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不高!張文宏稱開展全民篩查核酸不可行,一定存在假陰性風險

張文宏稱開展全民篩查核酸不可行。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無症狀感染逐漸成為全球關注的一個焦點,不少人擔憂它將引發疫情二次高峰。

那麼,要不要開展全民的核酸篩查,“地毯式”搜尋無症狀感染者呢?張文宏表示不可行。他指出,首先,核酸檢測結果僅能代表當前沒有被感染,但不代表未來不會感染,同時,核酸檢測一定會存在假陰性的風險,就技術本身而言,單次檢測會存在30%的假陰性率,而檢測兩次這一數值會降至10%。但是,要把所有的感染者都給篩出來,是不可能的。

“什麼人應該接受核酸檢測、如何檢測,應該由專家做出判斷。病毒學、傳染病學、檢驗醫學、醫學管理等相關專家一起討論,這個事情值不值得做,是不是合理。”張文宏舉例說,“假設在人口近1500萬的武漢市開展全民的核酸檢測,當地檢測能力最高一天2萬例,這樣需要開展超過700天時間。這種方式效率不高,沒有切實意義和可操作性。”

此前,國家衛健委公佈的4月1日-8日數據顯示:在中國內地報告的與COVID-19有關的病例中,超過三分之二的人為無症狀感染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