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刘曦林

导师刘曦林:我最近写字找了本《汉帛书老子乙本》。这是汉隶的一种表现形式,和《张迁碑》是不一样的。这是我在书写过程当中其中的一页,这一页有了墨色的变化,有了浓淡枯湿的变化。我想我最近的画是不是没有注意浓淡枯湿呢?书法可以有这样的效果,那么画画能不能这样子呢? 因此,这段题记里边,我就把这个事儿做了个记录,这就是书法的题跋:“临汉帛书老子译本第五日。二零二零年三月六日晨习书。注意全幅章法,保留墨气自然变化,觉略得其趣。”这就是一段题跋,也是一种感慨,临帖的一种感概。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刘曦林临汉帛书老子乙本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刘曦林临汉帛书老子乙本局部

这张是个四尺横条儿,我想画我家的水仙和石头。我画了三组,中间一大组,右边儿两颗(水仙),左边儿一颗(水仙),呼应起来。石头画了两组,左边儿石头小,右边儿石头大,这样就有种体量的变化。另外在淡墨之后,能不能趁着未干时用重墨去破它,破墨的关系用到石头上来了。当然水仙叶子也有变化。题跋是,左边儿一段,右上角一段。左下角题跋用了三枚印章,右上角用了两枚,全画一共是五枚印章,放在不同的位置,这都和结构有关系的。画面周围的空白大小、面积和形体都是不一样的。

刘曦林 水仙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大家看右边石头的局部。我先用淡墨画了几笔,然后趁着未干的时候,又画了重墨的石头,最后干了以后点的点儿。右边儿的这两组水仙不能一样大小,叶子不要一样多少,中间的群仙也可以分几组,每组都有多少、疏密的分别。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水仙石头局部

这是与友人的示范稿。上下两组兰草,左上角有个小图。大家看上边这组兰草有ABC 三条线。ED两个空白, ABCDE五个字,我来说明一下,”你有AB两笔,我加C,出现DE两个空白。”你先画两笔,不知怎么画了,我画了第三笔C,然后就出现了DE两空白,这两个空白,大小不一样,形状不一样。而且这三笔的笔道儿粗细浓重,提按转折也是不一样的。

再看下边一共画了六笔,也就是我在前边这三笔的基础上又加了三笔比较淡的,但是看到墨气不一样了,中锋转侧锋也不一样,空白也增多了。我在题跋上是这样说的:”加多笔生成多个大小空白,无一雷同,空白亦画也。笔道,有浓淡、粗细、枯湿、快慢、提按之别,自然生动。”

再看左上角的小图,笔道带着箭头是行笔的顺序,从左往右。右边儿这笔可以从下往上画,左边儿这笔可以从左往右画。既可以从左往右画,也可以从右往左画,这就是行笔的一种方向,左行右行均可。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刘曦林 兰草课图稿

到了三月份,我家的第三批水仙也该送走了,有种告别之意。在告别之时啊,它的叶子也长长了,也变枯了,我能不能用笔墨画出这种送别的味道出来。花儿也没有当时这么丰盛,花的蒂也变得很瘦长了,这就是老花,老水仙。我题写了几个字:”此非大象,勉为意象可也。”大美不言啊,说大象无形,大象希声,我可能做不到,勉为意象吧,是我心目中的意象。中国画不太讲究质感,是用笔墨表现出丰富的感觉,粗皮纸正好也方便了笔墨的变化。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刘曦林 水仙意象

这张竹子,右边一组,左边一组。题款:”好雨知时节,庚子二月初十三,京城预告有雨。”雨还没下我的画先画了。是拿一般的毛边纸画的,画的就是破墨画竹子,给大家画竹子或者画其他的东西作参考。我是毛笔里面边儿有水,蘸了浓墨。先画了浓墨的这几个叶子,然后再去画那几个需要用水分比较多的湿笔的比较淡的叶子,这三组都是淡破浓。当然也可以先画淡,后画浓,淡破浓或者浓破淡都可以。这样的话就不是每个线条都清楚,笔墨变化加强了雨意,也加强了气韵。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刘曦林 好雨知时节

竹叶的这个局部大家看出行笔和用墨的关系,我们不能只会用笔,不会用墨。一定要学会用笔用墨。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好雨知时节局部

这是我们家的兰花,叫蕙兰,开了好多花儿。大家看我从左边往右画,主要看笔法的提按转折,疏密关系。花儿呢,每个花是五瓣儿,五瓣儿中间还有个花蕊。我画了五笔淡墨之后,趁着湿,又点了几个黑点儿进去,故意点得含糊了一下,模糊了一点,也故意使花与花之间有些不清楚,有些糊涂。这个意思说花开了这么多,他就糊涂了,他交织了。我要的是气氛,不只是形态。

这张兰草我是从左往右画的。大家看也是有浓淡枯湿的变化,疏密长短的变化主要是花儿画得比较含糊。这有一段题跋我念给大家听,也就是我当时的感受,顺口溜出来了:”笔法自然,水分自然,墨气自然,再加心态自然,可得自然之致乎?二0二0年三月六日清晨,习书有得遂用之于画。曦林并记。”我就把这个感受记下来了。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刘曦林 蕙兰

