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形式主義,多讓群眾參與監督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的通知》。形式主義是人人痛恨、個個喊打的“過街老鼠”,但是它常常在隱匿蟄伏一段時間後換件馬甲再度招搖過市,體現出問題的頑固性、複雜性。

治病要找病根,形式主義問題是與官僚主義如影隨形的,原因複雜多樣。而群眾監督的缺乏也是導致形式主義久治不愈的原因。

基層幹部是直接為群眾服務的,因此對他們的評價,群眾最有發言權。但是,現在評價一個幹部,儘管也要求廣泛聽取群眾意見,但往往還是不夠深入。而上級評價幹部的依據是什麼呢?一是看材料,二是聽彙報。這就存在力所不及的難題。上級要完成督察考核任務,就不得不依賴基層提供的資料和數據,而又難以對資料數據是否客觀、全面反映了民意做出考核。用文件傳達文件,用會議落實會議,就是因為這是低成本完成考核任務的現實方式。上級來基層考察,短時間內也無法充分聽取群眾意見。

哪裡監督缺失,哪裡的權力就可能濫用。正是因為群眾參與度不夠,上級評價基層幹部時可能存在主觀性問題,讓搞形式主義、弄虛作假的人鑽了空子。有的地方為了迎接上級檢查把禿山塗上綠漆,有的地方在建設新農村時把沿街的房屋外表粉刷一新而內裡仍是破破爛爛,有的地方在“廁所革命”中僅僅安裝馬桶卻不安裝下水管道……這些損害群眾利益、損害幹部形象的形式主義問題很大程度上都是監督缺位造成的。如果群眾有充分的監督權,這些現象還能輕易發生嗎?如果群眾有充分的監督權,當地幹部還敢隨意弄虛作假嗎?正是因為群眾參與監督不夠充分,形式主義的問題才能長期存在,並花樣翻新。

群眾是否得到實惠、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升,群眾最有發言權。在基層治理中,進一步調動群眾的積極性,是一個值得重視的治理思路。充分發揮群眾監督的作用,就能更好地考核幹部、評價幹部。目前,有的地方在探索完善政府信息公開,向群眾公示政府的工作內容,歡迎群眾監督,但這種監督還是停留在臨時的一般性的層次上,還需要進一步深化為制度化、法定化的常規之舉。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治理形式主義,一方面要積極為基層減負,合理規劃基層幹部的權責,另一方面要積極開展群眾監督,讓群眾說話,讓群眾參與。正如中辦《通知》所指出的,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始終牢記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切實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統一起來,決不做自以為領導滿意卻讓群眾失望的蠢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