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01.

第一次知道萧红好像是初中时候的一篇课文。

知道了呼兰河这座小城,知道了她祖父的园子,知道了萧红会玩累了就找个阴凉的地方睡觉,不用枕头,不用草席,帽子遮在脸上就睡着了。

那时的我以为她生活的那座小城是无忧无虑的,是欢乐的。

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呼兰河传》

当我完整的读下来这本书的时候,发现这座城给我的只有无穷无尽的悲凉。

书里有许多人,卖豆腐的,跳大神的,发疯的寡妇,用脏乎乎的手挑麻花的孩子,嫁出去回门的闺女,隔壁娶进门的团圆媳妇,住在磨坊里的冯歪嘴子。

这么多的人物和故事构成了那座小城在她脑海里面的回忆。

她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要死,回答她的只有一双双麻木、冷漠的眼神和表情。

她不知道人为什么活着,但人们依旧一天天活下去。

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呼兰河传》

02.

最让我心痛的是小团圆媳妇,《呼兰河传》用不少的篇幅来描写这一片段,这也许是萧红对那个小城最悲惨的回忆。

她八岁被定了亲,十二岁就来到老胡家。小说中对她的出场没有什么描写,而是从“我”和邻居们的表现中来烘托出这个人物。

那些邻居们都在笑话她“不知羞耻”“吃饭吃三碗”“眼睛骨碌骨碌转”,只有“我”和祖父觉得她怪好的。

但她的婆婆认为她太大方,她没进门几天就开始遭受婆婆的毒打。

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呼兰河传》

或许别人家的媳妇都是言听计从,但她完完全全不像这个时代的人,与婆婆对着干,而后对她的大骂更多了。

甚至掉在大梁上用鞭子打,用烧红的烙铁烫脚心,然而婆婆却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带过,不禁更让人心寒。以

至于最后团圆媳妇被折磨病了,婆婆就请来大神抽贴、画符等一系列的封建礼教,最终团圆媳妇还是悲惨离世。

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呼兰河传》

03.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可见温顺也不是怎么优良的天性,而是被打的结果,甚或是招打的理由。

为什么婆婆要打她?

封建社会已经持续了几千年,那个时代的那座小城依然秉承着传统的“规矩”。

也许是所谓的“管教”,也许是婆媳的折磨与反抗代代相传,已经成了“规矩”。不管是什么原因,都要打她,折磨她。

”人若老实了,不但异类要来欺辱,就是同类也不同情。“

为什么邻居们都支持婆婆?

就像冯歪嘴子,他敢于打破封建传统,敢于和王大姐自由恋爱结婚,他不听别人的言语,自由的生活着。

他是生活的强老,是抗争者。但邻居们对王大姐的评价在结婚前和结婚后有巨大反差。

结婚前没有一个不夸她的,人好,勤劳。但结婚后所有人都嫌弃小两口,都躲得远远的。

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呼兰河传》

所以当团圆媳妇不合规矩不成体统与婆婆对着干时,邻居们总会支持在他们看来最正确的一方,最符合他们认知的一方。

邻居们这种看热闹的心态以及封建心理也是一种逼迫。

这是一种文化的认同,即历史的惰性,传统习惯和价值观念。

他们的灵魂被烙上了历史文化的印痕。只要这座小城里发生任何违背他们所谓的价值观的事,所有人都会投来鄙视的眼光以及无尽的嘲笑。

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呼兰河传》

《芳华》里有一句”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终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

可有时候我们所认为的那些美好品质,其实并不美好。

但我们说的这些品质却也是人及其珍贵的地方。

04.

回顾当时的封建时代,现代的我们总会背后一寒。

那时候的人们多么可悲与可笑,所谓的“传统”,不过是他们披着的一件衣服,而这件衣服永远长在了他们身上,永世不会脱掉。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我时常好奇萧红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是愤怒?是悲哀?

一个试图逃避封建家庭的新女性,逃是逃出来了,出了门却也茫茫然无路可去。

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也许并不单单描写回忆,更多的是呼唤人们要向愚昧无知的封建思想发起挑战。

但无法逃离的人生,无法改变的社会,只能靠着一腔孤勇支撑自己活下去。

保持坚强,永不止息。

她挣扎一生,抗争一生,可命运什么也没留给她。

“那云有多灿烂,萧红的夜就有多深沉,像墨,一片一片,浓的窒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