最近忙着整理书稿,画画的时间不多,我也有恢复作画的一个过程。那么画了兰草以后啊,就把兰草、石头和竹子组合为一个画面。看能不能画张稍微大一点的,就这样组合起来,左边儿石头完全是用泼墨的方法画的。泼墨和没骨是两个概念。也可以说是没骨,但是应该叫泼墨,不叫没骨,没骨是直接拿颜色画,不事先勾线,或者用色掩没了线。兰草呢,就是刚才那个兰草的节奏。竹子呢,就是那个破墨的竹子的节奏。这个竹子我就画三根儿,距离不一样。这整个画是三组,石头,兰草,竹子,这是三友。然后有两段题跋,一段题跋题在左上角,一段题跋题在右下角。左上角,写四五行,右下角写了二十行,两片字也形成了两个协调的面。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刘曦林 三友图

今年云南看梅花呀,那里不光梅花好,佛手也好,像暖壶那么大。我带回来以后就不能白带,还是做模特儿吧。拿王命祥先生给我做的卡纸,错拿成熟宣了,熟宣就用熟宣的方法画。佛手的杆,一定要很有力的粗枝来画,才能驼得动它。那么佛手,我是先用没骨的方法,画了这个黄色的佛手,然后趁着湿勾的周围的线条儿,这样线条就湿,就有浓淡。佛手辉煌,左边这个水仙在相呼应的情况下,它就变得非常高雅,我就不能把它画成绿颜色。这张画我故意用了淡墨来勾水仙,只在花苞的尖尖上用了一点重墨给他提提神。花蕊也用了重墨勾勒,每一笔不能多也不能少。花蕊正好也是黄颜色和佛手有个呼应。用了三方印,右边儿一方,左边儿两方,有长形的,有方形的。左边这两个印章,一个阴文一个白文,他俩是一组印,这样也是对照。这画面的左上角一定是空下了,右角空的小一点,这是边角关系。这张小画有佛有仙了,题了个”里仁书屋,仙佛一家,已亥腊月二十九时在二0二0年一月二十三日,曦林志。”这个”志”在这就是记录这件事儿。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刘曦林 仙佛一家

最后为大家总结几句话:第一,大家要利用这段时间养心。第二,是养文,要提高我们的文气。第三,是养笔、养墨,要悟艺术的规律。最后要下苦功。祝大家成功,现在请谭老师做个总结吧。

助教谭崇正老师总结课堂内容

这几年通过跟刘老师学习,他的教学的思想,我基本上有一个理解。我概括起来有这么几点:

第一点,就是有传统也要有现代,在传统的基础上现代。这是他的一个美学追求。

第二点,就是讲到一些具体的问题,比较强调画面的笔墨,它并不只是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是在他的对象的个性特征的把握上面的,也就是刘老师说的内美。追求内美,追求内美的升华,有了这种内美的升华?外在形式就跟着内美走,才能够整个质量提高。

第三点,刘老师还是比较强调文。要有文思,要读书,读诗,提高修养。这样呢。笔墨与画面的意境才能够一起提高。还有一些细节方面,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处理好笔墨的生动性和画面的统一性的这个矛盾关系。处理好呼应关系。这也是刘老师教育思想里面比较重要的。

最后一点,讲究书画同源,强调书法的作用。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一直坚持写书法。这个书法其实是我们很多人的弱项。我们总感觉到没有时间去写字,去练字。但是作为中国写意画家,这是一个基本功,必须要花时间去学习和练习,篆书、行书、草书各样的书法作品,提高自己的笔墨能力和综合修养,所以书法是很重要的。

最后,刘老师总结,让大家养心、养文、养笔、养墨。还要领悟艺术规律。最后是要下苦功。我觉得这次教学非常好,个人觉得精力能够很集中地关注到老师所讲的一些内容,而且还有范画,与大家一起讲,一起看。这样的教学效果,我个人认为是非常好。以后可以根据大家的作业情况不定期地开展线上教学。访问学者班的同学把精力放在创作上,研究班同学把临摹和创作相结合。下次作业希望大家尽量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完成,尽量减少在同一个错误上出问题。

作品点评

1.谭崇正

谭崇正作品过去的特色我不多说,这一次从他创作抗击新冠肺炎的作品之后收到他的两张肖像画。我估计他是有自己的创作计划,这个创作计划很可能是肖像系列。

第一张,齐白石《三百石印富翁》是一个大篆刻家,很少有人给他造像造一个治印的情景。那么还用老方法,就是我所描绘的对象,他的个性、气质、灵魂的研究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因为这两张肖像画和别人画的肖像还不一样,应该说是很生动的,在笔墨和笔法的协调、表现人物的情态都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我要和大家讨论的课题就是齐白石刻印的动作是否还可以再考虑一下,他是在桌子上刻还是把手放在身体上的其他位置刻?齐白石这张主要是这个问题。他是一个什么动作刻,远看看不出来他在刻印,这个细节是很重要的。题记或称款识挺好,用了两种书体,可见是精心的。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谭崇正 三百石印富翁

柯勒惠支《磨镰刀》的那幅画,镰刀放在脸前面,他的眼睛、眉间、皱纹的表情,手的弯转和筋骨都是很坚定的,那个表情是很深刻的,这种局部的感觉画刻印时一定要画出来。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柯勒惠支 磨镰刀

