫嶺的生態環境改善了不少,貝類和昆蟲多起來了,能夠為它們提供豐富的食物。”楊偉東說,以前這類鳥都在附近的東海塘棲息,後來東海塘改造了,它們才飛到水田裡。
楊偉東說,他們這群人專門組建了一個“愛鳥協會”,拍鳥的同時,發現鳥類群體的變化,宣傳鳥類知識,倡導大家愛護環境,保護鳥類。
陳夏富說,他走了全國很多地方,全國1000多種鳥類,他拍過800種,“在浙江拍到300多種”。
浙江省博物館館長陳水華說,根據2019年底的統計,浙江有鳥類550種,大濱鷸為瀕危物種,“大濱鷸群的出現並不是偶然,也不是今年特有,而是一直都在的,只是我們沒有去關注它們。”
大濱鷸群在中國東部沿海的遷徙路線,是東亞澳大利亞遷徙路線中的一段。目前,整個遷徙路線上,鳥類總數量呈下降趨勢,棲息地面積和質量也在下降。
眼下春暖花開,鳥類進入到一個由南向北遷徙的高峰期,陳水華呼籲要愛惜並保護這些美麗的小精靈。
攝 | 陳夏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