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新野“老信家” 誠信經營贏天下

編者按: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民以食為天,隨著食品產業轉型步伐加快,食品產業鏈條持續延伸,食品消費不斷升級並逐步走向成熟,人民群眾對綠色生態、安全放心食品的追求越來越迫切。

“作為一個從事食品行業的經營者,經營食品就是經營良心。我們老信家,要以誠信贏天下,以傳承與創新推出新一代綠色健康食品,打造百年老店,用品質推動地方美食品牌的振興和發揚光大。” 河南老信家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老信家食品)總經理信峰滿懷信心地向記者說道。

弘揚古城美食 打造百年品牌

河南省老信家食品有限公司位於歷史悠久的三國文化名城——新野, 居南陽盆地中心,自古為南北水陸交通要衝,歷史上是光武中興策源地和蜀漢政權發祥地,因“三請諸葛”、“ 火燒新野”等三國故事而馳名中外。因三國文化而流傳下來板面、臊子、鍋盔、黃酒、米酒、熗鍋面、黃牛肉等成為新野美食文化的的一張張靚麗的名片,至今仍是新野人日常居家和招待五湖四海賓朋的特色美食代表。

古城新野“老信家” 誠信經營贏天下

老信家食品有限公司

老信家食品公司始創於1988年,前身為信峰父親在古城創辦的新野黃酒作坊。新野黃酒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信峰老家位於古棘陽縣之地、東漢名將岑彭故里,當年劉秀在新野與岑彭議事,岑彭就以當地黃酒款待劉秀。信峰之父傳承古傳釀酒秘方,深入挖掘研發,其釀造的黃酒味甘醇厚,酒香濃郁,深受市場推崇和消費者靑睞,在南陽市場及周邊地市黃酒市場上佔有重要一席。2015年6月為適應新時代發展,弘揚古城美食文化,打造地方美食品牌,老信家食品公司在原有的基礎上成長為一傢俱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綜合性食品公司,專業從事食品研發和生產與銷售,擁有自主的商標和完整的行業生產鏈,憑藉先進的設備、完善的管理、科學的技術,率先在2017年通過食品質量安全認證並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

古城新野“老信家” 誠信經營贏天下

老信家罐裝牛肉臊子

目前,老信家食品公司形成了以黃酒為品牌,以罐裝牛肉臊子為主打產品,輔以米酒、醋、醬油、豆腐乳和土特產為特色的產品體系。

古城新野“老信家” 誠信經營贏天下

老信家黃酒

言信行直,增輝古城。老信家食品公司以弘揚古城美食文化為己任,立足新野、放眼全國,致力於打造百年老店,秉承“誠信第一”的原則,倡導道德食品發展,堅持從源頭控制,深挖傳統特色,融入現代科學,選用最上乘的原料,採用先進的流水線製造技術,對產品進行最為嚴格的品質監控,努力打造綠色健康、安全放心食品,讓古城美食文化走進千家萬戶。

食材精益求精+工藝科學先進=產品質量一流

2017年11月,為提高公司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將公司打造成為知名臊子產品生產企業,把新野縣得天獨厚的“南陽黃牛”自然資源轉化為獨特的產品優勢,老信家食品公司主打產品之一——罐裝牛肉臊子生產線正式投入批量生產。

古城新野“老信家” 誠信經營贏天下

先進的設備

該生產線引進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高溫殺菌熱灌裝食品生產線,配以先進的主控制器、具有人機對話界面的PLC控制系統裝備,可對生產過程的各項質量指標進行科學統計分析和過程控制,並在食品原輔材料儲存區域、水處理、灌裝車間採取多重安全設施,保證產品質量在各個環節上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為高品質的產品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古城新野“老信家” 誠信經營贏天下

老信家罐裝牛肉臊子原料——精選南陽黃牛肉

運用一流的科學技術和工藝生產,對食材的精益求精,從源頭上保證產品的質量安全,通過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並持續改進,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產品和優質服務,老信家臊子食品一經推向市場就受到消費者的喜愛。

古城新野“老信家” 誠信經營贏天下

憑良心作特色食品 靠誠信讓顧客盈門

“這兩年所取得的成績,不僅是我們努力和堅持的結果,更離不開各級政府部門以及各界人士對老信家食品的大力支持。”信峰說,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老信家食品將不忘初心,堅持以最初的目標為基準,在綠色食品發展的道路上奮勇前進,打造百年品牌,竭力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相關鏈接:新野臊子美味傳千古

2015年11月15日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8:28分《第一時間》欄目,播放了新野特產新野臊子、新野板面接受央視記者的專題採訪,新野臊子、新野板面代表新野走出新野,走出河南,走向全中國!

古城新野“老信家” 誠信經營贏天下

聞名全國的“新野臊子”

新野臊子又名古城臊子,河南著名小吃之一,南陽特產之一。是以新鮮南陽黃牛、山羊肉為主料,配以大料、花椒等多種調味料,採用特殊工藝製成的地道的風味小吃。此菜已有1800餘年的歷史,擁有特殊的工藝、獨特的風味。特點是味道鮮美、肥而不膩、保存時間長,可以單獨食用,也可作為火鍋蘸料或與蔬菜一起烹飪。

據傳說,公元201年到公元208年,劉備雄踞新野,與諸葛亮、關羽、張飛共圖大業。軍隊既要行軍打仗,居無定所,又要烹飪數萬人的飲食,行動不便,置飲困難,士氣不振。諸葛亮深感焦慮。一天軍隊正在休息進食,忽然一陣疾風馳來,使周圍樹林“沙沙”作響,似有馬鳴吶喊之音,士兵以為是敵軍來襲便匆忙起來迎戰。虛驚一場之後,聞得一股無比的奇香,就紛紛尋找香味的來源,原來是驚慌時將燒飯的調料、油料等都打翻進了燉肉的鍋內。諸葛亮和眾軍士舀起一勺品嚐,果真是鮮味至極,眾軍士稱讚之際,發現勺內之物經冷卻成了塊狀。諸葛亮大喜遂潛心研究試驗發明了臊子,將其作為戰時應急食品,被眾軍士交口稱讚,後來傳入民間。而南陽新野鄉民把孔明先生髮明的臊子代代相傳,工藝不斷提高,使“古城臊子”久盛不衰。新野臊子曾先後在河南省地方風味小吃展覽會上獲得金獎,受到海內外人士的讚譽。

(本文原載河南科技報 特約記者 張顯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