《吴昌硕》这张是这样的,对吴昌硕这个人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从体型来说,他是比较肨的,大肚皮,任伯年画他光着肚子在纳凉,根据纳凉图画的吴昌硕的肖像。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谭崇正 吴昌硕

任伯年还有一幅代表作是《酸寒尉像》,酸寒尉是从他心境的角度来画的,他做了一个月的安东县令,是个穷官,那么寒酸的样子画出来了,这样的话你这个吴昌硕就偏痩了一点。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吴昌硕,把吴昌硕放在一个特定的时空中,还有一个就是用吴昌硕的笔法去画吴昌硕。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任伯年 酸寒尉像

宋代的陈郁有个“写心论” ,他有一个观点 ,其曰:"写照非画物比,盖写形不难,写心惟难,写之人尤其难也”,你要知道对象叫啸呼嗷各种各样不同的形态,你要知道屈夫子的不平,他内心世界的深刻,你要对他有所理解才能画得好,这样来讲,我希望画这样的画,要把它当作一个认真的创作来对待,在这样一个时空里可能比较安静,在安静的条件下,你把所有画吴昌硕的肖像集中在一起做些研究,然后看该怎么画,找到不同的方式,你要画一张是一张,成功一张,我想谭崇正是有这样能力的,有这个水平的,他一定会达到这个高度,我们期待他的好作品的产生。

2.樊怡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樊怡 谷口幽居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樊怡 谷口飞瀑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樊怡 苍山始元

樊怡的作品我们见到很多了,画的比较浑厚、质朴、苍重。一个女画家能够喜欢苍笔、拙笔是很不容易的,这是你的优势,应该保留。因为你的山水画基本是传统型的,这样我就跟你讨论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山水画的走向问题。

目前来讲,中国的山水画无非有几个大的样式,一种是传统样式的山水,另外就是写生样式的山水,第三个是现代样式的山水,第四种是青绿和色彩。那么到底走哪条路,我觉得你应该选择一条自己的路子。

从笔墨和色彩的角度来讲的话,有水墨的、工笔的、写意的、浅绛的、青绿的各种各样的差别。从第二张来看的话,底下的水做了些渲染,有可能受了点我的影响,用没骨的方法,在水和岸边画出了影影绰绰倒影的感觉,但是水和石头的岸边之间的界线不要画的太清楚,要趁着墨色未干的时候用水去冲染一下,用花青色和它就接起来了,那个笔墨就自然而然地洇出去了,这个路子是可以学的。第一张远山画的比较好,用水墨、没骨和花青渲染的这个方法比较好。

第一批发来的那幅山水,远山好像画的糊涂了一点,远山可以糊涂,但是不能过于模糊。远山是什么?远山是气韵,节奏,所以中国画特别讲究"远"字,是高远、深远、平远。后来又有三远,是幽远、迷远、阔远,有了“远"字才有了境界。

希望你找一条属于自己的山水之路。

3.陈端阳

陈端阳胆大,但胆粗,胆多了,魂少了。要认真思考魂在什么地方,要理解李可染先生“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的精神实质。经过这几年的学习有进步。这幅竹子画的不错,疏密、浓淡、干湿、节奏等把握的也不错。左右上下太空,应补题款这个短板要解决。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陈端阳 竹子

这幅葡萄苍拙厚劲,用笔有力,但还有些问题:主干画的生硬,断截处断的突兀。画的是葡萄,但又不是葡萄,画的是点、线、面,是几条主干和藤条的线和点,叶子的面。要解决点、线、面的结构关系,要分别练习线怎么组织,草书的线和藤条怎么结合。葡萄上的点太跳了,叶子的墨色结合的不好,要注意小枝细节,大小须怎么组合,注意整体关系,整体把握。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陈端阳 葡萄

4.冯汉江

汉江先生好,汉江也是快古稀了吧?并请向老爷子问好!真是高寿老爷子!在太湖边还是在东湖边?不容易,年纪这么大了,问全家好!

汉江是一位非常勤奋的版画家,非常有成就的版画家。他这些年来解决的课题是如何将版画的黑白转换为水墨。拿毛笔和拿刀,和拿钢笔是不一样的。能把毛笔拿到这样熟练,每次写生都画这么大的画,是不容易的,是下了功夫的,所以这几年进步很大。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冯汉江 秋风阵阵

现在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你把版画的千刀万刀转换为中国画的千笔万笔时,中国画的笔法要有变化。刀子可能都用圆口刀,或都是三角刀,刀法可能有一种一致性。但笔法是用软毛笔,软毛笔含水分不一样,软毛笔的硬度不一样,使转关系不一样,它可以产生丰富的变化。中国画的笔墨的丰富性这是你所面临要解决的课题。中国画的软毛笔,它可能有藏锋等各种笔法,有虚有实。现在看起来你画的太实了,太实了就容易板。

如果你的画追求一种版味(现在看仍然有它的版味),就是同节奏的一样的黑白的线条的同向运动,这两张画都看的出来,这样,你要加强这种节奏感。甚至还要有大的浓淡变化。就是我跟你讨论的关于套色木刻问题。水印套色木刻也应有浓墨的,有湿墨的,有浓淡枯湿的变化。前面这组芦苇可以重墨的,后面则可以淡墨的。还可以淡墨的毛笔画芦苇,毛笔尖上蘸浓墨,从浓画到淡,一直画到无。这个浓淡虚实变化是国画很重要的一个要害。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冯汉江 百雀鸣春

