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何如,為什麼這麼悲涼?

01.

第一次知道蕭紅好像是初中時候的一篇課文。

知道了呼蘭河這座小城,知道了她祖父的園子,知道了蕭紅會玩累了就找個陰涼的地方睡覺,不用枕頭,不用草蓆,帽子遮在臉上就睡著了。

那時的我以為她生活的那座小城是無憂無慮的,是歡樂的。

人生何如,為什麼這麼悲涼?|《呼蘭河傳》

當我完整的讀下來這本書的時候,發現這座城給我的只有無窮無盡的悲涼。

書裡有許多人,賣豆腐的,跳大神的,發瘋的寡婦,用髒乎乎的手挑麻花的孩子,嫁出去回門的閨女,隔壁娶進門的團圓媳婦,住在磨坊裡的馮歪嘴子。

這麼多的人物和故事構成了那座小城在她腦海裡面的回憶。

她不知道為什麼有些人要死,回答她的只有一雙雙麻木、冷漠的眼神和表情。

她不知道人為什麼活著,但人們依舊一天天活下去。

人生何如,為什麼這麼悲涼?|《呼蘭河傳》

02.

最讓我心痛的是小團圓媳婦,《呼蘭河傳》用不少的篇幅來描寫這一片段,這也許是蕭紅對那個小城最悲慘的回憶。

她八歲被定了親,十二歲就來到老胡家。小說中對她的出場沒有什麼描寫,而是從“我”和鄰居們的表現中來烘托出這個人物。

那些鄰居們都在笑話她“不知羞恥”“吃飯吃三碗”“眼睛骨碌骨碌轉”,只有“我”和祖父覺得她怪好的。

但她的婆婆認為她太大方,她沒進門幾天就開始遭受婆婆的毒打。

人生何如,為什麼這麼悲涼?|《呼蘭河傳》

或許別人家的媳婦都是言聽計從,但她完完全全不像這個時代的人,與婆婆對著幹,而後對她的大罵更多了。

甚至掉在大梁上用鞭子打,用燒紅的烙鐵燙腳心,然而婆婆卻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帶過,不禁更讓人心寒。以

至於最後團圓媳婦被折磨病了,婆婆就請來大神抽貼、畫符等一系列的封建禮教,最終團圓媳婦還是悲慘離世。

人生何如,為什麼這麼悲涼?|《呼蘭河傳》

03.

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可見溫順也不是怎麼優良的天性,而是被打的結果,甚或是招打的理由。

為什麼婆婆要打她?

封建社會已經持續了幾千年,那個時代的那座小城依然秉承著傳統的“規矩”。

也許是所謂的“管教”,也許是婆媳的折磨與反抗代代相傳,已經成了“規矩”。不管是什麼原因,都要打她,折磨她。

”人若老實了,不但異類要來欺辱,就是同類也不同情。“

為什麼鄰居們都支持婆婆?

就像馮歪嘴子,他敢於打破封建傳統,敢於和王大姐自由戀愛結婚,他不聽別人的言語,自由的生活著。

他是生活的強老,是抗爭者。但鄰居們對王大姐的評價在結婚前和結婚後有巨大反差。

結婚前沒有一個不誇她的,人好,勤勞。但結婚後所有人都嫌棄小兩口,都躲得遠遠的。

人生何如,為什麼這麼悲涼?|《呼蘭河傳》

所以當團圓媳婦不合規矩不成體統與婆婆對著幹時,鄰居們總會支持在他們看來最正確的一方,最符合他們認知的一方。

鄰居們這種看熱鬧的心態以及封建心理也是一種逼迫。

這是一種文化的認同,即歷史的惰性,傳統習慣和價值觀念。

他們的靈魂被烙上了歷史文化的印痕。只要這座小城裡發生任何違揹他們所謂的價值觀的事,所有人都會投來鄙視的眼光以及無盡的嘲笑。

人生何如,為什麼這麼悲涼?|《呼蘭河傳》

《芳華》裡有一句”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最終能識別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

可有時候我們所認為的那些美好品質,其實並不美好。

但我們說的這些品質卻也是人及其珍貴的地方。

04.

回顧當時的封建時代,現代的我們總會背後一寒。

那時候的人們多麼可悲與可笑,所謂的“傳統”,不過是他們披著的一件衣服,而這件衣服永遠長在了他們身上,永世不會脫掉。

”滿天星光,滿屋月亮,人生何如,為什麼這麼悲涼。“

我時常好奇蕭紅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是怎樣的心情,是憤怒?是悲哀?

一個試圖逃避封建家庭的新女性,逃是逃出來了,出了門卻也茫茫然無路可去。

人生何如,為什麼這麼悲涼?|《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也許並不單單描寫回憶,更多的是呼喚人們要向愚昧無知的封建思想發起挑戰。

但無法逃離的人生,無法改變的社會,只能靠著一腔孤勇支撐自己活下去。

保持堅強,永不止息。

她掙扎一生,抗爭一生,可命運什麼也沒留給她。

“那雲有多燦爛,蕭紅的夜就有多深沉,像墨,一片一片,濃的窒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