黄宾虹说:”实处易,虚处难。”我是希望你在虚处做点文章,有些过实了,太实了。要在淡上做文章,远处做文章,再就在节奏上进一步提高。现在来看,芦草的节奏非常好,有变化,疏密有变化,粗细有变化,树枝的变化还可再生动一点,其它的变化也都可生动一点。鸟的变化不够,你注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鸟群,怎样形成一个鸟阵,鸟在这里转圈还是朝一个方向飞,或者鸟相向相反方向在互相呼应。鸟和树木之间有什么节奏,鸟在树上聚合是有节奏的,要进一步加强节奏感,这是中国画和木刻共同的。

由版画转向中国画的画家很多,也有各种不同的表现。我再建议你研究这几个人不同的路子,然后找到自己的路子。王琦先生是从写实的版画转换为写实的笔墨,但大树是拟人的;彦涵先生是不是用浪漫的思维加上些现代的表现;董克俊大黑大白,大粗线大细线形成一些有意思的构图;阿鸽用淡墨和色彩的线,墨和线、面把它组合到一起了。他们各有不同的转向水墨的路子,而且他们转向水墨以后可能都带有一些自己版画的特色。你保持哪些版画的特色,那些地方融入水墨的表现,要多做一些文章,多动一些脑子,多做一点思考好不好。

5.韩冬冬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韩冬冬 梅花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韩冬冬 竹子

冬冬面临着考学。今年先考文化课,要学习好文化课,提高学养。基本功以梅兰竹菊为主,并学会举一反三。注意梅花整体姿态,主干行笔走向,用笔枯劲有力,枝条起伏折转有弹性,掌握其规律,可画杏花、梨花等木本植物;竹子枝干、枝条、叶子的节奏拉开,缺少墨色变化,用浓淡、破墨手法增加变化。今年的专业课考试应该有想法,应该和诗文有联系,学术不仅仅需要造型,还需要文化。

6.胡晓莉

小莉,是我们班的另外一个女汉子,有丈夫气,画也是有胆子的,有胆量的,而且胆大心细,你应该发扬自己的优点。这里边光有胆子也不行,还要考虑到要有所精细的表现。

比方说你这个《盼春暖花开》,画的是一个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关系,这个构图很好,但是这个花杆儿上去的时候,跑在这画面的正中间来了,是不是稍微往右侧一点或者往左侧一点更好。这个猫和花的比例是不是有点问题?猫是不是需要放大一点,猫画的小了点,花画的大了一点,呼应关系是有了。这猫是齐辛民先生的方法,能不能像画松鼠一样找到你自己画猫的方法,画动物的方法,这点是很重要的。

胡晓莉 盼春暖花开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石榴这张章法大体是不错的,左上角出现的这组是比较密的,右下角这组是比较疏的。三个石榴和一个石榴的关系,也还是有差别的。这样我就想,石榴还可以画的再红彤彤一点,颜色再稍微干净点,要不就都用墨色画或者用纯赭石来画,要不然你用墨和赭石混合起来画,然后把那个开了笑口的石榴粒儿,画的晶莹剔透的像珍珠一样,是粒粒珍珠。叶子要画的松一点,叶子不要画得像树干这样,使整个画面有一个虚实的对比关系。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胡晓莉 石榴

我听说你补了书法,我想你有时间的时候把诗文再重点推敲一下,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好吧,这样我们就知道怎么样题字,题的怎样好,使得画面有文意。

7.李锋卫

弘二很用功,我知道他在补课。补了山水之后,再补篆刻和书法,这都是非常重要的,非常可敬的。我们都应该跟他一块儿学习,一起讨论。弘二这个人很活泼,但有时候也能坐得住。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李峰卫 山水之一

这几张山水来讲,就像些山水稿子,我感到有一点像陆俨少的笔法,是不是参照了陆俨少的画法来研究结构,因爲你的画,都像没有画完。这个问题,我就搞不清,一个是画不下去了,还是你感到这样就好了,如果画到这样,你就感觉好了,它就有种空旷疏朗的美。

但是要注意一个什麽问题,空白和空白之间的关系,到处都是空白的画,这个空白,作爲一个主体,这是很难的境界,因爲白处亦是画,虚处也是画,背景也是画。以这个爲主,以空白爲主的话,那就是大写意,所以在这样一个情况下,空白的大小、造型都很重要,需要好好地处理一下。简笔难啊!

比方说这张(山水之二),右边儿是山,左边儿是水,左边这一大片水里边儿点了两个船。这个船在什麽地方,应该有第三只船来和这两个呼应。左边是水,右边是山,左边的水就不能和右边的山一样大小。右下角有块水墨,他是很孤零零的,我就说你未完成在什麽地方,这里这片水墨,还有哪片有水墨来呼应,没有呼应,因此这个作品就不完整,所以要把一张画儿处理完整。你现在有你的生动性,但是要做到完整性,需要处理好笔墨的生动性和画面的不完整之间的这个矛盾。

李峰卫 山水之二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上面是山,瀑布下面儿是白云,下边用细线作爲一种结构方式。上面是水墨皴擦的一种笔墨方式。这里边儿有他的未完成性,也有他的生动性,但是有一个什麽问题?要有统一的艺术语言来完成一幅作品。这样的话,下边儿就应该有小墨块给它呼应。

李峰卫 山水之三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我希望你在这个问题上来理解艺术,理解艺术的完整性,理解笔墨语言之间的关系,艺术语言的完整性。

8.李宏伟

看了李宏伟的几张历史画,有点农民画的感觉,画的比较朴实,比较艳丽,比较新鲜感,适合大众观看。你可以保持这个特点,但要注意分寸,不要过分。

毛主席办公的这张,桌面、窗帘不要和衣服颜色太接近。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李宏伟 毛主席在杭州

第二张的河道里面行船的画面,天和水的颜色不要太蓝,现在颜色比较接近。天蓝一点,水可以暗一点,有点变化。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李宏伟 衙前农民协会成立

毛主席视察的这张,我觉得画的比较朴实,他的大衣不能过鲜艳了,过艳了,领袖人物的气质就会发生变化。要把脸画准确,把人画像他,把这个任务完成。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李宏伟 毛主席视察小营巷

从你研究理论的角度,以后除了接受这样的任务以外,还是要画点水墨,画点梅、兰、竹、菊,画点山、石、树、木,通过这样的一个学习来理解中国画,理解中国美学。

9.牛玲玲

玲玲很聪明,笔墨有才华,对笔墨的悟性特别好。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悟性,看在哪个地方开悟。玲玲对墨气的悟性特别好,所以说她把墨和颜色充融在一起的时候有一种气韵的感觉,水墨淋漓的感觉,这是她的个性,也是她的品质。她总能在写生或创作过程当中发挥这样的一个特点。问题要在笔墨色彩和淡墨、水墨墨淋漓这样一个背景关系或抽象水墨关系上处理好,它们之间是相互映衬的关系,主要靠淡墨衬托笔墨,所以说它的形就非常重要,要把形处理好。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牛玲玲 空谷幽兰香远兮

画花鸟的画家要多重视文思,多读书,多写字,多读诗,要通过诗歌的欣赏来研究花⽊和⼈的关系,孕育意境。假如你画暗香,画的再朦胧一点,再淡一点,有股⻛吹过来,是⻛势给你带过来了暗香,那就有了诗的意境,所以说诗和绘画是连通的,通过诗的想象传达画⾯的思维,诗的淡雅幽奇,引起墨的淡雅幽奇, 它们之间有种连带的关系,有种意境的关系,还有⼈跟人的关系。林逋诗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有“暗香”的意境。

白居易写诗:”花非花,雾非雾。”他把花和雾连在一起的时候,雾境里面有暗香的味道就表现出来了,所以一个暗字就提示你很多想象,这样我们的题跋就不能画完以后再想,题诗在创作的过程当中皆有诗味的构想,要有诗意的联想。画完以后再调整题在什么位置很重要。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牛玲玲 暗香

我希望下次再点评作业的时候,一定要有一张画,有一百字的题跋,就用这段题跋来描述你对画面的意境与你对绘画的一种感受,也可以将你对技法的探索过程记录下来。大家可用半文半白的语句题跋,希望大家都有这样的文采。

10.孙娟娟

孙娟娟仿佛有种巧思,属于一种別才。中国古人形容别才,都是指的诗人,说诗有别彩,只有别才的时候,你才有一种诗的思维。像李白的诗有别才的,称做诗仙,“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黄河之水天上来”。 不能没有别才,没有特殊的一种头脑,没有这样的思维方式。所以,李白称作诗仙。

那么说孙娟娟在以前创作的基础上,应该解决什么问题?首先是基本功,解决基本功的补课问题。

基本功对你来讲,首先第一是补线条,因为你画的东西比较工,而工的线条比较弱,我曾经给你提供过壁画的线,还提供过李斛作品的线,要一笔一笔地看,甚至临摹一遍,解决这个线的结构、组织规律、线的疏密和线条的质量,行笔的速度和行笔的味道,在味道上下工夫,线要有味道。第二个要解决没骨的问题,没骨的人物、没骨的花卉、没骨的山水都要补课。然后再解决笔墨问题,泼墨和大笔道的写意问题。

你的这几张画儿,我最喜欢的是这个《梦回栖桥》。这个《梦回栖桥》和别人不一样,用一个淡灰色的背景把白石头衬托出来,这方法非常好。需要调整的是后边的背景稍微乱了一点,杂了一点,要是再稍微调整一点。后面可能有一个亭子,亭子有一点点倒影也可以,这石头放在水里也可以,放在水里边儿一个石头座也好,下边的这些白线条儿,参差错落还不够,现在整齐了一点。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孙娟娟 梦回 栖桥

另外一个就是这幅《飞花令—沐风》,马是你过去习惯画的题材,现在看来,你的这匹马可以想到王子,把马当王子来画,这是中国的一个哲学。马闭目,马闭目,任风沐,还有落花,有诗意。现在这个问题,就是你对马的研究还需要加强,这个马在中国,是非常受崇拜的一种生物,从中国古代做为战争的工具、生产的用具、运输的劳动力来讲,对马都是非常尊重很重视的。马也和人的关系最密切,所以马有各种各样的属性、各种各样的功能、各种各样的马。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孙娟娟 飞花令—沐风

中国古代里李公麟画马,那时是把西域进贡的马都拉到皇家来,给画家出个题目,皇帝说你要给我画下来,哪一张是照夜白?哪个是凤头骢?那你心里要有个数。中国古代雕塑的马特别好,《马踏飞燕》也好,其他的唐三彩也好。对马有了研究以后,你就会研究你的形式来解决问题。拿这张画儿来讲,我对马的研究也是有限的,不知道你画的什么味道的马,给人有一种插图感,这个马在形式节奏上,使人感想比较多,淡灰色衬托的是黑马,黑马前面有红斗篷,你把它(拟)人化了,红斗篷翻转的部分用的淡紫色,这几个颜色关系都是非常好的。但是说这匹马是什么样的一个王子?和战争有关系?和礼仪有关系?和《马踏飞燕》的故事有关系?或者和人生有关系?或者古人考中以后,骑马“一日看尽长安花 ”?在这点上来讲的话,需要值得深入,这属于内美的部分。把内美的问题升华了以后,深入了以后,你的外在的形式就是跟着你的内美走,形式才会跟着提高。

11.陈万义

比较喜欢第一幅画,有棱有角,有笔有墨看到骨气。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陈万义 山水写生

第二张,兼有南宗北宗的味道,能看到“仁智之乐”,安静愉快。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陈万义 万壑凝湮

第三张,是爨底下写生,大线条还要加强。尤其是建筑,要有力,有量感。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陈万义 爨底下写生

另外,要思考一个问题,从写生转化为写意,笔法就要再放松一点,再活一点。建议临摹黄公望、倪云林元代作品,或者清代渐江的东西,清奇、有力。花鸟的葡萄不要强调质感,追求质感笔墨的东西就淡化了,藤要画好,躲不掉,表现力度。

12.徐进波

进波画画比较快,用笔灵活多变,恣意纵横,有激情,符合现代社会快节奏。他喜欢画册页、画长卷、画寒林,有种寒林的情思。寒林是中国古代文人比较喜欢的一种意境。只有沉浸于寒林意境中,才能淡化对富贵的想象,对名誉的追求。荒寒寂冷的境界,是思想境界和自然物之间的一种和谐,是一种意境。所以我们今天文人的寒林,文人的心境,怎样和大自然之间呼应、共鸣,就值得思考。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徐进波 树

我记得我们在山坡下讨论过这个问题,在武汉也讨论了这个问题。进波的寒林山水一定要和自己的情思相结合,从这点上来讲,你的寒林不是古人的寒林,是当代大学教授的寒林,而不是一个古代落寞文人的寒林。所以说你要研究一下古人的寒林,他们为什么那样画,而且也琢磨着自己的寒林,怎么画。也许什么时候我高兴了就不画寒林了,我可以画老树、枯木了,画出自己的另外一种感觉,另外一种味道。那么作为一个寒林或者长卷来讲,我也可以把他当作一首音乐来表现。你的长卷一定要把它当作一首乐曲,它有起承转合。

就一首交响乐来讲,他就应有主旋律,这个主旋律,在音乐里面体现音符的高低错落组合当中。那么在我们长卷里,就是在笔墨的枯湿浓淡疏密的组合当中,不仅仅是形的组合,实际上最后是看笔墨的组合。研究自身与画面是怎样才能架构起来这样一个力度,是怎样形成的这样一种节奏。画面上树和树之间、树和石头之间,他们是什么关系?张立辰画花鸟画讲究树和树之间是顺掌还是合掌?是顺着都朝着一个方向走,形成一个大的节奏,还是合掌那样左右产生呼应。

进波的这张《寒林水墨》是一种合掌结构,也有顺掌,这张画面上树都是直立的,它这样形成一个生命不朽的力度的感觉,但他左边儿有两株,右边有两株,中间还有两株,他又是一个合掌的结构。它们的呼应关系是这样,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我想你注意了这个问题以后,再进一步讲究笔法的质量。在意境的引领下,笔墨会产生新的生发。现在需要提高,需要更上一层楼,在黄鹤楼上,站在高层上去看长江,看祖国。一定要看到自己升华的可能性,在生活中找到进一步升华的意境的技法与情思,祝你成功。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徐进波 水墨寒林

13.叶舒冉

小叶子有很大的进步。这孩子很聪明、机灵,悟性也好。而且有一种比较雅的个性,她特别喜欢或者擅长画没骨的花卉,再点一些工笔的草虫,从她这三件作品来讲的话,都体现了这样一个特点。

第一张,用笔肯定但好像单调了一点,这是百合花,从这幅画里面来讲,可以看得出来,这种方法掌握的比较好,但是有一个问题,构图上基本一半一半了,都在右边,左边只有两三个草虫是压不住的。

叶舒冉 百合花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第二张是画的野花,紫颜色的调子非常好,紫颜色和绿颜色配在一起,过去有种说法,紫配绿不如死,这是民间年画的说法,运用的不好是这样的,运用的好话是非常雅的。紫颜色和绿颜色搭配的好,也是非常艳的、非常明丽的。可以以紫颜色为主,适当地配一些淡绿,就不是百分之五十对百分之五十,这样就比较生动。这张比第一张的好处是什么呢?右边有一组比较高,左边有一组比较低,它就有了分别,这张画的很细致,也很丰富,也比较碎,但是不感到零碎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它有个整体色调,紫颜色和绿颜色的关系,浓淡枯湿的关系。

叶舒冉 野花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第三张是马蹄莲,我记得我们一起在广州的时候画的吧,在一个石头旁边长着一丛马蹄莲,长得非常好,红的叶墨绿的花。这里边颜色用的比较好,这个红还可以再红一点,这个绿颜色有个墨青、墨绿色,很稳,是很好的,如果墨绿再亮了,就不太好了。再一个呢,就是笔道比较一致,这个笔道呢?就是都用阔笔没骨横扫的方式来完成的。叶子和花的节奏感是很好的,不太一致的地方是什么呢?现在不协调的地方是蝴蝶,蝴蝶和花呼应还不够,要有一个叶子或者一个花和它有一个直接的形体上的呼应。蝴蝶的方法,也可以用对比的方法,也可以用工笔的方法,那么也可以用没骨的方法去做一些实验。没有题跋呀?这是个大问题,这个没有题跋,就说明我们的书法还不够,还有一点,就是我们的文化修养,不知道写什么诗,写什么题词,写什么字样,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叶舒冉 马蹄莲

14.郑瑰玺

瑰玺,我不知道你是在北京还是在武汉,在哪里都是很辛苦的。但是我看得出来,你真是关在家里画画儿的,画了这么多画,而且每张画都不小,都是两米左右了,恐怕画的很辛苦,而且你得琢磨一个问题?怎样去形成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变化的效果。

在这批画里边,第一批你发的那几幅画,是带墨冲洗的效果,使我想起来在神农架,我们在原始森林里看到的那种树木。树上长着附生物,给你带来了这种感觉,在这种感觉演化为你的笔墨结构的时候,这时缺少一个对比,那个杆子就不要用水冲,枝干就应该是让它有个对照,有个呼应,这是不是存在两种艺术语言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些树木、下边儿的草和鸟儿,树上的鸟儿都是双钩填彩的,那么这里边如何呼应的更好,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又要让他不同。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郑瑰玺 家园之一

鸟儿、三个猴儿和背景之间的关系,需要有点相容的地方而不是截然的分开的,是否有点儿和他呼应的地方。现在猴的笔法与背景的笔法有不同,但不协调。比如说你的山石,树木下边儿的水口,有一点泼墨效果,黑乎乎的,与上边的墨色有一些呼应,这样是艺术语言的一种精到的考虑。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郑瑰玺 家园二

最近看到你新发来的两棵大树,好像一棵是松树,一棵是柏树。当我们画松树和柏树的时候,我主张你们读点儿诗歌,研究一下松树和柏树。我记得是杜甫还是白居易写的有关柏树与松树的诗还是很多的,可以找来读读。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郑瑰玺 古树之一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郑瑰玺 古树之二

孔夫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就是它的坚强,它不惧严寒的那种骨气,这是一种人格。那么到了我们画面上,除了造型以外,和他相关的就是笔墨,然后用笔墨的力度去解决问题。所以说,这个力度的加强就是大事,你是个很有经验的画家,我希望你获得这样一个成就以后,再适当地把笔墨放开一点。松针不要画的过于工整,松针在这里不是松针,它是一种浓淡疏密,有种笔墨的力量感,是欣欣向荣的一种生气的表现。一个叶一个叶的画的时候,它就变得过于装饰性,那么这样画柏树的时候,笔墨力度的转换还仍然缺少书法的力度,因此书法还要加强,我觉的篆书,特别是大篆,《张迁碑》中的笔法,来提高你艺术中的笔墨问题,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祝你成功。

15.钟鸣

钟鸣画了四五张和新冠肺炎来搏斗的画面。你在第一线上,你画这个题材是非常投入了,不仅画了画,还写了诗,我也读了你的诗,也读了你的画,很受感动,我感到了你也是动了脑子的。

《老英雄张富清》这张画,很严谨的一个肖像画。以后笔法要删繁就简,人物画慎用肌理。这几张画儿,无论《天降神兵》也好,都是认真构思的,认真创作的。而且你都动了脑子的,这几张画要找到自己构思的这个情景,要找到和照片不同的角度。

钟鸣 老 英雄张富清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钟鸣有这个天才,在读大学的毕业之前,就有创作在《美术》上发表。就是体现了他那种别才、别情,和别人不一样的角度,使人有想象。所以这几张画儿,你还可以进一步地提炼,进一步地构想。现在这三张画儿来讲的话,还缺少些什么呢?就是说缺少对人物的,更精到的一种表现,如我刚才讲的珂勒惠支细节的表现。这些写实的绘画里边应有个体现这样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特别的动作,脸被口罩捂起来了,我们看不到了,那么我们对眼睛就特意地加强,对手特意地加强,在眼睛和手的细节的动作的描绘上就要下工夫。前线的这样一个女孩子,两只手应该画的更好一点,眼神也画的更好一点,所以说,我才觉得这几张画都有可能画的更好,这有可能进一步的提高。所以我希望你把它整理一下,找到这三张画的可能性。《天降神兵》是非常好的,我总觉得《天降神兵》是逆旅而行,逆行,这个人物的动作感,仅靠天空上的那种线条是表现不出来,主要通过人物的一种行进感觉表达出来。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钟 鸣 天降神兵

《必胜》这张画,画面中间是头,两边是两只手,是完全靠对称性的结构来解决这个问题的,那么对称性这结构的力度,这个必胜不能靠语言来表现,需要靠造型语言,造型语言需要什么样的动势,需要怎么表现,整个这个人形产生一个什么样的意境,跟一个什么样的感觉,这都需要加强。我相信你会画的更好,我希望你再把这几张画整理得更好,然后我在微信,然后再去别的地方推荐给大家,祝你成功。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钟鸣 必胜

16.周鸣鹤

周鸣鹤很用功,也很认真,这次主要交的是临摹作品。临摹是中国画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临摹掌握物态的结构,也掌握表现物态的笔法。临摹主要在学习笔法,造型问题、结构问题也可以通过临摹来解决。那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她第一幅是画的花鸟静物,任伯年的笔法。临摹注意选作品,选择任伯年的哪几幅没骨画比较好?要选他的折枝花鸟,有几张画的非常好。

周鸣鹤 临摹任伯年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另外一张山水,她也是下了功夫,画得很认真。笔法挺生动,有进步。我有一个建议,临摹的时候要找最好的范本,要临最高的画家画的最好的作品。为什么没有把我自己的作品让大家去临摹?因为我认为有许多比我画的好的,古人的作品,特别是经典的名家,他们经过了历史的考验。

周鸣鹤 宋代小品临摹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我建议临山水,临元朝的山水,元四家:黄、王、倪、吴。临摹黄公望、王蒙、倪云林,吴镇他们的山水,特别是黄公望的作品里有披麻皴,还有倪云林的平远山水,树和远山、石头都画得非常好,笔笔到位,他并没有特别完整的勾染节奏,只是用笔法,有勾勒,有皴有擦,擦染都比较少,这样对我们学习笔法非常好。而且他的格调儿也特别高雅,特别的清新,因此我建议临元人的山水。

17.朱卫新

卫新,我听说你春节期间去山里写生了,非常好!画的质量也提高了。我建议你无论画山水也好花卉也好,都画自己的东西。

前面这张是在白岩山画的,境界阔远。左上角一树枝,右下角是远山,形成对角线。但中心太空洞,远山在树枝下再加一些,把对角线破一破。这样整体感强一些。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朱卫新 白岩山

这一张山水《南国家山》,画的是中景的山,右下一片树林,左上远山,有南国郁郁葱葱的味道。也是左上右下分成两组,这样就有一问题,你的形体结构解决了,笔墨结构没解决。左上角的山和右下角的树,墨的浓度一样了。比如我们把墨分成1.2.3.4.5度来形容,都达到5度,山是5度,树也是5度,这样就缺少变化。雲这个地方是四度,如果改为两度,就好了。浓淡枯湿变化就有了气韵。气韵生动这个词,古书讲的是骨相,人的气韵。后来,山水画家拿来形容山河烟云的变化,来形容自己的笔墨浓淡枯湿。结构的演化就形成笔墨的节奏,所以我们能不能把形体的节奏和笔墨的节奏统一在一起,既是形体节奏,又是笔墨节奏。而且,笔墨节奏和音乐节奏非常一致。以你第一幅作品为例:树枝重一点,云海一样的远山淡一些,这样节奏就拉开了,就有乐感,好像听到音乐的声音越来越远地淡去,给人一种音乐感,一种气韵生动的感觉。这点你应该考虑。

朱卫新 南国家山

刘曦林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室诸画家及访问学者线上教学实录

点评总结

刘老师针对班上老师所完成的作品逐一的进行了认真、详细、全面的点评和指导。

一、 关于山水画

刘老师在谈到山水画的时候根据每个老师不同的问题谈了以下几个方面:

1. 临摹问题

临摹可以解决笔法问题,但,建议要找最好的范本作品,找最高的、最大的画家的画临摹,山水画临元朝的,特别是黄公望和倪云林,黄公望的披麻皴,倪云林的平远山水,主要是笔法,他的树、石头笔笔到位,格调也很雅。

2. 山水画的走向问题

山水画目前有几种形式;一是传统样式,二是写生样式,三是现代山水,四是青绿和色彩山水。从笔墨和色彩上有水墨的,写意的,工笔的,浅绛的,青绿的,要选择自己的道路,要有传统,传统不能丢,但一定要走向现代,不走向现代就没有创造性,不希望年轻人做小古人。

3. 关于远山的处理

远山不能模糊,可以糊涂但不能过于糊涂,远山是气韵,远山是节奏,古人特别讲“远”字,有了远字才有境界,如:高远、深远、平远,再如:悠远、阔远幽远。

二、 关于笔墨问题

笔墨一定要讲“浓、淡、枯、湿”,线条要有变化,有味道。

一幅画中的笔墨就像交响乐,交响乐有主旋律,有音符高低,有节奏,有快慢错落,笔墨也要有节奏,有浓淡、有疏密,有枯湿,有笔墨组合。

笔墨靠笔锋的力度,要练习书法,特别是篆书,大篆,汉隶,特别是“张迁碑”,解决笔墨质量提高的问题。

三、 提高修养问题

画家要有文思,要读诗,写字,读书,研究诗文和人的关系,诗文和绘画的关系,和意境的关系。

注:文章转载刘曦林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